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中国学术期刊提升国际传播力的研究
2014-05-30王会王雅坤张静茹
王会 王雅坤 张静茹
摘 要: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各领域多元化、全球化程度逐步加深,知识传播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学术期刊在这一浪潮中也不可避免地遭受到冲击,学术期刊国际化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对比,发现中国学术期刊与国外发达国家期刊在办刊理念、思路、方式等方面存在差距,分析影响中国期刊国际传播力的因素,提出应从政府支持力度、自身管理、隊伍建设及期刊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提升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力和传播力。
关键词: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化路径;传播力;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 G23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2014)05-0051-04
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领域全球化、多元化程度逐步加深,知识传播手段更趋多样化,知识传播深度与广度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作为知识载体的学术期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科技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对提升国家影响力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提升学术期刊国际地位和话语权,是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学术期刊在许多方面还比较落后,如何顺应学术期刊国际化发展的潮流,打造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品牌,提升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是摆在学界和业界面前的重要话题。要使我国学术期刊走出去,扩大国际影响,就要认清国内外期刊发展情况,找出自身差距与不足,从而制定自身发展策略,笔者欲就此进行探讨。
一、中国学术期刊发展现状及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大力投入,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学术期刊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目前,我国学术期刊有9 000种之多,基本上辐射了所有学科领域,出现了多语种并存繁荣景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方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国期刊出版业也逐步向网络化、数字化发展,以数据库和信息服务为主体的期刊网络出版产业开始形成。在国家出台“控制数量,提高质量”策略以及打造精品期刊战略背景下,中国学术期刊在许多方面都得到迅猛发展,多种期刊相继被国际检索机构及世界著名数据库收录,得到了国际学界及业界的认可[1]。
近年来,虽然我国学术期刊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期刊国际化水平方面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国际影响力低,稿件流失严重
期刊影响因子是评价期刊影响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我国学术期刊只有约12%的影响因子高于0.3,而有约40%期刊影响因子不到0.1,而国外发达国家学术期刊影响因子相比国内要高[2]。科研人员要想使自己的科研成果得到好的评价,提高自身知名度就需要将科研论文投到国外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期刊,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一部分优秀稿件流失。影响因子虽然不是期刊评价的唯一标准,但它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种期刊影响力的大小,从影响因子看出我国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比国际性期刊要低。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我国学术期刊编委会中国外编委数量过少,期刊的作者群大多局限在国内,引用的参考文献的作者也多局限在国内等等。
(二)发行周期长,出版发行方式落后
我国的学术期刊受行政制约因素较多,出版周期和版面固定不能随便变更,导致学术期刊论文发表周期较长。我国学术期刊的发表周期平均在9个月,有些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周期更长,有的甚至达一年之久,致使一些时效性强的科研成果一出版就已过时。而一些著名国际性期刊,可以在60天之内将重要文章刊出,有的甚至更快[2]。我国学术期刊的出版速度明显与信息快速传播的网络时代不合适宜。在出版发行方式上,国外学术期刊很重视开放存取,而且有相对成熟的制度作保障,而我国一些学术期刊也在尝试开放存取,但是由于缺乏相应配套制度,成效不是很明显。与国外发达国家出版商完备的销售网络和发行手段相比,我国学术期刊的出版发行模式还相对落后,我国的英文版学术期刊在这些方面显得尤为明显。
(三)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各自为政
目前,我国高校、科研院所、各个行业大都有自己的学术期刊,学术期刊数量、种类不少,但是由于我国学术期刊还没有走上集团化、产业化战略发展道路,更没有组成大的期刊出版集团,各期刊单位各自为政,办刊资源分散,无法发挥期刊规模化出版发行的效果,很难形成品牌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期刊质量的提高,影响期刊的发展,即使是一些著名的大学和科研单位也缺乏具备号召力的名牌期刊。近年来,为适应互联网和数字出版媒体迅速发展的步伐,国外出版业加快兼并重组步伐,出版业形成集团化和规模化运作模式,甚至还出现了跨国经营集团公司。例如美国的Blackwell Science Inc出版公司、荷兰的Elsevier出版公司、德国的Springer出版公司就已形成跨国经营模式,可同时出版多个国家近千种期刊[3]。由于这些期刊出版机构都已形成相当规模, 实行编校、出版、发行分离,各部门间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期刊质量和服务水平,而且可以提高期刊信誉。这样不仅能留住更多原有作者和读者,还能吸引更多新朋友,从而使期刊得到良性循环和发展,而这也正是我国学术期刊所欠缺的。
二、中国学术期刊国际传播力的影响因素
我国学术期刊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学术影响力不断扩大,为学术期刊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但是中国学术期刊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其国际传播力。影响中国学术期刊国际传播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管理体制的束缚
