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趣”为先
2014-05-30王小燕
王小燕
摘要: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人们都有一个切身的体会,那就是你如果对某一件事情感兴趣了,你会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这件事情,且完成的效果会很理想。这表明凡事“趣”为先,音乐教学同样如此,我在音乐教学中总是把“趣”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把音乐课堂教学的第一要务和首要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的兴趣,实践证明,音乐教学“趣”为先,好处多多。本文简单说说我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技巧训练;艺术形式;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89-1
一、技巧训练不单调
在音乐课教学中,学生对老师组织的技巧训练最不感兴趣,因为技巧训练中要么是枯燥的发声练习,要么是机械的节奏练习,要么是单调的视唱练耳,学生看到这些训练项目就一个头两个大,怎么办呢?削弱技巧训练,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因为技巧训练是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于是我和我校的音乐组的老师一起探索,发现只要给单调的技巧训练加入趣味的成分,生动活泼的训练的方式能够适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学生也就不再觉得技巧训练的单调了,而是会兴趣盎然地参与技巧训练。如在教学枯燥的发声练习时,教师可以把发声练习安排在动物歌唱会上,咪咪咪、嘛嘛嘛、哞哞哞等等,孩子们快乐地模仿中小动物们的叫声,同样达到了练声的目的。再如在教学音的强弱时,为了更好地表现出强弱音不同的力度,教师可以把强音比作“大力士”,把弱音比作“小朋友”,在形象的帮助下,学生会更加容易体会和理解。
二、艺术形式巧融合
小学音乐是一门丰富多彩的艺术学科,它和美术、舞蹈等学科有着相同的基因,既相互联系又彼此融通,在音乐教学中如能将这些不同的艺术形式巧妙融合在一起,对于音乐教学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如在音乐教学中融入美术,小学生都非常喜欢涂鸦,他们用画笔涂出自己心中的美好世界,涂出自己眼中的美丽事物,我在自己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就充分利用这一点,将涂鸦和歌曲巧妙融合,用画笔将音乐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还原到现实生活中来,同时借助线条和色彩将歌曲的内容描绘出来,一下子给歌曲内容增加了立体感,给音乐教学注入了生动活泼的元素。如教学歌曲《我爱我的家乡》时,我就让学生首先说说自己的家乡,然后在欣赏“我爱我的家乡”的歌曲的旋律时,让学生到黑板上画画自己家乡的美好景物,然后再把家乡的美好景物编入到歌词中去。在学生感受家乡美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懂得美丽的家乡要靠我们去建设。这样淡淡几笔就构建了一个情景交融的氛围,学生置身其中,轻松地领会了歌曲的内涵,再唱时真的是声情并茂。再如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很多人都把音乐和舞蹈看做了一对姐妹花,我个人在音乐教学中一直注意将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借助无声却优美的舞蹈动作去表现有声的歌曲内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寓意。如在教学《金孔雀轻轻跳》时,我就让学生先走进傣族家庭,看傣族姑娘穿着漂亮的民族服装跳着美丽的孔雀舞,一会儿孔雀鹤立,一会儿孔雀开屏。在学生的兴趣被悄然激发后,我接着播放音乐,让学生跟着旋律边唱边跳,学生们认真地模仿着各种各样的孔雀的动作,于不知不觉中理解了歌曲的内容。
三、教学手段多变化
教学手段这个词汇经常被教育教学者谈起,那究竟什么是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可能是一种教学语言,可能是视听工具,也可能是几幅教学挂图等等。现如今,在现代教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化教学手段充斥着整个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如能灵活驾驭传统的抑或是现代的教学手段为音乐教学服务的话,音乐课堂一定会大放光彩,学生会音乐其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等等的亮点而积极地参与音乐学习。但是电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不能泛泛而用,要注意灵活使用,只有采用多变的教学手段才能够保持它的鲜活性。如在教学《青青竹海》单元的第一课时时,一上课我首先让学生踩着《小春笋》的旋律走进了教室,孩子们根据旋律做着简单有趣的动作,学生不着痕迹地轻轻地迈入了浓浓的音乐氛围中。接着教师悄然谈话:“孩子们,一夜春雨后,冒出了千竿新竹,转眼间这千竿新竹已是一片青翠,在俊山秀水之间自成一幅绝美的画,愿意走进这幅画吗?”在学生的一声大声的“愿意”后,一起和孩子去感受“青青竹海”的动人魅力。为了让学生知道竹子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用课件播放了很多的竹制品让学生欣赏,尤其凸显了竹制的乐器,笛子、箫、葫芦丝等,为了让学生感受这些竹制的乐器所独有的魅力和韵味,我让学生欣赏了葫芦丝演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笙演奏的《小小竹排》,余音缭绕的竹笛曲《跳柴歌》,等等,学生在兴趣满满的欣赏之时也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自身的音乐素养。
让学生持久地爱上音乐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作为音乐教师要使尽招数,努力带给学生各种各样的趣味的音乐体验,使学生的理解、听辨、想象和表达等能力都得到提高,从而让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浓厚而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