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不误砍柴工
2014-05-30刘婉平
刘婉平
【摘要】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能联系、会综合”的思维,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采用课前“新闻对话与延伸”活动的方法,通过新闻的布置、检查、运用,以及对学生的有效评价等措施,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为课堂教学更加顺畅进行提供了动力和保障。
【关键词】 新闻 对话 延伸 综合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8-057-02
《历史与社会》是在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以历史、人文地理和相关学科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这是跨学科课程整合的一次大胆尝试。作为一名普通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在教育的旅途中,我也尝试着不断改变自我,更新自我,以适应新课标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和对学生综合人文素质培养的要求。通过对7-9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学习和思考,加上两轮循环教学对我的磨练,我在教学中开展了历史与社会课前7分钟“新闻对话与延伸”的大胆尝试。即每节课的前7分钟,我都会让学生针对昨晚看过的新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材料进行加工并通过“对话与延伸”这一环节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里,我与大家共同交流一下我对课前“新闻对话与延伸”活动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活动设计的目的
1. 提高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随着学生对现实新闻时事材料的日益积累及深入思考,学生自然乐于学习这一学科。如在讲到大洲大洋这一课时,非洲的位置具体在哪里?相对于教师郑重其事的介绍来说,学生收看的新闻时事中涉及的“索马里海域”、“海盗猖獗”这些词汇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收看了新闻的基础上,教师只需简单地问一句:“索马里到底位于哪个大洲呢?”不用过多强调,学生很快就会形成关于“非洲”位置的认识,而且这种认识是相对稳固的,因为这来自于学生自身对知识的组织及建构。这就是兴趣的力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然不是每天的新闻都能一一对应我们正好学习的内容,但是每天对这项任务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定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能联系、会综合”的思维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本质特征是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课前设置“新闻对话与延伸”不但能很好地渗透这些特性,更重要的是真正锻炼了学生综合分析的思维,切实提升了学生的素质。如:当学生收集来的新闻中涉及“伊拉克汽车炸弹爆炸事件”时,学生在“新闻对话与延伸”环节的表现令我惊叹,有位学生这样说道:“这个事件让我痛心不已,我们每个人都有生命权,为什么那些恐怖分子要拿别人的生命来游戏人生呢?我建议全球联合共同对付那些恐怖分子”。虽然我们仍然在学习八年级的课程,还没有学到九年级“全球性的问题需要联合起来解决”这样的思想,但是我的学生已经有了这样的超前的意识;另外一位学生这样说道:“这则新闻让我想到了伊拉克的过去(我们刚学过不久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古巴比伦王国),那里曾创造出灿烂的人类文明,如星期制,空中花园等等。”我在课程之始并没有让学生复习,学生在自己的“对话与延伸”中已经在综合地看问题,联系地看问题。只要能坚持下去,我相信学生收获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最重要的是收获到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
3.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新课标要求我们培育有素养的现代公民,而表达能力则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通过看新闻,既锻炼了标准的普通话发音,也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更为严谨。同时,课堂上对新闻材料的加工及对新闻内涵的联系和综合则让学生对语言的组织及表达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可能活动初期,很多学生会胆怯,语句也很生硬,缺乏逻辑。但是只要老师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及指导,学生通过持续性的训练之后语言表达肯定会得到提高。
二、“新闻对话与延伸”的一些具体做法
1. 新闻的布置及检查
在每一届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历史与社会课堂中,我不但教给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方法,而且布置了一个长期的作业,这就是每天晚上的19:00——19:30,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同时摘抄四则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在历史记录本上。为了让学生能坚持并完成这项作业,进行必要的宣传及动员是前提,同时每天的检查也必不可少。本项作业的检查我运用的是四人合作学习小组交叉检查的办法:即第一组查第二组,第二组查第三组,以此类推,最后一个组检查第一组。作业检查实行小组积分制,每人满分4分,每则新闻一分,四人小组满分16分。如果小组有人没写或少写的,则从满分16分中扣除后为小组总得分。这项记分任务要求学生在正式上课铃响之前要结束,由小组长负责把自己所检查的该组的总分写在黑板上供大家参看。这样一来,哪个小组没完成作业一目了然,便于老师进行教育及督促。需要指出的是针对那些在这一环节做的非常不好的同学要高度重视,老师要进行及时引导,因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以后活动的开展有重要的意义。还值得一提的是,此项任务是一个长期的作业,必然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为此我每天的其余课程作业都力求少而精。
2. 新闻的运用:“新闻对话与延伸”
新闻的运用是本活动的最终目的。在“新闻对话与延伸”这一环节,给学生两分钟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事实上学生在抄录新闻的过程中已经有了自己对新闻材料的看法。而这两分钟其实就是帮助学生回忆及思维整理而已,剩下的5分钟就交给学生发言。教师要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耐心的引导,教师可针对不大善于组织语言的学生给出一些模板,如可以引导他们主要从这些方面来阐述:(1)我对某某事件或人物有什么样的看法?(2)通过这一事件或人物我想到之前学过的内容……例如:一位学生的发言是这样的:“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顺利进行舰载机起降训练,我觉得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在提高,我建议要多造几艘航空母舰,这样日本就不敢嚣张了”。另外一位学生的发言:“我摘录的新闻是:阿拉法特的亲属中有人反对对其进行开棺验尸,他们认为这不符合伊斯兰教传统。我想提问其他同学,你知道伊斯兰教的创立者、创立时间及信奉者吗?”(他挑选了举手的同学回答,每位同学在自己的对话环节可以选择其他同学来回答自己的问题。)还有一位学生的发言是:“我的新闻是贵州一煤矿发生特大事故。我想问的是贵州的简称是什么?在长征时期这里召开过事关党生死存亡的一次重要会议是?”每位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新闻材料,也都有自己关于问题的看法。他们在“新闻对话与延伸”中都有自己的声音,虽然不可能每位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但是长期坚持的过程中每位同学最终都会得到锻炼。教师在这中间主要扮演协调者、引导者、评分者的角色。经过坚持的实践,我发现同学们的思维水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 对学生的评价
针对每个同学的回答,我都会给与评分(分数1至5分不等)及评语。当然观点新异的同学,能对同学们复习旧知识有重大贡献的都给予表扬及高分奖励。这个评分与上面新闻摘录的积分一同计入小组总分统计评比,并且一个月对这一活动进行一个小结归纳,评出积分优胜的小组给予奖励(奖励的形式自定),以此来激励同学们的参与。
三、课前活动的注意事项
第一、由于每天的新闻热点不一,学生的对话及延伸的内容也极不相同,所以时间的把握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第二、长期来说虽然都是以引导学生学习为主,但也要以不影响正常新课为前提。第三、由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也有其局限性,所以要注意学生对新闻的筛选,也可以扩大获得新闻的途径,如报纸等。
《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看法及做法。我通过课前7分钟“新闻对话与延伸”的尝试来探索着新课标的实施,而经过实践证明,这一项课前活动的开展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说,课前的“新闻对话与延伸”,已经成为我的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非但不会“浪费”课堂的时间,反而为我的课堂更加顺畅进行提供了动力和保障,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我希望在新课程探索之路上能有更多的朋友来一起来探讨和交流。
[ 参 考 文 献 ]
[1]《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2]龙岗中学刘锦珏老师四人小组合作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