在我国,学术期刊大多是科研院所、行业学会、高校主办,隶属不同部门。在网络化、国际化大背景下,我国学术期刊管理体制也曾做过一些尝试性改革,在探索集团化、规模化发展之路,但就目前情况看在管理上仍处于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局面;经营权与管理权不明确,缺乏自主经营权力,创新积极性不高,竞争力不强,学术期刊的后劲不足;资源利用不合理、重复建设,不仅使学术期刊呈现散、小、弱的特点,而且造成资源的浪费,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不能使其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更重要的是难以应对国际化竞争。
(二)经营模式的制约
在我国,期刊主编一般都是行政职务,由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任命,在管理上要服从上级领导,缺乏经营自主权。期刊影响力大小并不是评价主管领导的依据,这样的经营管理模式不利于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限制了其进一步“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实施。由于我国学术期刊在一定程度上受传统经营理念的影响,静态地运作,这已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三)评价体系不完善
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已走过30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一套评价体系和理论,虽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但与国际上先进期刊评价体系相比在许多方面仍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学术期刊评价功利性导向严重,在评价中过于看重文献计量的评定,而对定性评价利用较少,造成评价指标客观性差。再就是,我国期刊引文不规范,缺乏直接影响评价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存在评价滞后和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总之,我国学术期刊评价过程中,有些方面不够科学,有待完善,没有完全同国际接轨,使我国期刊出版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在某种程度上限制和束缚了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四)办刊理念落后
在办刊理念上我国学术期刊没能彰显地域文化特色,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更是如此。尽管我国学术期刊在数量上不少,但有特色的期刊不多,从办刊内容到办刊形式上看多数期刊有雷同之嫌,致使资源重复使用,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而办出的刊物没能张显各刊的学科、地域、形式等特點,有些老生常谈的味道,缺乏竞争优势。
(五)编辑出版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近年来,虽然我国期刊出版人员学历层次大幅提升,但是综合素质较低,尤其是外语水平偏低,在一定种程度上阻碍了学术期刊的国际交流,国际影响力受阻。在国际化的背景下信息大融合,编辑出版人不但要具备良好的文字编辑基本功,还要具有较强的专业背景、营销策划能力和协调交际能力等。由于我国期刊出版集团化、规模化差,工作人员往往是一人兼营数职,不可能熟悉各方面工作,影响工作效率。语言作为交流的中介,在国际化竞争中占有重要地位。据笔者了解的期刊中,有相当一部分期刊还没有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而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是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的重要因素。可以说,我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低不能说与人员素质不高不无关系[4]。
三、提升中国学术期刊国际传播力之路径
(一)政府要加大对学术期刊的扶持力度
学术期刊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文明发达程度的重要反映,也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学术期刊在国内外学术交流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许多国家政府在很多方面给予学术期刊大力支持,从而保证学术期刊的健康、顺利发展。比如,日本和韩国均将学术期刊作为国家的基础性文化事业来建设,近年来学术期刊得到了快速发展。政府的扶持与学术期刊的发展息息相关,政府要在政策、法律等多方面给予学术期刊支持,可以说,没有政府的扶持,就没有日韩学术期刊的今天[5]。我国与日韩都是非英语语系的亚洲国家,学术期刊在发展中有许多相似之处。虽然我们的学术期刊比日韩要多,但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刊物较日韩并不多见,甚至还不如日韩,相较日韩学术期刊发展,我们有许多经验可以借鉴。近些年,我国政府对学术期刊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笔者认为政府应从政策、经费和法律层面加大扶持力度。政府只有在政策上对学术期刊进行引导,才能建立学术期刊新秩序,也才能使学术期刊制定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发展战略。关于学术期刊应是公益性还是盈利性问题一直是学界和业界争论的焦点,相关部门对这一问题也没有统一的认识,至使一些期刊靠收取不菲的版面费维持生存,这给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埋下隐患。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学术期刊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可以有效避免学术期刊作为盈利的手段、赚钱的工具,以确保其良性发展。相关法律是学术期刊走上国际化发展道路的必要保障,国家要加强这方面的立法建设,使学术期刊在发展过程中有法可依。只有对学术期刊在政策、经费、制度、法律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使各刊可以更好地专注于稿件质量与编辑水平,才能为学术期刊“走出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学术期刊自律
在网络环境下,学术期刊要扩大国际影响、提升国际传播力必须加强自身的自律建设,构建包容性、科学性的学术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术期刊做大做强,提高期刊公信力与学术影响力,从而提高国际传播力和扩大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的自律,是指办刊主体将自己的言行限定在国家法律、规章、制度、职业道德所规定的限度之内。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实践是理念的依归。有什么样的办刊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办刊行动;有什么样的办刊行动,就有什么样的刊物特色。中国学术期刊要想走向世界,首先要加强自律理念,包括职业道德、责任、制度、服务等方面的自律,同时强化质量意识、精品意识[6]。学术期刊要健全内部管理体制,确定严格明晰的稿件录用标准和编审制度,其中匿名评审制度是制度自律的重要保证。只有有了严格的评审制度才能有效摆脱人情稿和关系稿,在审稿时才能真正做到以质取文,唯优质稿件是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术期刊与国际接规,为提升期刊影响力打下基础。
