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2014-05-30刘航
刘航
【摘要】目的:本文分析和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疗效,减少患者的病发和死亡率,并且为今后的临床治疗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资料选在我院的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进行收治的90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利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抽取为观察组和治疗组,观察组患者45例,治疗组患者4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开展溶栓治疗,之后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45例资料中,总体有效率为96.9%,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0.3%,观察组患者治疗总体有效率为63.5%,患者病症发生率为48.9%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给予的开展溶栓治疗效果明显要高于观察组患者给予的常规治疗效果,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而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临床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过程中,可以给予开展溶栓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建议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090-01
众所周知,心脑血管是中老年患者中最常见、最危险的疾病之一,只要治疗不及时直接会威胁患者的生命,那么我们作为临床治疗医生,在临床治疗中要以确保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安全作为基础和原则,而此文中阐述的开展溶栓治疗也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案,此方法是可以降低并发症和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方案,对此,本文就将在本院进行收治的90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先将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资料是选自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之间进行收治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病例45例,治疗组资料中男性患者有20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年龄在31-79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58.2岁左右,根据病因分为饮酒患者占有11例,过度疲劳患者占有8例,大便用力占有13例,外界刺激占有13例,观察组患者男性有23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为30-80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为58.6岁左右,根据病因划分为饮酒18例,过度疲劳11例,大便用力8例,外界刺激有8例,以上患者均通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检查后确诊为心肌梗死患者,患者在年龄、性别、患病因素等方面并无显著性差异,是具有可比性的。(p>0.05)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除常规口服药物及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外,给患者静滴硝酸甘油,速度保持在20—60μg/min间,如合并低血压,加用多巴胺,持续治疗2周。
1.22 治疗组
治疗组患者给予开展溶栓治疗,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症状6h内,静滴150万单位尿激酶,40min内输液结束,继之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疗程7天。对比两组临床效果。
2 结果
2.1疗效对比
本资料中90例患者资料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显效25例,占有效率为56.9%,有效18例,占有效率的40%,无效2例,占3.1%,最终总体有效率为96.9%,死亡病例0例,观察组患者45例中,显效11例,占有效率为24.5%,有效的为19例,占有效率为39%,无效患者11例,占总体的26%,死亡4例,占总体10.5%,最终占总体有效率63.5%,表明治疗组患者给予的溶栓治疗疗效是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常规治疗效果的,其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出现心源性休克现象、泵衰竭现象、出血现象死亡比例分别是:8:3:10,最终总体并发症发生率48.9%,而治疗组转折出现心源性休克现象、泵衰竭现象、出血现象的比例为:0:4:3,最终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0.3%,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是明显高于治疗组患者的发生率的。其对比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为冠脉发生痉挛或者斑块破裂、出血,造成冠脉血流中断,随之出现病变血管供血区域心肌坏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其中溶栓治疗是使血管再通的简便有效的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冠状动脉再通对临床治疗效果影响很大,一方面可以缩减梗死区域,另一方面还可以抢救处于死亡状态中的心肌,保证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况。
早期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安全保证的基础所在,胸痛症状出现2h内马上开展溶栓治疗,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逆转心肌损伤情况,如果治疗时间被延迟,再通率也就越低。目前,尿激酶溶栓疗法是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方法,这是因为尿激酶溶栓要求比较简单,但是临床疗效可观,现阶段该方法已经被广泛运用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专家们指出,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是因为粥样斑块破溃,致使管腔内形成血栓,进而管腔闭塞导致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疗法临床疗效显著,这是因为尿激酶属于一种新型的丝氨酸蛋白水解酶,溶解血栓的同时,还能够达到抗凝的功效。肝素可以产生抗凝血功能,这是因为其抑制个别凝血因子功能,不断减少血小板和血细胞出现粘附几率,同时还可以保护患者的血管内皮,对血液循环产生改善的作用,进而增加阻塞范围中血流量,可以有效预防再梗死的发生。低分子肝素钙的半衰期和生物利用度都比较大,临床使用方便、效果好,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方案进行治疗,一方面能够使血栓溶解取得血管再通疗效,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和并发症。本次研究的资料中,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再给予溶栓治疗,显示治疗组最终有效率为96.9%,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0.3%,而观察组患者总体有效率为63.5%,并发生發生率为48.9%,因此,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给予开展溶栓治疗,最终治愈效果是明显要比常规治疗效果好,值得医生在临床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付倩.STI评价大鼠急性心梗模型整体与局部心肌功能改变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郑景辉.心血瘀阻证心肌微环境变化及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的影响[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3]刘维亚,杜炳杰,刘海.金标法快速心肌梗死3项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0(10):56-57.
[4]朱超,李春凤.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瑞舒伐他汀钙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1,23(14):123-124.
[5]潘有平.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5例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24(12):112-113.
[6]戴思平.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9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18(03):28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