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即兴:从无心到自觉

2014-05-30卜一家

亚太教育 2014年7期
关键词:记谱钢琴创作

卜一家

不止一次,当朋友知道我是钢琴老师,就会与我谈论他们小孩学习音乐过程中的种种烦恼。“她现在不喜欢练琴”;“去上课很痛苦”;“刚开始的时候还很有兴趣,每天都能练习半个小时,最近一年越来越不想练琴,勉强坚持”——几乎没有一个家长不说类似的话。在中国的各大城市,“钢琴热”已经蔓延到了幼儿园,往往一个班级里有三分之二的儿童都在学习钢琴。无论家长们的动机是培养孩子兴趣、陶冶情操;还是将他们的音乐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培养下一个朗朗式的音乐家,最基本的出发点都是希望孩子能有所受益。可是,现在很多学生,学会了一门乐器,却反而恨了一门艺术——往往最初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新鲜感,随着时间推移,却变得越来越不喜欢、甚至回避学习。感性体验是儿童的天性也是迈出认知的第一步。在儿童阶段,如果只给他们灌输音乐知识和音乐技术,强调后者,忽略前者,导致内心情感没有参与学习的过程,对他们来说,难免在内心和行为上都表现出抗拒。先有音乐的感性认知和初步的审美体验,再逐渐引入理性知识是基础音乐教育人性化的规律。而即兴训练便是符合这条规律,将最佳的教学效果和受教育者的音乐体验融为一体。

即兴为何物?

何为即兴(Improvisation)呢?词典的基本解释是事先毫无任何准备,仅就当时的感受来创作、表演或演讲。即兴艺术包括很广,如即兴绘画、即兴演讲、即兴演唱、即兴舞蹈等。即兴创作的性质是随兴所至、信手拈来,而不是事先准备的。在音乐这个门类里,从一开始——即原始音乐——就天然具有即兴性。随着记谱法的发展,即兴演唱、演奏的历史也发生着变化。

从中世纪一路走来

欧洲的中世纪,吟游诗人和骑士四处游唱自古相传的曲调,每一次的演唱都需要即兴发挥。文艺复兴时期,教堂经文歌在歌词上方标注表示音符上升或下降符号,演唱者即兴地将曲调语汇重新排列、装饰、扩展;或是在一首素歌上即兴创作另一个声部。当时记谱方法刚刚诞生,十分简易,因此这些早期的即兴音乐所记音高都不精确,演唱者在记谱基础上自由即兴。

从16、17世纪,巴洛克时期的J.S 巴赫、亨德尔,18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的莫扎特、贝多芬到19世纪浪漫派时期的李斯特、肖邦等人,他们不单是伟大的作曲家,而且都是伟大的即兴演奏家。确切的说,对他们而言音乐与即兴是一体的:他们即兴创作音乐并用乐谱记录,在演奏中又加入大量的即兴成分。记谱法在这几个世纪逐渐演变发展得越来越精确,到18世纪稳定下来,成为现代记谱法。现代记谱法增加了各种表情记号,尤其在19世纪中期,这些表情记号对节奏(如渐快、渐慢)、强度(强、弱)、分句(连、断)重音(突强、)指触和要求表达的神情(高贵的、柔和的)都有精切的标注。记谱法的完善也让19世纪中后期的作曲家清晰精准的将他们的作曲意图记录在乐谱中,在他们之后的演奏者也越来越以精确还原作曲家的意图为演奏标准。作曲家与演奏家的身份分离,作曲家不演奏,演奏家不创作,即兴化在创作和演奏中越来越弱化。这一点,影响到了19世纪之后所有年代的音乐教育。

即兴,从无心到自觉

在巴洛克时代,巴赫记录下乐谱是为了给他的妻子和小孩们做练习教材。他流传下来的原始记谱上没有任何表情记号,这给予演奏者很大的表达空间:演奏时可以随意加音、改变奏法、甚至速度等等。到19世纪中期以后,因为记谱方式的改变,演奏者的表达空间很少,因为作曲家已经把他预期的一切音乐表情记号都记录在乐谱上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几位伟大的音乐教育家察觉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演奏沦为录音机式的机械重复、千篇一律的形式模仿,而缺乏感动内心的力量。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Dalcroze,1865—1950)在他的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中提出即兴创作是音乐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同样,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Karl Orff,1895—1982)也将即兴放入了他的奥尔夫音乐体系理念中的核心部分。他们强调音乐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音乐并最终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即兴的着力点正是音乐表现的主动性和自发性、反对机械模仿、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和表达。

