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课堂中学生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的策略
2014-05-30宋水强
宋水强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具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如何利用课堂生成性学生资源,做到捕捉信息,有效牵引;善待意外,巧妙点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让课堂充满灵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通过对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一堂普通教学课的片段描述与剖析,来谈对课堂生成性学生资源有效开发与运用,旨在抛砖引玉。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 预设; 生成;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5-005-002
一、问题的提出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动态的过程。因此,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形式应成为新课改积极倡导的、又为我们教师所努力追求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动态生成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和想法等为契机,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计划,遵循学生的学习问题展开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正确审视各种教学资源,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中又必须摒弃过多、过死的预设,善于把握生成的机会,努力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在感悟、积累、运用的动态过程中,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实现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的和谐。然而,由于有些教师对动态生成的认识片面,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这些现象:教师为求生成而弱化了教学预设;有些教师则紧抱课前的预设,不敢越雷池一步,对动态的生成不够重视。
二、《历史与社会》课堂中学生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的方法和策略
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曾说过,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如今的课堂正显现出刚性向弹性转变的趋势,更关注过程和体验,关注过程和体验中即时生成的东西,在动态的生成的过程中出新思想、新创意。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因此,为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和提升能力,教师在树立动态生成教学资源理念的同时,还要学会有效开发和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的:“新的课堂需要我们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推动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动态生成。”那么究竟如何去有效开发这些生成性资源呢?结合个人经验,笔者从创设教学情景,及时引导感悟,提升教育智慧,预设教学空白,及时整理结累等方面简单谈一些有效开发课堂生成性学生资源的方法和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催化动态生成
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是生成性资源形成和有效开发的催化剂。只有构建一种开放、和谐、愉快的课堂,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真正凸显,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知识的平台,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不断生成促进课堂发展的教学资源。开放、和谐、愉快的课堂文化,表现为师生间以诚相见、情感交融。学生体验到的是民主、尊重、信任、亲情与关爱,得到的是激励、鼓舞、感化和指导,而要实现这一切,就离不开教师理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因此,师生(生生)课堂互动对话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在平等的对话中,让学生畅所欲言,非常有利于生成。与此同时,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还应注重赏识评价,建立一套激励机制,它是生成性资源形成和有效开发的助推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评价时相互赏识、相互激励,能营造一种温馨的氛围,给学生以自信与信任、轻松与自由、个性张扬与思维放飞的“土壤”。如在前面一课教学中,笔者对学生课堂生成性资源的表现都有一个打分制度,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产生和释放的“能量”将是超常和无法预测的,精彩的课堂生成资源才可能随时生成和有效开发。
2.及时引导感悟,挖掘动态资源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习惯、经验阅历的局限,有时候,学生的思考、探究会停留在表面,或失之偏颇。教师是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引导者,有时即便老师做了充分预设,期间必然还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除在教学过程中要成为知识的呈现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外,更要成为信息的重组者、动态生成的开发者、推进者。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开发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握促使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灵活驾驭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呈现出真正意义的有效的动态生成。例如学习《文化多样性专题复习》一课时,笔者让学生讨论赞成不赞成将星巴克咖啡店搬出故宫,并阐述理由。课堂讨论的结果是一致赞成将星巴克咖啡店搬出故宫,理由是故宫是神圣的地方,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我们应该珍重、保持优秀民族文化。学生的思考、回答,有时就是最好的动态资源。这时,老师作了进一步的追问:星巴克能在故宫开了6年,至今仍未搬出,又是为何?引导学生感悟、思考,让学生树立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新的民族文化价值观。
3.提升教育智慧,捕捉生成资源
课堂生成的动态资源具有随机性和偶发性,即在每个人身上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一双慧眼,敏锐的发现、捕捉、利用这些资源。
