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加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
2014-05-30姜华
姜华
[摘 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是推动大学生把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与社会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的题中之义。新时期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要坚持静态性与动态性相结合,过程性与目标性相结合,手段性与功能性相结合。与时俱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创新发展,就是要做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化载体建设坚持批判继承、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动载体建设坚持有机渗透,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载体建设坚持生动活泼,思想政治理论课传媒载体建设坚持科学先进。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载体建设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6 — 0032 — 02
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对于促进教学深化、巩固教学效果、推动知行合一具有重要作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依托。长期以来,载体建设始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新时期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既面临有利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创新势在必行。
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势在必行
首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是推动大学生把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与社会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的题中之义。毋庸置疑,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解决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思想认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化巩固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及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把握,在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进学生头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知行不一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在大学生群体中客观存在,一些大学生所掌握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无法转化了他们的现实行为,甚至产生其现实行为背离于理论知识的现象,如何推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认知转化为他们的现实具体行为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实践证明,开发和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实践一体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成为推动大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核心所在。只有依托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大学生才能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体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活生命力和理论魅力,更好地体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推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更好地体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
其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是端正大学生思想认识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时代需求。大学生人生经历比较简单,他们多数时间都在学校里学习生活,社会体验不足,生活经验不够,在一些社会现象的认识上容易产生思想困惑和认识误区。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端正大学生思想认识、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载体运用对于澄清大学生思想认识,端正他们观念态度,坚定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新形势下,一些大学生对当代中国国情认识不够,体验不足,感受不深,对纷繁复杂国际形势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深,容易存在一些思想困惑,陷入认识误区。单纯理论性的知识学习在回答大学生的思想困惑时显得略微苍白乏力,只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依托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让大学生投身火热的社会生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才能真正深化他们的理论认识,坚定他们的个人信念,才能让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既真心喜歡,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对大学生比较具有吸引力的课程,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让大学生终生受益,成为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帮助的课程。依托于载体建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真正把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转化为大学生的个人素质能力,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推动教学目标实现。
二、科学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的基本遵循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要坚持静态性与动态性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的开发、运用和建设,只有遵循科学的原则,契合内在的规律,才能充分发挥载体的作用。作为载体,一方面必须承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内容和价值旨趣,有助于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实现;另一方面又要兼具沟通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大学生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依托于这一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得以与大学生展开良好互动并形成和谐向上的师生关系。据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要坚持静态性与动态性相结合。立足静态视角,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具有承载性,传导性和关联性,即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承载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内容和价值目标,传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大学生的人生导引,同时关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大学生、社会生活,使三者发生交流互动,在三方互动中服务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及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接班人的需要。立足动态视角,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和发展性,即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又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能在社会现实生活中被发现、认识和检验,能不断依据经济社会发展而向前发展。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要坚持过程性与目标性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要把过程与目标结合起来,以目标为统率指引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的过程发展,为过程发展指明方向;又充分展现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的过程性,体现载体建设的层次性感和循序渐进的历程。据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既要体现为一种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断深化的强化过程,体现为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相长的发展过程;同时又要兼具明确的发展目标,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远大信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国梦为目标归宿,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和脱离于这上终极目标。
再次,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要坚持手段性与功能性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既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有效工具,是一种手段性存在,同时又肩负着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功能。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建设,就是既要把载体建设作为一种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深化、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师生互动的手段,同时,又要明晰载体建设承载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价值定位和功能归宿的责任担当,明确载体建设所蕴涵的兼具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功能。
三、与时俱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创新发展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化载体建设应坚持批判继承。文化载体历来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化载体建设既要立足中国,回顾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放眼世界,纵观大类世界文明发展的优秀文化资源,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把继承传统与借鉴国外结合起来。一方面对传统文化不盲目繼承,不搞不加区别的全盘接收,而要批判继承5000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今视古,古为今用,把传统文化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大局中去考量;另一方面不盲目崇拜西方文化,既不全盘否定也不全盘接受西方文化成果,而是要批判借鉴,既充分吸收作为人类文明发展共同成果的西方文化资源,又明辨西方文化中潜藏的政治元素和阶级立场,不能在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借鉴中迷失自我,失去了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立场,而是要真正做到洋为中用。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动载体建设应坚持有机渗透。活动载体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把理论回归现实生活的重要方式。在活动载体建设中,由于灌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原则,然而正是因为这一原则的存在导致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开发和运用活动载体过程中易于形成强烈的政治色彩和鲜明的强制属性要求。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生活经验不足却情感丰富、敏感,活动载体中的强烈政治色彩和鲜明强制属性易于引起大学生的反感,激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引起他们对活动载体的排斥和抗拒,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动载体功能实现。据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动载体要有机渗透教育目标于活动之中,具有非常显著的潜藏性,在活动中育人,在过程中育人,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重点在于解决大学生的“真知”,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动载体,重点在于解决大学生的“真信”。思想政治理论课活动载体建设,就是要推动大学生实现“真知”到“真信”的转变,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变、由理论向实践的转变。
再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载体建设应坚持生动活泼。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社会劳动产品日益丰富,社会信息资源海量涌现,当代大学生拥有极为丰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这种优越的时代条件催生了大学生兴趣品味和个性需求变得更为丰富多彩,他们的兴趣点兴奋点更加多元多样,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多样,个人生活和自我需求更加多元多样,使得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的需求更加挑剔,在载体选择上个性化趋向十分显著。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载体如果一味坚持与大学生的对立立场,一味坚持与大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分离状况,势必会失去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无法充分发挥其承载的教育引领作用。与时代发展相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载体建设应充分体现知识性、趣味性和生动性,能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和有效响应,让大学生喜闻乐见。
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传媒载体建设应坚持科学先进。当代社会,伴随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广泛运用,网络已经深刻融入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各种新兴媒体如雨后春笋般争相涌现,迅速改变人类阅读和学习格局。在这一时代情境下,一定意义可以认为,谁占领了科技的制高点,谁就能掌握市场和把握民众。传媒载体,作为将全体社会成员作为潜在受众的重要媒介,无疑是科技成果应用和渗入的前沿阵地。传媒载体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载体,如果不能运用前沿科技,不能掌握现时代条件下的科技发展,往往无法发挥出良好的承载作用。同时,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中知识文化较高的群体,他们往往是现代传媒的忠实追随者和拥护者,往往走在运用高科技传媒的前列,现代传媒载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求职、交际的重要平台和基本工具,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传媒载体建设如果失去了对时代高科技成果的敏感,就会脱离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落后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步伐,自然无法产生对当代大学生而言的良好教育引领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传媒载体建设应树立科技理念,把握科技发展,运用科技成果,把前沿、时尚、先进的传媒产品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载体之中,既与当代大学生追随现代传媒的步伐一致,又适度超越,在传媒载体建设中走在大学生前端。
〔责任编辑:金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