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麻管联合环甲膜穿刺表麻在颅脑损伤患者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病区急救中的应用
2014-05-30蒋卓汛
蒋卓汛
【摘要】目的采用2%利多卡因经喉麻管喷雾行鼻腔、咽喉部表麻并联合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麻,探讨在颅脑损伤患者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病区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需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环甲膜穿刺注药组(Ⅰ组)和喉麻管联合环甲膜穿刺注药组(Ⅱ组),行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观察两组患者气管插管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最大值,记录MAP变化率>30%、HR变化率>30%发生的例数;气管插管操作反应评分;并记录成功气管插管所需的插管次数。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患者气管插管过程中MAP和HR的最大值及MAP变化率>30%、HR变化率>30%发生的例数均低于Ⅰ组(P<0.05);气管插管操作反应评分及成功气管插管所需的插管次数比较,Ⅱ组低于Ⅰ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利多卡因经喉麻管喷雾行鼻腔、咽喉部表麻并联合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麻,能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的心血管反应,降低气管插管的呛咳反射,提高经鼻盲探插管的成功率,在颅脑损伤患者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病区急救中应用,是一种比较完善、有效、安全的表面麻醉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喉麻管;环甲膜穿刺;经鼻盲探气管插管;颅脑损伤;急救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054文章编号:1004-7484(2014)
急性颅脑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疾病。急救工作中,抢救此类患者多需使用机械通气,经口明视气管插管是快捷建立人工气道的有效方法。但颅脑损伤患者常合并昏迷、饱胃、颈椎骨折等并发症,气管插管时,常遇到的颈项强直、牙关紧闭、咽喉反射和自主呼吸尚未完全消失等情况,因此,经口明视气管插管有困难。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是目前在病区急救此类患者常用的插管途径。完善的会厌、咽喉部和气管内表面麻醉,可以将气管插管期间的机械刺激降低至最小程度,能显著降低插管所致的心血管反应和吞咽、咳嗽反射,预防喉痉挛和支气管痉挛等。因此,本文探讨2%利多卡因经喉麻管喷雾行鼻腔、会厌、咽喉部表麻并联合环甲膜穿刺气管内表麻,在颅脑损伤患者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病区急救中的应用效果。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0-83岁。所有患者均有正常的心脏搏动,无需胸外按压,其中,高血压脑出血15例,颅脑术后脑出血19例,颅脑外伤16例,脑梗死10例。插管前Glasgow评分均<8分,多伴有意识障碍,呼吸抑制,舌根后坠,低氧血症,牙关紧闭,呕吐物、口腔分泌物多等症状,有明确插管指征。
1.2临床分组按照随机原则分为环甲膜穿刺注药组(Ⅰ组)和喉麻管联合环甲膜穿刺注药组(Ⅱ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60,χ±s)
项目1Ⅰ组1Ⅱ组年龄(岁)151.9±17.0153.8±14.4体重(kg)163.3±10.3166.2+11.0性别(男/女)118/12116/141.3操作方法环甲膜穿刺注药组(Ⅰ组):5ml注射器抽2%的利多卡因3ml行环甲膜穿刺,回抽有空气后,快速注入3ml利多卡因,施行气管内粘膜表面麻醉。随着病人的咳嗽,局麻药均匀分布到气管、喉粘膜口腔和咽后壁。[1]
喉麻管联合环甲膜穿刺注药组(Ⅱ组):经环甲膜穿刺注射2%利多卡因3ml施行气管内粘膜表面麻醉,2%利多卡因5ml分2次用喉麻管经鼻腔、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喷雾表麻。
取较通畅一侧的鼻孔,用沾有麻黄素的棉签放入插管侧鼻后孔收缩血管,以上两组病人经充分表麻2min后,轻輕将ID6.5一次性鼻腔软管(气管导管表面先用石蜡油进行充分润滑)在一侧鼻腔插入,导管进入鼻孔通过后鼻孔至咽后壁时依据导管内气流大小变化和有无,轻轻转动导管,调整方向至有明显气流即到达声门,自导管听到吸气声时顺势插入气管导管,导管外口有气流和气雾随呼吸节律进出,提示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成功。
1.4观察项目记录气管插管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最大值,计算MAP和HR的变化率,计算公式为:(最大值一基础值)÷基础值×100%,记录MAP变化率>30%、HR变化率>30%的发生例数。记录气管插管操作反应评分:1分:无呛咳;2分:轻度呛咳;3分:较重呛咳;4分:严重呛咳伴体动。记录气管插管结果:以操作者判断导管口已对准声门并进行盲插动作即记录为有一次插管,记录成功气管插管所需的插管次数。
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喉麻管联合环甲膜穿刺注药组(Ⅱ组)与环甲膜穿刺注药组(Ⅰ组)比较,气管插管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的最大值和心率(HR)的最大值低于Ⅰ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AP变化率>30%及HR变化率>30%发生的例数均低于Ⅰ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