关于中职院校会计教学的研究
2014-05-30崔春姬
崔春姬
【摘 要】当前国内对高技术素质人才的需求,使得中职会计教学开始思考和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目光转移到强调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本文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这些外因的变化,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阐述了中职会计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教学思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高技术素质人才成为企业在国内外竞争中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职业技术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而中职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会计专业,也愈加受到关注。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要想培养出适合当前经济发展的会计专业人才,就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在风云变幻的经济形势下稳中前进,而不被淘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需要教与学双方的齐心合力。
一、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滋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生成
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的创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直接作用。如果把学生的创新能力比作花朵的话,那么,教学模式和思路的创新,将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作是养育这些花朵的丰厚土壤。
(一)实现教学模式由“以知识为中心”到“以学生能力为中心”的转变
传统的中职会计教学中,主要以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为主,甚至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新的经济形势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能者上,次者下”使得中职会计教学也意识到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始注重和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可否认,这是一条可以让学生“适者生存”的正确抉择。唯有学生的能力得到实际性的培养,才能真正有惠于学生,才能逐步树立起学生面对市场的创新意识,进而增强他们的创新能力,以应对当前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
(二)实现教学模式由“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在传统中职教学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明显地起着主导作用,扮演着核心的角色,在讲堂上,教师处于主动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当今的中职会计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使他们逐步具备自主创新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设身处地为学生想,通过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一切教学从学生出发。教师应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多讨论、多分析,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以一个个体的“人”的角色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从本质上使他们得到提高。
(三)实现教学模式由“以黑板为中心”到“以现代教育手段为中心”的转变
黑板曾经在传统的教学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但随着科技进步,黑板的地位再不是无可取代的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注重教学的形象化、直观化,这也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在此基础上,必然也更容易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养成他们在变化的新形势下思考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抽象的理论知识往往比较难以掌握,而如果将这种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来领悟和掌握知识,那么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更有趣的学习,这无疑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更有利的教学方式。中职会计教学,看似不方便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联系,实则不然,只要多动脑筋,我们就可以将知识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比如,在《基础会计》的学习中,教师可设立登记账薄和编制会计表的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实景演练,在更直观的学习中,更正确深入地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并能达到准确地将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思考能力,还锻炼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
(二)情景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创设一些带有情绪色彩的、形象生动的场景,让学生在直观的环境下,更好地理解教材,從而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以更快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是通过对社会和生活进行提炼和加工后开设的,是与学生今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可以设置一个采购员借款,出纳员填写支票的场景,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领会所学的原始凭证填制的会计专业知识。
三、结语
由以上来看,在中职会计教学中针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中职会计教师必修的一门课程。培养创新能力,不仅需要学校教学模式的适时调整,需要教师教学手段的更新,更需要学生学习兴趣的恰当培养,只有将这几个方面结合起来,中职会计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以激发和培养。
参考文献:
[1]王学慧.会计教学中的快乐教学法探析[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0(11)
[2]叶晓玲.新形势下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新尝试[J].职业教育研究. 2011(05)
[3]郭青茹.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探讨[J].海峡科学.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