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在治疗头昏头晕中的治疗效果及经验点滴
2014-05-30阿勒腾
阿勒腾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辩证论在治疗头昏头晕中的效果及经验。方法随机抽取我院148名病例,通过随机和分層抽样方法分成两组:实验组74人;对照组74人。实验组行中医辩证治疗,服用我院自行拟定的定眩汤。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西药治疗方法。一周一疗程,7天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治愈人数36人,显效人数21人。有效人数为12人,无效者5人。对照组治愈人数为28人,显效人数为20人,有效人数17人,无效者为9人。实验组的有效率位93.2%,对照组中有效率为87.8%。结论两组进行统计学相比较,得出的P值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实验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中医辩证治疗头昏头晕效果更为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辩证;眩晕;头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037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840-01
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都出现了亚健康的问题。眩晕症的发病率也越来越多,近年来也随之受到广大人们的重视[1]。中医学认为眩晕的病住在脑,与肝、脾、肾三脏有关。眩晕的发病与体质、环境、饮食、劳倦等因素有关,以气、血、阴阳虚为本,以风、火、痰、瘀为标,发作期以实证表现为主,缓解期以虚证表现居多。但标实皆出于本虚,临床上呈现虚多实少,虚实错杂之象。而西医则认为由于多种因素(如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兼有增殖性脊椎炎的压迫或刺激,再加上诱发因素等)的参与而发病。主要临床表现是内耳、脑干(中脑、桥脑、延髓)、小脑、间脑、枕叶、颞叶等各组织的功能缺损。其中眩晕是最常见的症状,即头昏头晕。根据以上各方面原因,在我院选取了明确诊断为眩晕病的患者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疗后,观察其治疗效果,现总结效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我院选取了148例明确诊断出患有眩晕病的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对其治疗方案进行干预措施。最高年龄75岁,最低年龄14岁。其中男性78例,女性70例,平均年龄是(42.5±3.6)岁。在住院之前未进行特殊治疗,饮食方面无明显差异。病例均是在我院经过系统检查,根据相关依据明确诊断出的眩晕患者。部分患者患有其他并发症,经相关研究表明与眩晕症发作有关[2]。
1.2方法从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中选取的148名病例,通过随机和分层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作为实验组,人数为74人;剩余的人数作为对照组。将实验组进行中医的辩证治疗,服用我院自行拟定的定眩汤[3-4](天麻15g,钩藤15g,葛根15g,川芎15g,鸡血藤30g,白术10g,泽泻20g,半夏10g,山萸肉15g,黄芪20g,枸杞15g,何首乌15g)。每日3次,餐后服用。对照组采取传统的西药治疗方法。一周作为一个疗程后,7天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
1.3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软件进行处理。抽样方法为单纯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方法,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方差检验。如果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将两组治疗结果标准分别规定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愈规定为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无其他病变;显效规定为症状有些缓解,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有效规定为症状体征有改变;无效未见病症改变。采用中医辩证治疗的实验组组共有74人,其中治愈人数36人,显效人数21人。有效人数为12人,无效者5人。而西医治疗的对照组中治愈人数为28人,显效人数为20人,有效人数17人,无效者为9人。实验组的有效率位93.2%,对照组中有效率为87.8%。两组进行统计学相比较,得出的P值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实验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实验治疗结果,见表1。
表1两组实验治疗结果
组别1n1治愈1显效1有效1无效1有效率%实验组17413612111215193.2%对照组17412812011719187.8%X21116.42114.3419.6319.75125.71P110.034*10.027*10.044*10.0001*10.022*注:P<0.05用*表示。3讨论
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眩即眼花,晕即头晕,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中医可以分为肝阳上亢证,中医理论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其性刚劲,主动主升;痰浊内蕴证中医理论认为“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之人,肺气素体不足之人,肾虚之人易患此证;气血亏虚症,中医理论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后天脾胃虚弱之人,先天禀赋不足之人,年老阳气虚衰之人,失血之人易患此证;肾精不足证,中医理论认为脑为髓之海,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而脑髓的多余不足,取决于肾精充足与否,年老肾精亏虚之人,房事不节之人,先天不足之人,劳累过度之人易患此证;瘀血阻络证,中医理论认为瘀血阻络也是一个引起眩晕的原因。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可突然仆倒。眩晕为临床常见病证,多见于中老年人,也可发于青年人。由于人们高节奏生活步调,导致病症日趋年轻化。可反复发作,妨碍正常工作和生活,严重者可发展为中风或厥证、脱证,甚至危及生命。西医学中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病相当于本病证。临床上用中医药防治眩晕,对控制眩晕的发生、发展有较好的疗效。基于种种原因,我院针对症状,对临床患者采取了通过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头昏头晕患者,我院拟定的定眩汤在临床实践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通过采用与西医对比的方式,得出了明显的差异。可以证明中医辩证论在治疗头昏头晕方面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1]李锋.中医辩证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6):223.
[2]张欣欣.中医辩证治疗眩晕120例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7):2104-2105.
[3]杨晓楠,邴俊林.定眩汤治疗眩晕[J].中国临床研究,2011,25(5):494-495.
[4]林丽梅.定眩汤治疗眩晕症65例临床疗效分析[J].山西医学教育,2007,9(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