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聋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
2014-05-30马海燕
马海燕
【摘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教育,德育为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聋校作为对聋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和主要渠道,加强对在校聋生的德育教育已是刻不容缓。本文根据聋校德育工作的特殊规律和聋生自身的特殊性,进行了聋校德育工作研究与探索。
【关键词】 聋校德育 研究 探索
【中图分类号】 G7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5-001-0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教育,德育为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观点。而韶关市教育系统在提出“厚德笃行立己树人”的韶关教育精神基础上,为适应新时期学生德育发展的需要,启动了“厚德弘善、感恩励志”德育创新活动,通过活动,促进我市中小学校德育特色创新与发展,全面提高学校德育效率。由此可见,如何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聋校的教育对象是有听力言语障碍的学生(以下简称聋生)。聋生由于听力障碍,缺乏语言调节能力,形成了性格孤僻、性情急躁、认识片面等个性特征;行为表现上存在多疑、不合群、自私、偷拿他人物品等特点;聋生的道德观念比较直观、狭隘,对事物的是非评价标准也比较模糊、片面,而效法和模仿意识较强,容易接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走上犯罪之路。而聋校对聋生的德育教育大多都停留在思想品德课的要求上,没有适合聋生身心认知特点的法律教材,造成了很多聋生都不懂法。聋校作为对聋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和主要渠道,加强对在校聋生的德育教育已是刻不容缓。笔者根据聋校德育工作的特殊规律和聋生自身的特殊性,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与经验谈几点体会,请各位专家斧正。
一、明确德育工作目标
学校全面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厚德弘善、感恩励志”的德育创新工作为目标,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坚持育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把德育工作的切入点放在学生当中,努力创新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德育工作做到“思想品德教育要坚定,德育思路要创新,德育作风要民主,德育工作要尽责”。确定“班主任工作要有新水平,学生自我教育要有新突破,班级建设要有新进展,学校德育工作要上新台阶”的“四新”工作目标。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倾向,努力把德育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学生追求真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提升班主任的素质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管理的核心力量,班主任工作具有极大的挑战性,一个优秀班集体的管理需要班主任工作的艺术和水平,所以提高班主任队伍的素质,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质量的先决条件,一支素质精良的班主任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有效开展的保证。因此,学校有计划地对班主任进行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定期组织开展德育工作研讨和经验交流、总结。以“班主任技能竞赛活动”、“德育论文评比活动”为契机,全面提升班主任业务能力,努力为班主任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交流和科研氛围,促使班主任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德育科研水平。同时,对问题学生进行个案跟踪转化,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为进一步增强广大班主任老师的责任感,提高工作热情,学校不断完善班主任考核机制,努力提高班主任的待遇。
三、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学校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坚持全员育人的思想。长期有效地发挥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把思想教育渗透于课堂,溶解于平时。充分利用晨会、思品课、校会、国旗下的讲话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着力打造“书香校园”的基础上,把班级和宿舍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力求做到让“四壁说话”,让“每一堵墙”成为“无声的导师”,从而进一步营造和谐、融洽、优美的校园环境,促进班级管理,宣扬宿舍文化,形成富有特色的班级和宿舍文化氛围,增强同学们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如今,我们每一间教室的布置都有那么几处让人感动、震撼心灵的画面,我们的每一面墙上都有一个让人感动、引人深思的故事。
四、夯实日常行为规范
日常行为规范则是对学生进行最起码做人道理的教育和要求。因此,学校非常注重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检查。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抓好学生的养成性教育。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聋生一日常规》为重点内容,在班会课、队活动、思品课上让学生学习这些制度,逐条进行讲解,要求学生认真贯彻执行,使得每个学生都知道要遵守制度、如何遵守制度,为什么要这样做,努力提高聋生实践行为规范的自觉性,坚持不懈地加强对后进生教育引导。我们非常密切注意各班后进生在纪律、学习、遵纪守法等各方面的表现,一旦发现问题,我们总是及时地处理和教育。同时,通过开展“流动红旗”“文明班”、“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榜样的激励作用。
五、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学校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长期有效地发挥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把思想教育渗透于课堂,溶解于平时。充分利用晨会、思品课、校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我们还结合聋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遵循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促提高的原则,寓德育教育于活动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让聋生加强与社会沟通,学会与人交往,为残疾学生融入社会、为国家做贡献打好坚实的基础。在“冰灾”、“旱灾”、“洪灾”的受灾时期,组织聋生们为受灾地区捐款献爱心,教育他们懂得感恩,体会帮助他人的快乐;结合“学雷锋”等节日,组织聋生到社区开展互帮活动;我们打破特殊教育学校不敢组织特殊孩子参加德育基地实践活动的传统,组织学生前往“韶关市青少年德育社会实践活动中心”与普校中小学学生一起进行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提高了聋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培养了他们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还提升了他们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还成功了举办“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主题校运会、“师生迎新联欢会”;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和学生宿舍“雅室”设计大赛……如今,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和卫生行为习惯逐渐养成,学校的文明礼仪校风逐渐形成。学生还多次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大型活动与竞赛。
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为进一步加强残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身心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和知识讲座,定期出身心健康专题板报,注重网络宣传。并制定详细而周密的心理辅导计划,定期开展集体的心理辅导课和个别的心理疏导活动,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七、科研引领德育工作
德育科研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为了打开工作的新局面,我们在全体教师中倡导德育科研风气,鼓励大家在实践的过程中注重总结,注重提升,使德育教育工作不断走向科学、规范。目前,学校国家子课题“建立聋生心理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和省级课题“聋校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的成功立项,不仅有效地推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还为粤北特殊教育在省级以上的德育课题研究打响了第一炮。
八、家校联系发挥作用
家长学校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阵地,有其重要的意义。学校坚持家长学校办学原则,办好家长学校,进行家教知识的传授,积极开展“千校万师进家庭”活动,校级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定期前往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生活环境,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的知识,促进家校沟通,营造和谐教育环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联系,实现双向交流与沟通,帮助聋生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加强听障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特殊教育工作者精心策划,扎实推进,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才能让德育工作焕发生命活力!
[ 参 考 文 献 ]
[1]教育部司法教育司组编,《聋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118-121.
[2]张宁生,《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华夏出版社,1995:1.
[3]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