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4-05-30陈振兴
摘 要:“初中数学阅读能力”事关数学学科思维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数学学科是一门特殊的语言,数学学科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也需要培养和训练。在总结了数学阅读的特点后,围绕“如何提升初中生数学阅读能力”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数学语言;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近年的中考数学试题,出现了一些注重阅读理解能力考查的新题型。关于“阅读理解”,人们习惯地认为是语文、英语、政治、历史等学科的能力要求。而数学学科的阅读,无外乎是记记公式、定理、法则,然后做做习题就行。
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而不正确的。数学也是一种语言,是不同于语文学科的一种特殊语言。而语言的学习就离不开阅读。有一个校园笑话,说学生的数学题不会做,数学老师让学生去找语文老师。为什么?因为学生对这道题不理解,阅读能力差,当然要归结为语文没学好。这则笑话的背后是一连串的冷思考:作为数学老师,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我们也有责任,那就是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重视很不够。
一、数学阅读的特点
许多学生对数学的自学能力差,在阅读理解上有困难,这与数学语言的特殊性有密切关系。
1.数学语言较为抽象
数学符号表意丰富,简洁而抽象,且图式语言和符号语言跟普通的自然语言差别较大。我们知道:数学学习是一个内部语言的转化过程,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化,由符号或图式语言到语言文字的转化,由语言文字到符号或图式语言的转化,由定义或定理向学生自己语言的转化等。在数学阅读中,这样的语意转换是比较频繁且要求比较灵活的。
2.数学材料的阅读需要调动多种思维活动
数学贯穿的思维主要是归纳和演绎,思维要求比较严密,需要调动记忆、理解、分析、归纳、类比、抽象、联想、综合等思维活动,这样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阅读效果。
3.数学阅读要求主动推演
理想的阅读方式应该是一种积极、主动、探究式的阅读,要求边阅读边推演,主动概括或预测下面将要得出的结论。
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几点建议
1.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很多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很少要求学生自觉阅读,学生只有在做课后练习时才会翻阅课本。他们没能养成阅读教材的习惯,这很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我们必须充分重视数学阅读,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水平和数学交流的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是学生能否主动学习的前提。在学生阅读之前,我们教师要综合教材、学情和学生个性等因素,创设一些有效的问题情境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创设情境时,教师所设置的问题要具体而有针对性,要难度适中并有启发性。比如,我们在了解学生原有知识体系的前提下,设计与此相矛盾的数学现象;或对一个问题的解答,提供几种相互矛盾的解决办法,目的是要激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挑起学生的探究欲,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循序渐进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指导
数学学习是苦差事,也是乐事,就看学生以什么心态来对待。而要让学生变苦为乐,这其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必不可少。对于数学阅读,很多学生看不进去书,没有认真阅读的习惯,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引导。要在研究学情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给予科学的指导方法,促使学生完成由“苦读”到“会读”,再到“乐读”的转变。
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原则的指导下,我循序渐进,分三个阶段来完成:
(1)第一阶段:跟着提纲自读
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初级阶段,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何指导?教师先选择一些难度适中的阅读内容,針对其中的重点、难点、考点、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拟出学习提纲,让学生跟着提纲,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每次训练的时间可灵活掌握。
(2)第二阶段:跟着老师解读
数学教材毕竟不同于文学作品,涉及概念、公式、性质、定理,解题方法和思路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老师要在重、难点及解题方法上进行巧妙点拨,帮助学生理解和吃透教材,明确知识点的来龙去脉,理清知识体系的逻辑关系。
具体操作如下:
①阅读时要求学生仔细认真,对每个概念术语、每个图表、每一句话都应仔细分析,对于相近的概念要辨别异同;对于公式、法则、定理、公理、推论等,先要阅读理解辨识清楚,在今后的做题中才能分清步骤、理顺思路。
②在阅读中,应强调学生勾画圈点,做旁批的阅读习惯。
③对于重点内容,教师可采用“读—议—讲—练—说”的教学模式。学生自读时可互相研究讨论,教师适时点拨解释,之后做相关练习,练习之后再由学生说说解题的思路和步骤。最后一阶段的“说”是学生阅读后的提升,能够说出来,说得好,说明学生的阅读已经收到成效。
(3)第三阶段:学生自觉阅读
到了这一阶段,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逐步提高了,所以,教师在选择阅读内容时,重点应指导学生阅读后自己设计问题上,这是帮助学生主动阅读,积极思考的有效手段。一旦学生养成了阅读后自行设计问题的良好习惯,我们教师就可以将阅读的范围
逐步扩大:从节—章一整教材来本把握再延伸到课外;从教师的指导到学生自主阅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相应提高了。
在学生自觉阅读时,教师应注意关键的一点:引导学生从一般性原理的高度去认识新知识,从构建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内容,才能减少思维的盲目性,提高解题的灵活性,并促使学生由单一、平面化的学习方法,向多元、立体化的方向转变。
4.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维的交流和碰撞
从一定意义上说,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因此,数学学习中的交流就是数学思维和语言的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做到:
(1)努力创设师生交流的情境,以沟通情感,交流信息,调动学生探讨的积极性;
(2)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当学生的见解正确时,要及时予以肯定;当学生的思维出现偏差时,要及时调整;当认识片面时,及时给予补充,当目光呆滞表情麻木时,要及时制造新的认知冲突,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总之,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制造契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注意提供给学生多向交流的机会,并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的交流。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初中数学阅读的重要性,把握数学阅读的特点,从培养学生兴趣出发,给予学生科学高效的方法指导,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最终促进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志杰.初中数学思维与语言的发展初探.河南教育:基础版,2009(7).
[2]李建利.谈谈初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4).
作者简介:陈振兴(1973.05—),男,学历:大学本科,现就职于: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国际学校(初中部),主要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