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现代信息技术对初中历史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变的现实意义

2014-05-30王春席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教学手段历史教学现代化

王春席

【摘 要】充分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可以把相关的历史事件更生动、形象、直观的演示出来,一改历史课堂比较沉闷的局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发挥现代信息教学手段的辅助功能?本文就实用性最广的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几个角度就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手段,进一步优化教学环境,提高历史教学效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技术;现代化;历史教学;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所有教具。它伴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对象范围的扩大和教学内容的增加而不断发展变化,至今已有五百来年的历史。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将发生必然的变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班级教学的诸多优点,应当予以肯定,但其存在的不足之处,例如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以本为本、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学法单一、过程单一等问题,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对教学难点的掌握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社会的发展对课堂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就意味着课堂教学要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

新世纪之初,国家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是新课改下历史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为此,新课改对历史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教学形式应该是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教学手段应该现代化。

多媒体技术具有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三大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的特点,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制作教学课件,发挥其作用,可以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应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性。

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得当,将从根本上克服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存在的弊端,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使用和传统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将有利于历史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知识面“宽”与“窄”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模式就是在历史教学中,借助先进的多媒体电脑教学设备,以历史“图片”为核心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所谓“图”主要是指概括历史知识的图示、历史地图、历史图片等。概括历史上留下来的地图、图片、实物资料、文字可以说是浩如烟海。近年来,以历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也不断出现。因而,运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可向学生提供足够量的教学信息,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课堂教学,从视觉、听觉等许多方面让学生去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会给历史课堂教学带来生机与活力,提高历史课堂效率,这种优势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但是,教师在制作课件搜集资料或者指导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时,要从大量的图片或者其他信息中,根据课堂的实际需要进行筛选,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进行精炼的讲解,变无限的“宽”为相对的“窄”,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空间内突出“重点”,也才能为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示自己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二、知识性“深”与“浅”的关系

对于易于理解的知识性“浅”的内容,学生借助多媒体展示的材料,能够独自或者合作解决,但有些知识性“深”知识点对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有相对较高的要求,例如初中教材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西欧的基督教文明》一课中,对“西欧封建制度的理解”,需要教师结合图片中的信息,对此进行解释说明,这样才能突破“难点”,更好地实现三维目标。至于高中历史教材理论性较强,有些重难点问题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这样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来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教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提示学生根据地图的颜色判断其地理位置,然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出归纳“环海曲折,良港众多,岛众山重”为了突出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古希腊城邦经济生活的影响这一重点,先用多媒体显示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的一句话“我们环绕着大海而据,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然后让学生讨论,接着多媒体显示“海洋为依托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利于农耕,工商航海和海外贸易较为发达(挑战和探求,追求公平,善于妥协的工商文明传统),这样学生对此问题的认识就更加深刻,教学效果也更好。

三、直观性与抽象性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丰富的图片,激情的音乐与视频,可以把学生“拉回”到历史之中,这也是大多数学生喜欢历史课使用多媒体的主要原因。学生投身其中,教师就初步达到了教学目的,但教师要注意把握课堂节奏,要积极的加以引导,要适时把学生“引回”现实之中。通过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实现直观性画面到抽象性知识点的转变。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人机之间“友好”对话,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吸引学生参与,并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做出相应的反馈。教学中要有足够的时间反映和支持学生的思想和见解,不能平铺直叙,只表达教师意志,不顾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规律,实行单向教学。例如,可适当设置一些疑问,让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自学或解答某些难题,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本”与“末”的关系

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教学,我们都应该以实现教学目标为根本出发点,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应以此为基本标准。传统的教学方式因其合理性存在了几千年之久,使用多媒体教学并不是排斥传统的教学方法。历史课教学是否运用多媒体手段,要以符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多媒体手段也不是用的越多越好,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历史课教学的有效性,使传统教学方式锦上添花,却不能完全代替传统教学。因为教育毕竟是一个将自然人培养为社会人的过程,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心灵交流是多媒体教学所无法取代的。在课件教学内容上,要注意精选,需要用的就用,不需要用的就不用。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目的,搜集不同的材料,制作成为不同内容的课件。不能只考虑技术原因而把与内容无关的背景图片、易于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声音、影像等硬搬进课件。因此,我们在注重课件生动性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它的知识性和适用性,把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以及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相关感性材料搬上屏幕,这样才适合于历史教学课堂。适度的运用多媒体教学,使之真正起到变抽象为形象,变静为动,变虚为实,拓宽视野,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最终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实践证明,只有将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才能相得益彰。不能为运用而运用,出现舍本逐末、本末倒置的现象。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应该是使我们的历史课堂丰富多彩,而不是要给人以哗众取宠之嫌。真正运用好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发挥它的辅助教学功能,还有待于我们在实踐中继续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邵立武.《也谈多媒体教学利与弊》.创奇网,2008

[2]杨慧,张跃华.《资源应用与教学创意》初中版.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桑秋杰,李慧娟.《论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辅助作用》.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

[4]何克抗.《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人教网,2006

猜你喜欢

教学手段历史教学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论《测控仪器电路》课程建设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