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课堂:体育有效教学的一种理解和实践
2014-05-30魏红建
魏红建
摘要:将生态教育理论引入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是对高中体育有效教学的一次理解和实践。本文以一节公开课“耐久跑”教学为例,从创设美好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设计切实问题、激发自我架构,实施分组教学、提高教学实效等三个角度,谈谈如何以生态教育理论引导高中体育实施有效教学,权作抛砖引玉。
关键词:生态理论;耐久跑;情境;问题;分组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44-2
“跑步不只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你想健康,跑步吧!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
这是我上完“耐久跑”后向学生发出的总结和倡议,引自于古希腊奥林匹亚阿尔菲斯河岸岩壁上的一段体育格言。学生听了之后,异常兴奋,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感概:原来体育课也可以上到这个境界!听课教师也普遍认为,这是一堂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真正是一堂生态体育课。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体育课,教师理运用生态理念组织课堂教学。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运用生态理论组织教学呢?下面,本文就以这节“耐久跑”课堂教学为例阐述之。
一、创设美好情境,激发学生对“耐久跑”活动的兴趣认同
生态教育理论认为,课堂本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必须保持“生态平衡”;课堂教学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命运动”,信息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师生、生生之间流动、处理。将生态理念迁移到体育课堂教学领域,其实就是恢复体育的两个基本属性——工具性和人文性,使体育课堂不只为锻炼身体而教、而学,更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平台,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完善与提升。
在体育课堂上,进行耐久跑教学是有很大难度的,为激发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我尝试选择了学生最喜欢的篮球场作为耐久跑教学的场地。篮球之于学生,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就像奶粉之于断掉母乳的婴儿,有一种天然的亲近——喜欢玩篮球就得先学会耐久跑,这既是心理暗示,也是情境营造。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在篮球场进行耐力跑教学,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学生参与热情比较高,整个课堂紧凑、活泼、有序。既然学生不喜欢田径场,我们为什么还赖在上面不走呢?
生态课堂要求,一切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这是生态教育的核心理念。首先,它要求以学生的合理需要作为课堂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组织、加工和应用当前所学的知识,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为的反馈信息来生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其次,它要强调情境对意义生成的作用。提供生动、丰富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经验去产生新的知识。最后,它要求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意义生成。为了支持学习者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但媒体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主要用来作为学生主动学习、进行会话交流和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我认为,在篮球场上进行耐久跑教学完全符合生态的体育教学。
二、设计切实问题,激发学生对“耐久跑”活动的自我架构
促进师生的有效合作是教与学的永恒主题。没有教师的教,就不能称为体育教学;没有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就失去了机制和意义。事实证明,没有一个学生的未来是一模一样的。因此,教师不必刻意去追求学生具体的发展方向,而应遵循人才的成长规律,促进学生真实的自主发展,成为最好的自己。
由于高中体育课堂的特殊性,在课堂上更要注意教和学的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与沟通,使学生在体验、探索、真实的框架下,进行自主创新的学习,并且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民主、平等、真实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耐久跑教学活动中,我首先将学生分成两路纵队,然后带领学生围绕篮球场的边线作匀速跑步运动,与此同时给学生布置任务:注意跑步的过程及自身的感受,最好能有心灵的记录,以便积累经验,或查找不足,争取下次耐久跑,有所进步和提高。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跑完5分钟后,教师要围绕耐久跑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回忆、巩固、提升。之后,学生则形成四路横队集合,教师抛出问题:在跑步的过程中,你是几步一吸,几步一呼的。学生说出各自的答案,教师进行总结,亮出正常跑步步频和呼吸的方法。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原地做步频与呼吸的方法,体会正确的动作。通过交流学习,个体学习者的思想、智慧可以被整个学习者群体所共享,从而提高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生成质量。
在体育生态教学下,关键是教师要研究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结合我的耐久跑教学的成功经验,我觉得教师要做到如下几点:一是要引导学生爱学,有一种好学上进的精神;二是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要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一切事情的真正价值”在于获得它时所付出的辛苦劳动,从而刻苦学习,勤奋学习,在困难的磨砺下去实现他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