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2014-05-30冰凌

教育管理与艺术 2014年7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民族文化民族地区

冰凌

摘要:扎鲁特旗蒙古族实验小学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研究,是探索民族地区学校民族文化教育传承模式,实现蒙古族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迫切需要。学校通过民族地区中小学蒙古族文化的本土器乐教育、本土美术教育、本土音乐舞蹈教育、本土体育教育和本土手工教育活动等形式的研究,初步探索了学校教育的“传承传统、融合现代、敢为人先”的办学理念,使民族文化有了存活的土壤,有效地的促进了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民族地区;中小学; 民族文化;传承发展

民族文化是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传承是民族历史的见证和写照,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源泉,大力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不断加大民族文化事业建设的力度,使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有效的应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1年第三十一届大会上,通过了《文化多样性宣言》,呼吁在世界范围内,承认文化的特殊性、地方性和民族性,保护文化的生存权、选择权和自由权,从而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文化传承是民族历史的见证和写照,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源泉,大力弘扬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不断加大民族文化事业建设的力度,使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有效的应用。青少年是文化的传承者和继承人,因此作为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有责任有义务引领学生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随着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旗委、旗人民政府提出的“打造民族文化扎鲁特”品牌的进程,利用学校的民族特色优势,相继制定了精心打造特色教育平台,争创民族教育品牌学校的工作方案。我们之所以定位于民族文化特色教育,是因为扎鲁特旗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是蒙古族说唱艺术——乌力格尔和好来宝的发祥地,是全国闻名的“民族版画之乡”和“民族曲艺之乡”。作为全旗的民族教育示范学校,我们有责任来承担起教育学生了解本民族悠久的文化的任务。

一、用先进的理念引领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2007年,学校重新确定了“传承传统、融合现代、敢为人先”的办学理念,倡导的民族文化艺术教育给这所民族学校更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在校训“博爱、博学、和谐、向上”的引领下,在多年的民族文化艺术教育探索实践中,学校在反复认真学习中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提升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地位;在逐条解读中深化改革,加强研究,构建民族文化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新体系;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充实艺术教师队伍,加强教师培训,普及与提高兼顾;在总结反思中加大投入力度,建立民族文化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学校始终坚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特色的才是成功的”理念,突出艺术教育人文性、民族性,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了学校作为民族示范校的人文艺术目标培养体系,于2007年3月成立了马头琴、科尔沁民歌、扎鲁特版画、蒙古族长调、蒙古族舞蹈、蒙古族传统娱乐(包括蒙古族象棋)、博克竞技、乌力格尔好来宝以及民族手工制作9九个特色班,取得了良好的民族文化艺术教育效果,得到了上级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认可与好评。

二、用一流的设施保障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营造浓郁的民族文化教育环境,创设立体的民族文化教育教学氛围,对于民族文化教育的实施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能够有效地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建筑面积为18700平方米的学校教学园区内包括教学区、活动区、以及生活区三个部分。有建筑面积2772平方米全现代化设备的无烟食堂楼,它里面包括可供1500名学生同时就餐的餐厅和全套现代化、电气化自动厨房设备。两座面积总计为10277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两座具有浓郁蒙古族游牧文化风格的蒙古包以及两座面积分别为5900余平方米的教学楼,在这两座教学办公一体的综合大楼里面包括一个电子主控室、一个电子备课室以及图书阅览室、实验室、心理咨询室、阶梯教室、教师健身活动室、排练室、特色班活动室等60个多功能教室。30个教学班全部配置了目前最先进的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和语言广播系统。学校建立了校园网、安全监控系统、电子备课室,课堂教学已进入声、光、影、多媒体综合运用的全新优质教育时代。

几年来,学校先后投入民族教育经费100多万元,配备了科学优质、功能齐全、民族风情浓郁的民族文化教育设备。有高规格的配备齐全的民族文化教育专用教室,有布置典雅的形体训练室、服装室、音乐器材室,每个特色班教室都配备了高标准、高质量的音响系统,并做了相应的装修与布置。学校还先后购置了120把马头琴 、100把高低音四胡、16架电子琴, 少先队鼓乐以及价值50万元的民族演出服装。

迁入教育园区新校址以来,为了更好地的体现学校民族教育文化特色的发展以及方向,学校将校园文化定位为“建设民族文化艺术特色鲜明、风格独特、底蕴深厚、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为了更好地进行学校的民族文化艺术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突出了具有浓郁民族文化艺术特点的景观文化、墙壁文化、走廊文化、橱窗文化、电子屏幕文化、蒙古包文化、阵地文化以及班级文化。学校的每一面墙都饱含育人元素、发挥春雨润物的启迪陶冶功能,开发每一寸教育空间,去孕育积淀学校的核心精神,弘扬传承民族文化精粹。

三、用优秀的师资指导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学校领导是实施民族文化特色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以超前的理念为指导,始终站在课改的前沿,为民族文化特色教育的不断优化提供了保证。

艺术学科教师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水平,是学生艺术素质提高的领路人。学校以民族文化艺术教育为目标,以师生互动、竞赛为契机,以大练教学基本功为途径,启动名师塑造工程。为了更好地提高学校艺术教师的各项业务水平,学校先后组织开展了音体美教师展示课、音体美教师专业评比等活动,校领导经常参加教研组的活动,认真听取教师的各種建议,只要是合理的并能办到的,都及时采纳并付诸行动,在评优评选中,对艺术教师适当倾斜,调动了艺术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目前,学校共有专职艺术教师19名,9名音乐教师、7名体育教师、3名美术教师。其中本科学历10人,大专学历9人,自治区骨干教师6人,通辽市学科带头人3人,教坛新秀3人。在全旗同类学校中,学校的艺术教师具有学历高、专业素质强、年龄低、干劲足的特点。如今,一支思想过硬,业务能力强的民族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已经形成,为学校深入发展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用科学的管理保证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一)抓管理求落实

