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
2014-05-30周艳玲
周艳玲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我国教育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高度重视,也特别倡导合作学习。由此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在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共同发展,增进感情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还能促进师生教学相长。下面我就如何做好小组合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科学建组,合理分工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常见到这样的场面,一声“开始讨论”,学生立即分成小组开始讨论。再一声“停”,学生便开始汇报。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只听不说,分工不明,使得合作学习只停留在热闹的形式上,这种合作形式是不可取的。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学习动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积极、肯定的情绪也会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展。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促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热情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小组合作学习只有科学组建、合理分工、各司其责,才能各尽其能,发挥团队合力,达到合作的最终目标。因此教师要对全班学生的分组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除要考虑学生人数、性别、基础知识、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等因素外,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每组最好都安排较为活跃,善于关心和鼓励他人的组员,这样有利于调动小组的学习气氛,增强组员的合作意识。而且教师要安排好组长组织组员进行分工,协调小组活动,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承担特定的职责,都要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小组还需要记录员记录成员观点和探究的过程,需要有汇报员在讨论结束时向全班汇报。在展示每位学生长处的同时,教师也应引导学生进行分工上的轮岗,以促进学生综合语言素质的提高,同时使每位学生在不同方面都能有所进步。
二、创设语境,启动思维
新《课标》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生生互动的过程。课堂提问是一种双向交际活动,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以及掌握知识的程度,并据此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使学生参与交流,增加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到锻炼。在教学中,笔者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等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上,而且要利用所学知识去探索知识,以增强创新能力。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能通过设定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负担,学生就会自觉地去思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学习背景中,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是解决新问题的需要,产生一种积极发现问题、积极探究的心里取向,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诱发探究的意识,激活探究的思维。这就要求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努力创设真实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语境。如在设计任务时,应多考虑任务的真实性。只有当任务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时,才能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除简单任务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并挑战其思维的任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在交际中展示集体智慧。
三、积极评价,动力持久
合作学习能否持久开展,与评价机制的合理与否息息相关。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同时也将它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在评价时,要做到客观公正,而且形式多样。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此外,还可以结合组内成员自评、组内成员互评、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自我评价以及师生合作评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进而针对每个小组的表现再分别作具体的指导,促进每个小组都进行反思,这样逐渐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班级合作小组形成一个积极融洽的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实践的参与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也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不断更新观念,善于学习从多方面寻找素材,选择话题,设计任务,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与活动的难易程度,努力探索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小组活动的实效,让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作者单位: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教育局教研室)
(責任编校:张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