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分钟折纸

2014-05-30石朴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手工课折纸动手

石朴

【摘 要】传统的折纸都是被当成一节手工课,要求幼儿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一个作品的。而要出一个作品,至少要有三个步骤(这只是针对刚开始接触折纸的小班幼儿而言。)甚至更多步才能完成。所以,不管是对幼儿还是对老师而言,这无形中就提高了折纸的难度。所以,大家所能看到的传统的折纸手工课, 必然是只有几个或者最多也就只有十几个孩子来进行的。因为一旦全班三十几个孩子全开展,并且要在一堂课中全出作品,那必然是不可能的了。所以,很自然的,一部分动手能力较差的幼儿就和这项中国几千年来的伟大的艺术无缘了。而折纸恰恰是为了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那自然的,折纸就对那些动手能力差的幼儿更有开展的必要性了。所以,这样一来,很明显的就出现了教育目的和教育结果的相悖。

【关键词】折纸;游戏

能否采取一种方式来弥补传统折纸手工课的不足呢?于是我们不再把折纸当成一堂很正规的手工课来进行,而是开展了一个游戏,并给它取名叫:“三分钟折纸”。我每天利用幼儿吃晚饭准备午休前的三分钟来进行折纸,每次,要求所有幼儿只折一步。而这一步就可以反复练习三到五遍。然后几天之后,一个完整的作品再呈现出来。通过这半年来的活动,我发现效果真的很好。

一、每个幼儿都可以参与进来

因为我每天只要求折一步,而这一步,又可以反复进行三到五遍的练习。这样一来,就大大降低了折纸对幼儿而言的难度。老师也便可以照顾到所有的幼儿。三分钟内,幼儿可以对这一步进行反复练习。这样一来,动手能力较强的幼儿就可以通过几遍的练习,使自己折的每一步力求更好,为以后整个作品的完整性打好基础;而动手能力较差的幼儿,也在老师的帮助下,得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二、让更多幼儿对折纸感兴趣

传统的折纸,必然会将一部分动手能力差的幼儿排除出外。但是动手能力强的幼儿中,不一定都是喜好折纸的。而那部分被排除出外的动手能力差的幼儿中,相信也一定有喜欢折纸的。兴趣和能力并不是成正态分布的。而我们开展的三分钟折纸,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进来。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最大范围地发现对折纸感兴趣的幼儿。

这个活动的开展,最受益的当数我们班的李默然小朋友了。因为李默然年龄比别的幼儿小半年的缘故,所以动手能力方面要差很多。在别的小朋友玩“一根手指变变变,两根手指变变变……”的时候,她总是跟不上的那一个。因為他连正确的伸出手指都要费上好大功夫。如果,上传统的折纸手工课,那李默然肯定是不在考虑范围的那个。但是,通过我们的三分钟折纸,李默然由一开始的非常吃力,到现在的驾轻就熟。甚至,听她母亲反映,孩子每次回到家,最爱做的事情就是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自己一个人折着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李默然小朋友在折纸方面的发展还会更长远。

三、让孩子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比起传统的一节折纸课要用十五至二十分钟而言,我们每天只是抽出三分钟的时间。相对而言,时间上是很短的。也正是由于时间短的缘故,所以幼儿的注意力就更能集中。大家知道,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只有十五分钟。而且这是最大限度。在这一堂十五分钟的折纸课里,孩子的注意力不可能全部集中来折纸。这不符合小班幼儿所能达到的能力。所以,一旦某个幼儿注意力不集中,那就会漏掉折纸的其中一步,而一旦漏掉其中一步,再想继续完成作品,那必然是不可能的了。

而我们开展的三分钟折纸,只是利用饭后的三分钟,并且,每天的三分钟只进行一步的练习。相对而言,幼儿更能集中注意力来完成这一步的游戏,简单又好玩。这样,折纸不但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锻炼的幼儿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我们开展的三分钟折纸,是利用每天的三分钟只折一步,通过几天的三分钟最终完成一个作品。所以,在整个作品完成之前所折出的东西都是四不像的半成品。但是正是由于这一步步折出来的四不像,我们才有了开发幼儿想象力的机会。

每次折完一步后,我都会让小朋友给自己折出来的东西起个名字。一次,在练习对边折,折被子的过程中。幼儿折到第二步,折成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后,孩子们给自己折出来的东西取名字。有的取名“桌子”、有的取名“ipad”、有的取名“面包片”、“一条裤腿”……真是五花八门,天马行空。

很明显,孩子的想象力被调动了起来,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或者是美好的想象进行相似联想、相对联想等等。

所以,我希望大家可以尝试着每天也利用三分钟的时间,来更大范围地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更大程度地调动幼儿对折纸这项艺术的兴趣爱好,同时还可以锻炼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能力和想象力。何乐而不为呢?

猜你喜欢

手工课折纸动手
我的手工课
我也来动手
废旧材料在美术手工课中的有效应用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小学美术手工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动手画一画
动手演示找错因
难忘的手工课
折纸
折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