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规范性与创新性的平衡

2014-05-30许琪

亚太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平衡规范性

许琪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必要性被突出。在该课程的管理上应兼顾规范性与创新性,寻求二者的平衡点,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教学引导者采取以人为本的原则、因人而宜的教学方式;学习者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进行师生双方的课程管理,从而做到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规范与创新,并在过程中寻求平衡。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范性;创新性;平衡

一、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必要性

(一)课改需要: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将其作为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在高中阶段应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高中不再是单纯的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要任务,而是全方面的培养学生,发展学生个性。

(二)学生发展需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将人的认知发展分作四个阶段。对于高中生而言,已经基本完成认知的发展。已形成完整的运算结构,能在头脑中将形式与内容分开从具体事物中解放出来用语言或符号进行抽象逻辑思维能根据假设或命题进行演绎推理。[1]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重大意义就在于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探究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我们知道高中生会通过高考这条路来取得未来发展的通行证,而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不论是对于升入高校,职业技术学校,或者是进入社会工作的学生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又由于高中升大學的压力巨大,此时的学生课业负担严重。更需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来缓解理论学习的枯燥。对于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师发展需求:现高中老师大多教学工作任务繁重,伴随着学生的升学,压力也较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给了教师更加轻松、多样的教学环境。对于提高教师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四)学校发展需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能使学校各部门的分工合作更加紧密,增进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学校在社会认可度、满意度上有积极作用。

(五)教育实践需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能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对于教育本身的升华具有重大意义。

二、高中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

教育部副部长王湛说: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课程改革蔓延至全国。有效的课堂管理具有促进功能,教学应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高效的实现教学目标;具有维持功能,即是教师根据不断变化的教学情境,调整管理方法与手段,以完成教学任务。[2]

(一)课程管理的规范性

对于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的规范性我们重点讨论课程的三个发展过程: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1.课程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实施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地方、学校特色。[3]因此对于高中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配合地方管理,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并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发展水平,实际需要而对课程进行开发。在课程开发中需要遵循原则:

①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程的实施都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课程的目的终归都是为了实现学生文化知识、实践能力、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提高与完善。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即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探究创新意识。以培养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学生。设置丰富的课程,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能真真正正的使学生学有所获。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施发展性评价,为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提供课程保障。

②保证各科课程的协调统一。众所周知,高中课程的一大特点就是课程繁重,科目众多,那么就要求活动课程在开发的时候注意与各科课程在内容、形式等方面做到统一。活动课程不能阻碍其它课程的实施,其它课程也应配合活动课程的开展。同时学校应根据自身特色,制定相应的课程开发方案。

2.课程实施

学校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场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发展性课程和经验性课程,它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内容包括研究型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教育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和实施,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得到深入的贯彻和落实。[4]如此可见,陶先生具体前瞻性的提出的生活教育,与当下我们认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着天然的联系。

如教学做合一的理念相同,在实施活动课程的过程中应该切实落实“做”。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多多动手,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同时对于老师而言,也离不开做。老师应该做学生需要的,为学生的需要而做。

3.课程评价

活动课程的评价主要是过程性评价。主要是对平时学生的行为表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评价,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成长的过程,知识建构,能力培养的过程。将评价真正的交给学生。期待通过评价,学生能更加清楚的认识自己成长的过程,认识自己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也看到自己学习中的优势之处,以促进自己有针对性的学习,从而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二)课程管理的创新性

所谓课程管理的创新性是在课堂管理规范性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规范是准则,但是光有准则却是不够的,这样不免显得太刻板,于是由此而来的课堂管理的创新性便应运而生。

在新课程发展中,特别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教育部的主要职责是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定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订国家课程标准,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区实际,制订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开发适合当地需要的地方课程;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适合本校的课程。[5]

对于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管理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课程设计方面应具有创造性。对此,许新海老师提出以周为周期的课程计划为主导范式,建立与学期计划相结合的课程计划管理机制。[6]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上面也要注重宽领域的涉猎,结合社区、社会的环境,创新型的实施课程管理。课程内容符合高中生发展特点,设计有创新性。设想如果所有的课程的设计都差不多,那么学生还有什么热情去面对课程,学生是实实在在,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的人,而不是机器,一味的灌输,一味的训导,一味的指责,这些对学生而言都是残忍的。创造性的设计课程,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对于高中生,缓解其它学科带来的巨大压力也是很重要的。

课程管理并非是学校(或者说教师)单方面的管理,同时还应包含学生自己对自己课程的管理。学生应对自己的现状有个明确清晰的认识,对于自己存在的问题能有所了解。毕竟,老师只是学习的引导者,而自己才是学习的主导人。应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对自己的积极意义,自己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自己的课程管理上面来,而不是只是接受老师的安排。

三、实现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规范与创新的平衡

我们强调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规范来维持课程的正常、有序开展,同时我们也指出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创新来突破死板的原则性东西。于是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应注意兼顾课程管理的规范与创新。那么规范与创新之间是否存在一个平衡点,能使课程管理的有效性到达最大化?我认为绝对的平衡点是不存在,平衡不过是相对而言。课程的开展离不开秩序,同时也需要“新鲜血液”(创新性)的不断注入。

这需要教师以及学生们的共同努力,踏实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保证高昂的教学、学习状态,这样才能源源不断的产生创新性的课堂管理。教师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因学生而异的教学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常规的教学管理表现的是课程的规范性,而因材施教的教学是创新性的体现。学生不再一味的接受老师的教学,注重对自己的思考,據自己的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管理自己的课程。

但是就目前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情况与我们所期待的未来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该课程管理的规范性与创新性方面都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责任编校:张文杰)

参考文献:

[1]卢浚.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值得深人研究[J].云南学术探索,1994:42-46.

[2]刘丽江.浅议课堂管理的功能[J].教学管理,1997:18-19.

[3]马雪梅.综合实践课教师的基本功修炼[J].中国民族教育,2010:61-62.

[4]熊猛.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启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10-112.

[5]靳玉乐.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创新与教育观念转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48-51.

[6]许海新.课程管理机制的创新策略[J].中小学管理,2004(12):7-8.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平衡规范性
自然资源部第三批已废止或者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作为非规范性学科的法教义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对高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的启示
心理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我国知识产权判例的规范性探讨
让语文插上综合实践的翅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综述
斯新政府想“平衡”与中印关系
论量刑说理的规范性与透彻性
希拉里释放“平衡”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