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2014-05-30孙如
摘要: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音乐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出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音乐课堂;主体地位;创造力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美感情趣。
而小学音乐教学不仅是为了熏陶小学生的情操,而且是为了帮助学生多掌握一项基础技艺,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但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是以个人为中心,占据了课堂的主体地位,同时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缺乏正确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在课堂中丧失了主体地位,无法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对音乐没有多大的兴趣。如今在音乐教学中,老师要改变这种现状,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转变教学方法,真正实现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根据学者调查,我国各所小学在音乐教学中都存在着很大的弊端,这些不足严重制约着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同时也无法实现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将影响着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挫伤他们对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无法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除此之外,老师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合理,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模式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学校对音乐教学不够重视,音乐设施不够齐全,导致学生没有办法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以上种种缺陷都将制约着小学音乐教学工作不能正常开设,无法体现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一、学生在音乐教学中主体地位的具体表现
1.音乐课堂上,围绕学生开展各种活动
在音乐课堂教学上,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课堂提问,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让他们互相讨论。还可以通过在课堂中的表演来体现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每节课大约45分钟,老师在音乐课堂中大约花费的时间为15分钟,而剩下的30分钟全部交由学生自己掌握,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内容中要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指导帮助,让他们在课堂中自我学习、自我反思,最终从课堂教学中获得收获,从而体现出他们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主体
地位。
2.重视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表现
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关注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密切注意學生在课堂中的情感表现,正确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让他们用音乐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自己的压抑情绪。对学生的音乐表现,老师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帮助。学生音乐课堂的表现是他们情感的发泄,也是他们对课堂的参与度和喜欢程度的表现,因此,教师要学会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懂得如何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怎样引导他们在课堂中有一个精彩的表现。这也是突出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的一条途径和方法。
二、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
1.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突出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那就必须要让学生逐渐喜欢上音乐,对音乐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才能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目的。
创作音乐需要有一定的灵感,有丰富的想象,而小学生正处于幼年时期,他们的想象力极其丰富,而且他们的想法思维怪异,在听到音乐之后,会对乐符产生灵敏的感觉。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和不同的思维方式,加强诱导,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使他们逐渐爱上音乐,融入音乐之中。此外,乐谱也是一个重要的激发学生兴趣的办法。教师可以用五线谱、优美的歌词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对词曲进行创造,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从而使他们爱上音乐、喜欢音乐。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力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体现除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之外,还有一项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力。这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策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力,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他们对音乐保持一定的灵感和新意。此后,他们将对音乐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有巨大的创造力指引着他们前行,有源源不断的新意灵感驱逐他们向前。
在创造力培养的过程中,老师主要做的就是运用音乐的各种条件,激发他们的潜力和创造力,同时为他们提供各种音乐素材、各种音乐设施,供他们创造。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地去修改乐谱、创作新颖的音乐,在创作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新意,诱发他们的创作。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激发学生对音乐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将音乐和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能力结合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克服音乐教学中出现的种种状况,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最终实现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徐小燕.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策略[J].新校园:上旬刊,2010(10).
作者简介:孙如(1988.05—),女,学历:本科,工作单位: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新立学校,研究方向:小学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