从世界音乐教育发展来看,即兴的价值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认可。在美国,即兴创作不仅是中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部分,在大学音乐教育中,即兴伴奏、爵士乐演奏等训练更是基本课程。

中国的音乐教育始于20世纪30年代。历经时代变迁,到20世纪80年代,各大音乐院校引进达尔克罗兹、奥尔夫等欧洲音乐教育体系,近十年来中央音乐学院更是大力推广。相比较北美和欧洲近百年的教学经验,中国的即兴训练还在蹒跚学步阶段。以下笔者就个人的教学案例,分享一点浅见。

听———成为积极的听众年龄:4岁半 程度:启蒙

第一节课,首先让学生听两段笔者演奏的音乐。这两段音乐对比鲜明、风格迥异。在听完音乐后,笔者询问学生听到这两段音乐的感受,并引导她用词汇表达出来。学生没有形容词可以表达,笔者会进一步引导学生,“如果把你刚刚听到的音乐画一幅画,你会想画什麽呢?用什麽颜色呢?”这样的提问,学生容易有形象的思维。她说“我想用绿色画草地” 还有呢? “红色画天空...”在听(listening)音乐之后,引导其表达感受,学生基本能表达共识的音乐情绪。

通过听音乐建立学生对音乐感受、音乐色彩,借助词汇来描述他对音乐情绪的体验和把握,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听众。在这个过程中不是由老师替代学生告诉他音乐体检,而是以提問的方式来了解和启发学生的音乐体验。

回忆与联想——把打雷下雨变成音符

年龄:4岁半 程度:启蒙

学生站在钢琴前面,笔者讲故事。“你见过下雨没有?”“恩。”学生熟悉的自然场景会调动学生的回忆和想象,“记得下雨前打雷的声音吗?如果在钢琴上怎么可以发出打雷的声音呢?” 学生这时在钢琴上实验,实验高音区和低音区的声音,他选择低音区的声音来表现打雷。笔者继续讲故事,“打雷了以后,慢慢下小雨了,开始是雨滴” ,学生实验在高音区弹几个短促音;“雨越来越大了”,学生从高音区加速下行、增加音符数量;“过了一会,雨慢慢小了,雨停了” 学生逐渐减速、最后寂静无声。

通过语言的描绘,展开学生形象思维和想象力,在乐器上寻找可以表达他印象中的音响并演奏出来。笔者选择让学生站立,因为其年龄较小,站立时可以自由转移不同音域,身体重心自然。这个即兴过程中,学生参与到故事情节中,经历故事的发展,并获得了如何用音乐表达自己体验、情绪的实践经验。这个阶段没有手型、坐姿、手指等任何演奏技术要求,完全是由学生的音乐联想、对情景的回忆,经过情绪加工以及对钢琴音色的基本判断后,通过音乐表达出来。

弹唱——唱出我的开心事

年龄:5岁 程度:初级

“这周有什麽开心的事?” 学生讲述他这周特别开心的记忆。“那我们把它编成一个故事好不好?”没有任何谱子,保持正确坐姿,笔者给学生限制条件是,只用一只手的2、3、4指在三个黑键上弹奏。学生一边唱出他的故事,一边在三个黑键上弹奏。右手从中音区上行到高音区下行回来,交换左手从中音区下行到低音区又上行回中音区。在学生分手弹唱自如以后,进行双手的自弹自唱。同样是将左右手的2、3、4指限制在三个黑键上。

儿童的语言表达先于他们的演奏。从训练儿童朗诵童谣、儿歌或者自己随口编的故事开始,学生容易琅琅上口、放松情绪,更易体会语言和节奏的律动。“柯达伊体系”创始人柯达伊说过:“不先唱歌就开始学习乐器的儿童,一生注定没有音乐。”① “人的声带是最好的乐器,可以自由的表达微妙的情感,与心灵相通。”②在听觉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后,让儿童在唱(Sing)中体会节奏、节拍的韵律,然后再增加有限制条件的弹奏。由于儿童年纪小,双手支撑、配合、独立能力较差,因此需要先从分手开始训练,待左右手的上下行协调以后,再开始双手训练。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鼓励学生即兴自弹自唱——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自主情感体验来增强、积累、丰富感性音乐经验。

合奏——我们来一起演奏吧

年龄:5岁 程度:初级

1.学生念诵一首童谣,“明月高挂天空,月光照亮大地。”手指还是从黑键开始,限制在一个音区范围。在学生可以自弹自唱以后,笔者在低音区与学生合奏。学生与笔者相互倾听、配合,达到一致的节奏脉搏、同时互不干扰。

