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骶管阻滞在小儿腹部、会阴及下肢手术的应用

2014-05-30黄诗清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

黄诗清

【摘要】 目的 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阻滞的麻醉方法在小儿下腹部、会阴及下肢手术的应用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来我院儿科进行下腹部、会阴及下肢手术的患儿病例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儿施以不同的麻醉方法,观察组采用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阻滞的麻醉方法,对照组采用氮胺酮静脉麻醉方法,对比两组不同的麻醉方法的产生不同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阻滞的麻醉方法)麻醉效果更明显,患儿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稳定性方面超过了对照组(P<0.05)。结论 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阻滞方法临床麻醉方法,在儿科下腹部、会阴及下肢手术中能有效应用,明显提高麻醉效果,促进患儿手术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 骶管阻滞;基础麻醉;应用效果

氯胺酮静脉麻醉是儿科下腹部、会阴及下肢手术中所采用的传统麻醉方法,但在儿科临床的实际应用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近年来小儿骶管麻醉技术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此麻醉方法操作简捷易行,止痛确切、用量小,安全性高,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人们的青睐,本研究选用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来我院儿科进行下腹部、会阴及下肢手术的患儿病例52例,探究小儿科采用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阻滞的麻醉方法应用于小儿下腹部、会阴及下肢手术中的疗效,并在临床上取得较为满意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来我院儿科进行下腹部、会阴及下肢手术的患儿病例52例,其中38例男性患儿,14例女性患儿,患儿年龄1-7岁,平均年龄为3±0.59岁,随机把52例患儿分为两组,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O.05)。

1.2 麻醉方法 观察组26例患儿采用基础麻醉结合骶管阻滞的麻醉方法;对照组26例患儿使用单一氯胺酮静脉麻醉方法。观察组术前30分钟为患儿注射阿托品0.01-0.02mg/kg.患儿入手术室后先施以基础麻醉,咪达唑仑0.1毫克/kg.,芬太尼1-2μg/kg,丙泊酚1-2μg/kg,常规吸氧,保持静脉通道的畅通。

1.2.1 观察组方法 基础麻醉加骶管阻滞的麻醉方法,术前按常规要求禁止饮食,为患儿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毫克/mg,芬太尼1-2μg/kg.,丙泊酚1-2μg/kg.,后,左侧卧位进行穿刺,辨清骶骨角和骶裂孔,进行常规消毒,而后用注射针头进行骶管穿刺,骶管注射利多卡因8mg/kg(容量1ml/kg),或者布比卡因1.5mg/kg.其所含肾上腺素的比例为1:20万.以丙泊酚0.5mg/kg术中维持镇静.麻醉显效后进入手术阶段,此期间可据患儿的手术的应激反应的情况,微量调整丙泊酚的所用剂量,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儿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值是否正常。

1.2.2 对照组方法 先给予患儿基础麻醉,然后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g,麻醉显效后开始手术,此期间同样可据患儿的手术的应激反应的情况,微量调整氯胺酮的所用剂量。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分析,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方法即静脉注射氯胺胴方法,术中患儿的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指标值不够稳定,其麻醉效果稳定性差,而观察组方法基础麻醉加骶管阻滞麻醉的方法所得到麻醉效果较满意,手术过程中患儿的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指标值稳定。术中患儿呼吸平稳,状态安静,手术进行顺利。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心率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情况详,见表1。

2.2 两组患儿不同的氯胺酮使用剂量与苏醒时间有显著差别,(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3.1 何谓骶管阻滞 骶管阻滞是用静脉注射针头穿过骶裂孔把麻药注入骶管腔来阻断骶脊神经传导的一种局部麻醉法,其属硬膜外阻滞的一种。在1901年就被人采用从骶裂孔穿进硬膜外腔的方法来行遗尿症的治疗,此麻醉法在上世纪40年代曾在产科分娩中被广泛运用,后逐渐运用于多种外科手术。在骶管阻滞麻醉中,因骶裂孔一般较大,且标志易清楚把握,穿刺教程中韧带有明显突破感,术者一般极少出现差误。这种阻滞麻醉方法与腰部硬膜外麻醉相比更易于穿刺,更安全可靠,更方便简捷,对患儿造成的伤害也更小,因而成功率更高,但小儿骶管内膜囊位置偏低,故穿刺不宜太深,以免误刺入蛛网膜会致脊髓全麻,所以此时应高度注意以防误操作。

3.2 传统麻醉药材氯胺酮是一种受体拮抗药,是常用的基礎麻醉药,其镇痛与“分离”麻醉效果很好,但它的兴奋交感神经的作用明显,患者用药后会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的负担增加,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术中仍会有患者的一些体动,临床应用中用药量大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苏醒时间延长,个别病例致喉痉挛与术后复视的副影响。所以把握好氯胺胴的用药量非常重要,这是用药安全性的关键所在。如能把氯胺胴与丙泊酚及咪唑安定合用则既可以得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又能避免氯胺胴使用用的副作用。本组单独使用氯胺胴对照组病例中,患儿的血压与心率均持较高水平,但未出现呼吸抑制病例,可能与控制药人用量有关。本组氯胺胴麻醉的病例中患儿术中体动多(9例),术后躁动也较明显(12例),且术后苏醒时间较长的问题也应引起关注。

3.3 骶管麻醉与传统麻醉方法相比的优势 隐睾、阑尾炎以及疝气等是小儿下腹部常见顽疾,常常需要手术治疗。但如何进行安全而又稳定的麻醉呢?儿童身体尚处于生长发育,要严格按需要控制好药剂的用量,以免给儿童的发育成长带来负面影响。选择适合的麻醉方法是手术的关键一个环节,氯胺胴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是儿科传统手术常用的麻醉药物,超出患儿承受安全范围的剂量使用易带来精神不振、头痛头晕等不良反应。所以说合理使用氯胺胴是儿科小儿临床麻醉方面有长期探讨价值的重要课题。观察分析小儿椎管特征很容易看出:骶管较小,是短而直的形态,承受压力小且无明显生理弯曲,这样的特征便于药液迅速扩散,一般说来,药液注射后其麻醉平面的迅速扩展,取得较理想的麻醉效果,因此这麻醉方法较适用于患儿下腹部及下肢的临床手术。

3.4 在临床使用时 药液进入骶管后,可迅速扩散到另一端,阻滞面随之同时扩展,肾上腺髓质传出的神经冲动随即被阻断,茶酚胺类物质的释放量受控降低,因手术切皮等刺激带来的MAP、HR剧烈变化被缓解。因为小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因而要取得手术规定的麻醉效果时,就需要增大麻药之容积而降低麻药的浓度,以满足小儿手术的特殊需求。由于小儿与成人相比其交感神经比较活跃,因此10岁前的小儿可以不考虑其交感神经的阻滞面,因血液动力学仍有较高的稳定性,故不扩容也可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穿刺时应用5号或7号针头进行,刺破骶骨韧带针头进入骶管即可,不要太深以免伤及蛛网膜,药液注入后进行反复验证,以免发生意外。在手术过程中,因患儿抵抗力与成人相比较差,因此输液的速度与数量要进行严格控制,术中给予患儿常规吸氧,密切观察患儿的手术反应。

总之,基础麻醉复合骶管阻滞联合麻醉方法的方法具有药物用量少,麻醉效果满意,血液动力学较稳定,术后苏醒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在基层医院可广泛推广的好的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 侯永才.两种麻醉方法在婴幼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8(16):90-91.

[2] 周小丹.骶管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小儿下腹部手术的应用[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l,24(5):3080.

[3] 徐启明.临床麻醉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5.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