(三)以人为本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学术期刊必须按着国际出版标准配备人才,对编辑出版人员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对学术期刊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的主编不应只是在本学科领域有很高的威望,还应当有能力、有精力主持期刊的日常工作,要能成为期刊的灵魂。为聘请到理想的主编,国外一些学术期刊不局限于在本单位或本系统内甚至不限于在国内挑选,而是扩大到世界范围。而我国学术期刊的主编大都是由主办单位行政领导或某一学术领域的名人担任,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要么期刊主编年事已高力不从心,要么就是职务太多无暇顾及编辑部工作,期刊主编只是挂名,甚至有的主编并不热忠于期刊工作或是完全没有期刊编辑出版方面的经验,这种人员配置必然会使期刊难以有所作为。除了主编的胆识、眼光和谋略所起的重要作用,编辑岗位同样重要。英国的Natrue杂志能办成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期刊,来自不同国家的编辑们的智慧、才学及其独当一面的策划、组编与选稿能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好的编辑队伍是办好期刊的基础,因此,加强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期刊出版单位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把我国学术期刊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提供人才保障。首先,通过多种途径为工作人员提供进修、学习和外出考察的机会,以提升现有人员的素质;其次,通过提高待遇和责权利配套机制建设,吸引期刊出版专业的高素质人才;第三,有条件单位还可以引进一些国际上优秀的期刊经营管理和编辑人才。
(四)加强学术期刊平台建设
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在网络时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研人员想随时随地查阅所需信息,开放获取和数字出版恰好可以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只要有网络和应用终端科研人员就可以随时获取信息,打破了时空限制。在美国和欧洲,数字出版以及在其基础上实现的开放获取,已成为学术期刊出版发展的主流模式,甚至一些期刊只有电子版而没有印刷版,我们的邻国日韩为推动数字出版和开放获取也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从国内外发展形式看,我国学术期刊必须改变原有出版模式和出版形态,加快数字出版步伐,积极推动期刊出版的转型,建设开放获取平台,在数字出版与开放获取的发展中赢得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从而为自己创造更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当然,实现数字出版与开放获取不仅需要一個长期的过程,而且需要有关各方积极协调科学规划,需要政府和期刊出版单位的大力投入,更需要编辑出版工作者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大力提升。为此,政府要集中各方力量,协调相关部委,加强相关期刊数字平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使开放平台资源为更多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所共享,提高期刊平台数字资源的共享水平与共享效果[2]。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期刊评价体系
期刊评价体系对期刊发展起着重要影响,如果期刊评价机制科学、公正,真正优秀的期刊就能得到良好的评价,从而可以使期刊得到较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使其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反之,就会给期刊发展带来负影响,不利于期刊市场的发展。新的信息环境下,人们不但需要整篇学术论文,更需要通过数据挖掘而得出的信息单元。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各国在注重科学研究的同时,更强调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社会的应用价值。学术论文在期刊评价体系建设时要注意以下两点:其一,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其二,有利于和谐学术氛围和良好学术生态环境的建立。首先,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期刊评价政策,为期刊评价提供政策和理论依据。在我国期刊评价中,要减少功利性,不要过多依赖文献计量的评价结果,要多利用定性评价,以提高评价指标的客观性。再就是,依托相关政策法规规范引文,以确保直接影响评价数据的准确性,加强和完善评价监管机制,减少评价时滞。总之,我们应当尝试从更宽广的视角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其评价指标不仅要包括学术界内部的评价,还应涉及成果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评价;不仅要采用同行直接评议方法对成果进行评议,还应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成果的间接指标进行定量评价[7]。
[参 考 文 献]
[1] 王雅坤,耿兆辉.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影响因素及路径选择[J].河北学刊,2013(3):208-211.
[2] 刘兴平,初景利,马时,等.日本和韩国科技期刊发展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6):907-913.
[3] 赵俊,余琨,陈灿华.中国高校学术期刊国际化发展现状与策略[J].编辑之友,2012(10):45-47,58.
[4] 王雅坤.试论编辑素养对学报发展的影响[J].出版发行研究,2010(12):41-42.
[5] 沈成根.韩国杂志出版业分析[J].新闻传播,2010(7):46-47.
[6] 韩璞庚.面向世界的中国学术期刊自律与学术生态建设[J].社会科学辑刊,2012(6):11-14.
[7] 李爱群,赵智岗,邱均平.中美学术期刊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未来评价方向[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73-81.
【责任编辑 王雅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