学校长期、中期发展规划中确定了民族文化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把民族文化教育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要求上好民族文化课,带好民文化队,开展好,民族文化教育活动,并且成立了校长统筹,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领导小组,班子成员每人负责一个特色班并在相互之間进行工作业绩评比,学校把这项工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点并纳入考评细则。

从教育教学管理到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管理都建立了完善的、科学的、规范的规章制度,形成了有效的运作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民族文化教育教学朝气蓬勃、健康有序地的运行。校领导还经常深入课堂观摩课堂教学,了解民族文化教育的情况,掌握民族文化教育动态,分析存在问题,确立奋斗目标,指导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方向。

(二)抓课堂教学研究

课堂是提高学生民族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欣赏美、鉴赏美的主渠道。学校按课程要求开足开齐民族文化类的教育课程,并加强对艺术类教育课程的管理,要求各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进行组内教师的听课评课,加强业务能力的提升,努力并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每学期每人要上一节汇报课,每个教研组要有一节推荐课向全校教师进行展示,定期进行教案检查和教学随笔的交流。

(三)抓民族文化教育在其他学科中的渗透

民族文化教育的内容无处不在,在各类文化知识课学习的同时,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的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要求中,学校要求各任课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艺术教育,使得学校民族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全面、高效地发挥。

(四)加强民族文化课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

民族文化课的教育研究、教育实验和教育科研是发展学校特色教育的重要推动力。艺术组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加强活动类课程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等小课题的研究,并经过长时间的地探索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2010年6月,学校的自治区级实验课题《科尔沁民歌的教学与研究》成功结题并获得来自区级专家验收组的肯定与好评,课题教师马萨如拉获得“成果奖”,她撰写的论文《浅谈民族小学音乐课教学方法》发表在《阿拉坦温度苏》刊物上,创作的歌曲《我的学校》发表在《娜荷芽》刊物上。目前,9个民族文化特色班的老师承担着国家级课题《小学阶段传承发展蒙古族文化艺术课题研究》,相关的校本教材也经过三年的编写新鲜出炉。学校民族文化特色教育的发展已经逐渐走上了科研的道路,迈上了新的台阶。

五、用丰硕的成果体现传承优秀文化艺术

辛勤的劳动必然会带来丰硕的果实,学校先后荣获 “通辽市艺术摇篮”“国家级红旗大队”“自治区义务教育示范校”“自治区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旗街道社区先进党支部”等110余项荣誉。

2008年至今,学校版画班连续六年获全国 “星星河”美术、书法、摄影比赛集体一等奖以及学生特金奖等优异的成绩。我们学生的版画作品还多次发表在国家级、区级书刊杂志上。舞蹈《马背雄姿》在全国文艺展演中荣获三等奖,舞蹈《马蹄随乡》在通辽市“首届草原儿童艺术节”上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2008年9月1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组织的《开学第一课——守护生命》大型公益活动栏目摄制组来到我校,学校特色班学生参与了该活动中的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的MTV节目的表演录制活动。在全旗首届校园艺术节上,学校特色班学生选送的三个节目分别获两个“一等奖”和一个“二等奖”。四胡班的的学生曾在八省区乌力格尔大奖赛上做开场表演。学校16名学生代表扎旗在通辽市首届少儿春晚舞台上登台亮相,受到广泛关注。在旗民宗局主办的全旗中小学蒙古族象棋比赛中,特色班学生嘎力班和乌日吉乐分别获一等奖和第六名,随后嘎力班又代表扎旗参加了通辽市中小学生蒙古族象棋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在通辽市首届青少年运动会中,博克班学生白特日格勒获得男子50公斤级金牌,阿拉坦朝克获得46公斤级金牌。学生舞蹈《骑韵》和《草原骄子》在全国第四届校园艺术节展演中获得金奖,舞蹈《腾飞》在北京参加第五届“校园时代”全国青少年才艺电视展演活动,荣获金奖。马头琴班的节目《草原恋北京》《万马奔腾》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的演出,获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赞誉。在自治区首届“大青沟杯”蒙语说唱表演活动中,学校四胡班的学生参赛的节目获得了三等奖。康喜玛校长、图雅老师分别被评为全国特色教育先进工作者、特色教育优秀教师,学校荣获全国特色学校荣誉。蒙古族长调班的学生录制“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区六一儿童节文艺晚会”,赴西藏林芝地区演出,长调民歌《赞歌》第一次在雪域高原唱响。学校承办了通辽市电视台的“第三届草原儿童艺术节”花蕾走进扎鲁特的节目录制工作,此次节目在六一儿童节期间先后在通辽电视台通辽新闻综合频道、通辽一频道、通辽都市生活频道连续播出,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与评价,学校开展的民族文化教育工作目前已经深入人心,教育效果显著。在由市教育局主办,市文化局、通辽广播电视台、中国通辽网协办的以“放飞梦想”为主题的通辽市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节文艺汇演中,学校长调班的学生的演出获得演唱类第一名好成绩。马头琴班的学生参与了由中央文明办发起的“放飞梦想·幸福启航”2014年未成年人网络春晚节目的节目录制工作,向全国的观众展现未成年人在文化传承上的重要作用,表达我们对中华文明的热爱之情,该节目还通过网络投票获得最佳演奏奖。

扎鲁特旗蒙古族实验小学的民族文化教育工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目前学校已经形成了以民族文化教育为主的多渠道、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的办学格局,实现了办学以质量效益为核心的“规模效益、质量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效益同步增长。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民族文化民族地区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浅谈湖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浅析甘肃清水县轩辕鼓舞的风格特征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旅游产业助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