教师除了是知识的呈现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外,更要成为信息的重组者、动态生成的开发者、推进者。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素质,具备较强的灵活驾驭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还应具备较强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因为这三者分别是有效开发生成性资源的前提、关键和保障。随着基础教育阶段学科体系由分科走向综合,必然要求教师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知识结构多元化和广博化。二是不断创设丰富有趣的学习环境,努力开启学生的参与、学习、探究创造的强烈动机,指导学生找准学习、探究的方向,随时掌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助推学生生成资源。比如在对昭君出塞进行评价时笔者引导学生从对双边关系,边疆开发,民族交流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价,但一位女同学突然提出:昭君出塞再次证明了女性是中国古代政治的牺牲品。一个新奇的评价,引起一片“骚动”,当然也给我出了难题。在让其阐明观点后,笔者提出:如果你是昭君,而又可以选择的话,你是否愿意做出牺牲?为什么?把问题重新引到如何客观评价昭君出塞的历史影响上,而回答的结果基本上都是愿意,理由是为国牺牲,有利于和平,值得。“顺便”实现了情感升华。笔者认为正是及时有效开发了生成性资源,相机调整了教学预设,才能使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投入到主动学习、积极探究的活动中,获得思想启迪,加深知识理解,促进思维拓展,真正感受自身的价值,享受知识的甜蜜,感受心灵成长的幸福。三是教师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能主动地去从大量的课内外信息资源中感知、发现、分析、判断、选择和利用各种有用信息。要看哪种信息能引起学生兴趣,能引起共鸣,能更好的推动课堂。只有具有这种强烈信息意识的教师,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有效地指导学生分析、研究和运用信息,设计符合学生思维习惯的问题,找准学生兴奋点,从而打造出优质课堂教学环境,有效促使学生提高课堂生成资源的能力。如在《一道难解的题》的新课导入和高潮设计部分,笔者努力找一些典型资料,引起学生共鸣,拉近学生距离,从而为资源的生成与有效开发创造条件。
4.预设教学空白,引发质疑探究
所谓空白点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某些问题,某些重点内容故意不讲或少讲,留出空白,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老师在此处给学生巧留思维的空白点,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引发学生思考探究,使课堂出现了较理想的动态生成,从而达成教学目标的完成。例如笔者在上《一道難解的题》中重难点突破时学生有效生成的问题,再如笔者曾经有这样的经历:在教授美国罗斯福新政措施时,先让学生阅读书本相关内容,一位“尖子生”突然发问:“罗斯福新政措施里有一条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与西方国家的自由主义经济不是矛盾的吗?”这是很好的一个问题,笔者给他们介绍了美国当时的背景知识,布了一个空白,让同学们上网查资料,寻找答案。事后发现,全班对该问题的理解非常到位,教学效果非常好。大家都了解,要提出这样的问题,需要很充实的基础知识和观察能力,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因此,在教学中针对性的加强学生的质疑能力、分析归纳、对比能力,培养学生查询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对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开发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这样的教学空白,一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大胆设想,这是影响学生生成性资源形成的最根本、最主要的能力因素。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是必要的,也是学生生成性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阅读能力强,知识面广的同学更善于思考,更经常提出问题,常让老师“措手不及”。学生群体中客观地存在着心理特征、思维发展、接受知识的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教学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能有效生成资源,品尝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做,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全体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全体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符合人本思想,同时也有利于开发学生更高层次的资源。如前面《一道难解的题》中重难点突破时分层设计问题,让学生在全体参与情况下,依各自程度,有效生成了不同问题。
5.及时整理积累,做好后续开发
生成性资源是稍纵即逝的动态资源,有效的开发利用对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都能发挥巨大作用,因此,及时整理,做好再开发是非常必要的。整理通常要求在授课结束后迅速开展效果最佳,可以笔录,也可以做成电子文档。笔者以为可以更多的利用多媒体,一是方便日后进行归类整理,二是在论文写作时方便引用。整理过程中,记录下生成环境(教师的问,学生的答)、处理方法(教师的引导)、教学效果等等,然后分类放置,随时补充、更新。最好能够对处理方法进行必要的反思,这有益于教师课堂驾御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为下次更有效的开发利用生成性资源提供借鉴。
总之,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它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它是生成的,不是预设的。教学中并不缺少资源,缺少的是催化资源的“妙手”和“妙笔”。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素质,要理性地看待预设与生成,敏锐地捕捉和有效开发富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资源,一方面预设应为生成留有空白,另一方面努力促成生成,对有利于教学目标达成,促进学生个性张扬的要给以充分的空间,因势利导,让教学过程中碰撞出来的转瞬即逝的“火花”,造就更具有灵性和生命力的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孟亚珍.历史与社会课动态生成式教学策略探索[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
[3]王红梅.《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和谐课堂》,《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7年5月
[4]叶澜主编.《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
[5]詹从年等.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江西教育,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