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授法与学生互动浅见
2014-05-30张萌
张萌
摘 要: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以教授法为主,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同样需要学生的参与,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教授法;参与;案例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的授课方式是以教授法为主,学生处于接受者的地位,这样的授课方式,是由小学生的基本情况和这门学科本身的特点来决定的。
一、小学生的基本情况
学生在开始学习这门课之前,虽然也可能会接触计算机,但是却并不系统,只是作为一个“大玩具”来使用,即学生在进行系统学习之前,是没有接触过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开始学习后,学生接触的是不曾遇见的、不知道的知识,没有相应的基础,因此在自主学习方面存在困难,绝大部分的知识还是来源于教师的传授。
二、这门学科本身的特点
就小学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本身而言,其知识的获得不同于语文、数学等人文性的学科,它所传输的主要内容是以知识性和技能性,即主要是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与技能,主要是技能,让学生去认识信息技术、使用计算机,它是一门技能性学科,而技能的习得,开端主要是传授。
三、这门学科的发展速度很快,更新很快
这是一门与社会的信息技术水平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其滞后性很小,不断更新的知识结构决定了授课方式。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来适应教學的要求,近几年,我们学校的版本内容就更新了三次,然而这样说就只能使用讲授的方法吗?我们可以在把握大方法的前提下,在课堂上多采取与学生互动的方法使得课堂变得有趣,而且可以较为简单地达到学科的教学目标。
笔者有幸执教了一节优质课,课题是Logo的入门,其难点是思维方法的转变,即在Logo运行的时候,需要给Logo界面上的小海龟下达命令,但是这种命令是以Logo语言的形式来表述的,要求简单、完整而且精确。然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未接触过这样的语言,把每一步都要具体化,前进多少步,右转相应的度数等等。教材给出的例题是用Logo画一个长150步,宽80步的长方形。当课堂上讲到Logo语言与普通情况下使用的语言的区别时,学生表示不理解。这时,我用了一个办法,让一名学生来演示,“走”出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暂定为长5步,宽3步。稍加思索,学生就开始演示:向前走了5步(长),然后转身(这时,教师提醒:转身,怎么转,具体一下,转多少度,学生回答:长方形的内角是90度,因此右转90度),右转90度,再向前走3步(宽),右转90度,向前走5步(长),右转90度,走3步(宽),是一个封闭的长方形。通过学生的演示,学生明白了画长方形的步骤,从而再联系给出的Logo命令,把步骤转换为Logo语言:FD 150 RT 90 FD 80 RT 90 FD 150 RT 90 FD 80回车。
从课堂的反馈来看,学生很容易理解并记住了Logo语言,并且很简单地做完了练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直观的演示、学生的互动,使得课堂变得简单而且高效。
常规的课堂教学遵循“引入—教师的教授—学生的练习—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的一个过程,除去教师的努力,必须有学生的参与。
(1)学生的参与,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对于这节课,对于这门课程都会有好的表现。
(2)学生接受知识,却又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接受,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的效率,“课堂是我(教师)的,同时也是你们(学生)的。”
(3)学生的参与,对于课堂目标的达成,对于课堂所能够反映出来的效果,大有裨益。教学目标在制定中,已经提出了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达到怎样的层次的要求,主动式与被动式接受知识,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4)学生可以进行及时的反馈,课堂的教学不断地进步,及时地反馈是必须的环节,有不足之处可以及时地进行改正,也是我们提高教学艺术的一个方式。
(作者单位 山东省东阿县实验小学)
?誗编辑 杨兆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