2.学生与笔者坐左右。同样限制在黑键琴键,但可以使用任何手指。笔者与学生闭着眼睛,由一人先演奏,另一人跟随听到的音乐作出相反或相应的演奏。这个即兴过程要求学生老师相互的倾听,并作回应,达到倾听、配合和即兴创作、演奏的目标。

学生与老师的即兴四手联弹和即兴合奏对老师的即兴能力也提出了要求。《巴斯蒂安的初级钢琴教材》中课程训练里有老师与学生四手联弹部分乐谱,很适合运用在练习1中。在练习2中,学生和老师没有任何乐谱和参考,都只能用耳朵倾听对方和作出回应。即兴能力是建立在演奏者的技术、音乐知识水平的积累上。四手联弹和即兴合奏在训练学生同老师相互倾听和配合中,即锻炼了学生听力和对音响的感受,也开启了他们如何使用音响交流的能力。另外,与自己独自练习相比,显然与人合作演奏会更加有趣。

每一次都是新的

在进阶教学中,因为时间和教学进度的原因可能无法进行专项即兴训练。但是即兴的自发性是可以也应该贯穿演奏和练习的全部过程。钢琴练习是不断重复、重复到最好以致达到完美的过程,但是每一次的重复练习和演奏都可以也应该带着新鲜感,这是即兴的精髓:在场的演奏。虽然是同样的音符、同样的节奏,但每一次带着自发性的即兴演奏都会是唯一的。

让音乐属于自己

音乐艺术是感受与表达的艺术,注重发展学生感受音乐和表达情感是现代音乐教育以人为本的特征之一。即兴创作与演奏调动了学生眼、耳、手的感知、支配、协调、合作能力,让学生体验到表达的快乐和创造的喜悦。规范性的教育留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太少,使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即兴训练恰恰可以弥补传统音乐教育的不足,极大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从自身的理解、构思来实现对于声音、语言的想象和通过演奏特定乐器来表达。

美国著名的现代音乐作曲家查尔斯?艾夫斯(Charles Ives1874-1954)的音乐被视为"美国音乐根源"之一。他的父亲曾是乐队指挥同时也是音乐教师。当艾夫斯小时候总是即兴的唱着与伴奏不同的音高曲调时,作为音乐教师的父亲却没有要求艾夫斯按照规范达到标准音高——而是睿智的让他保持独特的音乐“个性”,任其自由发展。后来,艾夫斯成为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他独特的音乐曲调替后人开辟了音乐语言和空间。

二十世纪中后期到近现代,音乐朝着多样化和全球化发展,美国的爵士乐、各國民间音乐、世界音乐都向听众展示了丰富的即兴元素。作曲家约翰凯奇、巴克豪森等人也在他们的作品中重新给予演奏者甚至是观众参与即兴创作和演奏的空间,其中约翰凯奇著名的《4分33秒》就是演奏者和听众共同参与的即兴创作。

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不能创造天才,但我们可以创造培养天才的环境。音乐教育需要让学生通过眼、耳、手、脑感知和协调的经验,培养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即兴创作与演奏无疑是最佳途径之一。从初步的音乐感受、愉悦体验到系统掌握音乐知识、技能,音乐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最终享受、掌握并运用音乐。教师与家长需要在讲究方法和策略的基础上理解、尊重、启发学生,让音乐与美属于他们自己。

(作者单位: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

参考资料:

[1]高建进.学校音乐教育新系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改革的启示[J].艺术教育 2012.11

[2]高建进.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 [J].人民音乐 2014.01

[3]罗凌.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急性理念与方法的运用 [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2012.01

[4]罗凌.音乐教育中的“即兴创作于表演”[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3

[5]周洲.从儿童钢琴教学的需要谈儿童钢琴教材(一)[J].小演奏家, 2006.10

[6]但昭义. 四川音乐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培养世界冠军的钢琴教育家但昭义[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注释:

①但昭义四川音乐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培养世界冠军的钢琴教育家但昭义[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②刘雯 《小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与《巴斯蒂安钢琴幼儿教程》的比较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2012

猜你喜欢

记谱钢琴创作
《一墙之隔》创作谈
纸钢琴
从有量记谱法到工尺谱
作为文化的记谱方式
基于律制、调式、记谱及社会学角度的中西方音乐元素比较
钢琴
创作随笔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记谱法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