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柱滑脱患者的手术治疗24例
2014-05-30刘志刚
刘志刚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柱滑脱病人的手术治疗。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9月48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柱滑脱病人,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成两组,分别为:24例作为观察组,采用MAST Quadrant术治疗;24例为对照组,采用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两组均随访时间为6个月,观察手术中出血量、手术的时间及VAP、ODI。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VAP、ODI评分改善率及手术情况均无明显差异。结论MAST Quadrant术与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疗效相差不大,均能够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脊柱滑脱,但病情复杂病人,最好选择MAST Quadrant术。
【关键词】腰间盘突出;脊柱滑脱;手术治疗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25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17-01在骨科,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是多发且十分常见的,其治疗方法是开放式手术。在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的同时,一定要尽量保持稳定脊柱,这些从来都是脊柱外科医生的目标。由于腰椎滑脱症的发病率较高,在临床治疗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滑脱也比较常见,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发病率占23%左右。依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对该病进行诊断,可以得到较为精确结果。采用生物力学理论对病理进行研究,不仅要改善术后病人的临床症状,还要保证稳定术后病人脊椎的力学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病变,术语老年退行性病变,常伴有脊柱滑脱,加重临床腰腿痛和活动受限程度。保守疗效方法欠佳,病人需手术治疗率约为65-95%。由于传统的开窗术切口大、出血量多,而且较多得对腰肌软组织损伤,因此我院一般选择微创手术对病人进行治疗。本文旨在确定不同微创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脊柱滑脱疗效,报道如下。1資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在39-6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66±3.52岁。均根据影像学的检查进行确诊,都有不同程度的滑脱,Myyerding分级Ⅰ度40例,Ⅱ度8例。腰椎间盘突出和滑脱均分布于L4-S1,其中L4/L5 22例,L5/S1 26例。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将患者分为两组,24例为观察组,采用MAST Quadrant术治疗;24例对照组采用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观察方法慢性病者原发病在术前应积极控制,在病情稳定后再给予手术治疗。麻醉均选择腰硬联合方法和常规铺无菌巾等。术后均给予3d的常规抗炎及甲强龙,术后24h后拔除引流条,在术后次日,进行床上锻炼,进行下床锻炼应在2-3d后。观察组的患者在患处旁开0.5-1cm处插入克氏针直达椎板,确定位置采用C臂透视机,抽出克氏针后并留取探针。于穿刺点为中心做切口2.5cm,以Quadrant撑开扩张器扩大切口,连接设备清理术以充分保留椎板间隙为度。
清理椎板下缘、黄韧带、小关节,使硬脊膜及神经根显露清晰,牵拉神经根至内侧并充分保护,扩大纤维环裂口,以髓核钳夹除突出髓核。确认神经根松紧适当、神经管通畅后,冲洗术野并于神经根周围喷洒得宝松。常规明胶海绵体止血、放置胶片引流条,逐层关闭切口。对照组于患处椎间盘正中线旁开0.5-1.0cm处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插入套管建立手术通道。分离椎板下缘黄韧带附着部咬除部分黄韧带,并将椎板开窗,后续处理同观察组。
1.3观察的指标观察两组术中病人的出血量、手术时间等,对病人随访时间为6个月,观察VAP及ODI评分。
1.4统计学进行处理采用SPSS19统计软件对观测结果进行分析,以(χ±s)表示数据,采用t检验,得到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两组手术在时间及出血量上,无明显的差异,均P>0.05;观察组术前VAS评分7.22±2.03分,末次随访评分1.36±1.08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0,P<0.05)。
对照组术前VAS评分7.25±2.13分,末次随访评分1.42±1.38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0,P<0.05)。
两组术前及术后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t=0.07,0.23,P>0.05)。
观察组术前ODI评分10.83±2.64分,末次随访评分26.03±1.87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2,P<0.05)。
对照组术前ODI评分10.97±3.67分,末次随访评分26.34±1.25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8,P<0.05)。
两组治疗前后改善率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