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慧在学生手尖展现
2014-05-30高雪茹
高雪茹
摘 要: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可以使信息不断地刺激脑细胞,促使思维活跃,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同时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教师教学应该重视操作活动,用操作活动启迪思维,使思维在操作中得到发展。
关键词:思维过程;教学情境;数学概念学具操作是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摆、画画、量量等各种实践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具操作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利用学具操作,呈现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根据这一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把学生动手、动脑和动口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儿童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地联系起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意志品质,又调动了他们多种感官进行学习,促进了他们思维的发展。
二、利用学具操作,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前苏联心理学家奥加涅相说:“数学教学上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是否保持和发展。”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质量的动因,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课堂上应尽力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而操作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展示个体的过程,是深受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它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在动手过程中发展兴趣,积累知识,展开思维,让学生学习遵循形象—表象—抽象的认识过程,有利于学生自主、独立、创造性地学习知识,发展他们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操作的直觀性,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老师的支配下愉快地获取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操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指导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学习中操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综合运用、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
三、运用学具操作,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
如何处理抽象的数学问题,比如数学基本概念、应用题等,常规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从一些“关键”的字、词入手引导学生分析。由于这样的方法本身就是抽象的,运用时相当一部分思维能力不够强的学生就只能机械地模仿,甚至无从下手,因而不易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摆一摆、做一做,抽象的内容就会变得形象化。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通常都要经过“感知→表象→概念→符号”的发展阶段,概念的形成是由具体到抽象,尤其学习起始概念,更要靠亲身感受。在概念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观察、比较、分析、归纳,让学生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感知有关形成概念的具体实在的材料,结合活动情境、生活情境进行具体到一般特征的分类,有利于概念的形成。
四、提供直观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能力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感知中,亲身经历新知识的产生、形成的探究过程,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在实践中,学生动手操作学具,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学具操作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具操作,尽力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能让学生说的,教师不说,能让学生用学具动手操作的,教师不动。在实践操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者单位 吉林省舒兰市天德学校)
?誗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