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施“粘合计”
2014-05-30徐黎
徐黎
摘 要:科技活动,形式多样,日常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项目,已成为常态环节。小组的合作程度不尽相同,效果也不会完全一样。
关键词:科技活动; 有效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5-096-001
如何巧施“粘合计”,使各小组有效合作,呈现有如“粘合剂”的效果,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构建令人羡慕的优秀团队?我们试加探讨:
一、组际采风:互动式粘合
实践活动中,不同的项目,小组合作的人数也不尽相同,过多则容易有人只看不动手,过少则可能无法高质量完成项目。因此,座位前后左右自然形成的2—4人小组,最为常见,在这样的分组活动中,加入一些动态因素,则往往有意外收获。
在“独轮车”项目中,学生初步认识、感受独轮车的造型结构,从设计、选材开始启动项目研究。为增进组际交流,互相取长补短,便建议学生可以从既有的成员中,安排一位去其他组采风、学习,然后回到组内介绍体会,交流经验。学生对这样的机会人人争抢——可以在课堂里晃悠,多有趣呀——这是多数学生的想法。这样的情况,对于学生是自由行动的机会,是相互学习的机会,能代表小组去参观学习,也是很有荣誉感的;而对于老师来说,则更加是组织学生纪律,观察学生言行,引导学生探究,给予过程指导的机会。
这个时候,学生从自然状态的组合,有了组际交流的动态变化,甚至有的学生“窝”在其他组好久,才恋恋不舍地回到自己小组——这也为以后启动其他项目,小组成员的重新调整打下了基础。
二、有效管理:发展式粘合
从“发展好每一个学生”的角度来看,对于有效管理的小组,可以在不同的项目中,小组成员轮流做组长,传承上一任组长的优势和经验,锻炼自己,发展团队,促使个人与集体互为引领,共同提高,合作发展;对于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的小组来说,可让组员在同一个项目中,短时间体验组长的职责和辛苦,协调其他成员合作,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跨入合作的良性循环中。
在创意活动——“水族馆”项目实施过程中,有的小组聚在一起“窃窃私语”后,即刻分头行动,组长管理得力,组员分工有序,有的画、有的剪、有的折、有的贴……很快,水族馆初具雏形,令人对其完工后的作品期待不已……
有的小组明显意见不统一,商量不久即开始大声争执,老半天没有个结果,组长气愤中准备大甩“乌纱帽”,不干了,而这时候,动作快的小组已经完成了设计,开始制作了。对于这样的小组,可以提醒他们先选择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先做起来,在过程中,逐步调整,渗透大家的建议,同时,要树立组长的威信。这样,他们也开始行动了……
对于这样的小组,尤须帮助他们切实解决困难,让他们看到在组长带领下有效合作的希望所在,并及时鼓励,逐步引导他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乐于奉献,积极合作。
三、竞争机制:激励式粘合
组际良性竞争,能激励小组克服困难,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从而实现跨越发展。每次开展项目活动,各小组都希望自己合作完成的作品能崭露头角,让老师看了眼前一亮,让同学看了羡慕不已。自发的竞争意识与行为,便有意无意地体现在活动过程中。比如,有的小组不怎么愿意其他小组来采风,他们不愿意自己的创意被复制,也不愿意自己的作品细节、工艺等被模仿。这个时候,应该对各小组提出积极的建议,并引入良性竞争机制,促使各组都能长足进步。
适当、适时的评价是激励学生良性竞争的办法。
在“校园模型”的制作过程中,各小组创意不断,精彩纷呈,很多小组在借鉴别人的基础上,自己又有了新的创意,于是也引来了被借鉴小组的不愿意。这时候,及时的过程评价是很有效的。对于各组的新创意、金点子,要及时记录,及时评价,并通过相关小奖状加以肯定,能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这大致相当于各组的创意在得到大家一致肯定的基础上,已经进入了宣传、辐射阶段,不用再遮遮掩掩,所以大家也就没啥意见了。
四、互助成长:均衡式粘合
在良性竞争的过程中,大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都能够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跨越。尽管每个小组都能成长得非常优秀,但是,因为个人爱好、特长、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组与组之间,或多或少是会有些差距的。良性竞争是为了和谐地促进成长与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小组有必要再次微调重组。
比较有操作性的办法,是请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加盟到其他小组中,这样,很快就能把他的强项,包括做法、风格、创意思维传递给这组成员。比较有趣的是,往往他原来的小组不愿意,因为这样一来,他们暂时离开了一员“大将”,或许会影响他们的项目成果。
那么,也可以采取组际合作的办法,优势比较明显的小组,帮带另外一组,两个小组可以围坐在一起。这也是不错的办法,能在较短时间内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但是这样一来,可能没有落实具体的责任人,有时候效果不快。这时,老师要做个有心人,经常关心、协调,促使两组融为一体,快速提高。
五、牵线搭桥:引导式粘合
无论哪种“粘合”,都是为了提高活动小组合作的常态化和有效性。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一些学生,总会有自己的想法、做法,总愿意自己独立行动。也有些学生因为种种原因,暂时未能很好地融入其他小组。这个时候,老师尤须耐心,了解他不愿与别人合作的原因,再进行引导教育。
有时候,老师不妨也尝试与这样的学生合作,组成一个小组。在实践过程中,既有利于老师对学生进行项目实施中技能技巧的指导,更方便了解到其不愿意与其他学生合作的原因。了解了情况,才有利于引导教育。
在科技模型制作过程中,有时会有一些学生,原来的小组不希望他们加入。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以前的项目活动中,他们总会忘了带工具或材料,以致影响整个小组的项目进程。这时候,老师要注意协调,引导同学们有效合作,这难忘的一幕,也将成为大家健康成长的助推器。老师也同时加入了这一组一起活动,小组成员都很高兴,因为老师的加入,会让大家收获更多,进步更快。
巧施“粘合计”,其实起到了“粘合剂”的作用,引导学生在项目活动中积极合作,良性竞争,互为引领,共同提高,在提高技能技巧的同时,更学会了怎样更好地与他人相处,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