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语境下大学生党员教育模式创新
2014-05-30杨礼雕
杨礼雕
【摘要】自媒体时代催生新的文化生產方式和传播方式,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实效性缺失现状下,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适应网络党建时代的要求。本文基于自媒体赋予高校党建的时代特征,结合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新要求,探索如何利用自媒体这一新兴的载体,构建行之有效的学生党员教育机制,增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自媒体;高校;党员教育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尔(Viktor Mayer-Sch nberger)提出“信息爆炸已经积累到了一个开始引发变革的程度”,移动互联网高度发展下构筑人网互动型的新型存在模式。“分散的成见使现实生活中潜藏的成见完整地呈现出来,从而激发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社会冲突,增加转型时期的社会风险”。
习近平同志在第十八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党的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促进高校改革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政治保证”。在自媒体时代高校党员教育由传统的平面化向立体化发展,高校党委应正视并顺应形势,以开放姿态理性重塑理念,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席卷而来的变革和发展,在青年学生党员教育中的理念、内容体系与模式上力求创新。
一、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挑战
在文化和价值多元化进程急速的自媒体时代,高校的社会关系更趋复杂化,新矛盾、新思想、新问题层出不穷,青年学生党员在政治态度、道德风貌、价值观念等方面日益多元化。自媒体的虚拟性、即时性、主动性、立体性和交互性特征构筑思想教育新型传受关系,高校青年学生党员教育的实效性遭遇挑战。
1、自媒体内涵
2003年美国学者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在他们撰写的一份名为《We media》(《自媒体》)的研究报告将自媒体定义为:一个普通市民经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自媒体的基本特征包括时空局限性小,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无边界性和影响的强烈穿透性,具体包括微博、微信、博客、播客、拍客、影客和个人电子杂志等。
2、自媒体赋予大学生党员教育的新特点
自媒体传播平台的多元化、模式的互动化和价值诉求的同向化致使大数据时代网络文化的异质性特征凸显,高校青年学生党员的政治立场、价值观、道德人格、交往心理产生多层次性和差异性明显,基于信任的归属感的平等诉求欲念空前。网络的虚拟性、交互性、平等性赋予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平等的话语权,党员教育中传统制度化权力滑向虚拟的现象明显,教育者的“话语霸权”弱化甚至消解,自媒体时代赋予高校青年学生党员教育全新特性,重复化、简单化、形式化、空洞化的传统网络党建教育模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自媒体在大学生党员教育中的优势
自媒体具有全时传播、全域传播、全民传播、全互动传播、去中心化传播和去议程设置传播等特征,为新时期网络党建工作中的党员教育建立新型传受关系提供基础。自媒体力量在青年学生党员教育中的组织信任重塑、教育渗透力提升、自身主体价值彰显和有效话语权强化等方面发挥优势。
1、全民交互式特征重塑组织信任感与向心力
当前,高校青年学生党员成长于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多元化价值背景下作为被教育者对于教育往往理解为制度化、强制性的思想灌输,不平等的传统教育模式容易令其产生排斥、应付等心理,青年学生党员的政治忠诚度、核心价值认同感、共同信念容易缺失,党组织的向心力弱化。自媒体颠覆了传统单向权力式的教育传播模式,构筑起“发布—发酵—评估—反馈”反复循环的传播链,这种互动型教育模式有利于满足被教育者对平等权利的渴求,角色的转换和信息的即时反馈有利于构筑“双向”及“多向”的新型人际传播特征,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党员的组织信任感和向心力。
2、全时全域特征提升教育渗透力
自媒体独特的介质属性宣告进入全时全域传播时代,网络信息资源的集成性和信息传播的即时性、快捷性丰富了高校网络党员教育的内容,零延迟、核裂变式的传播特征是对高校党员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与大肆摒弃。全时全域传播有助提升教育信息的透明度和被教育者意见表达的均衡性和多元化,全时立体化的传播减少了教育过程的局限性,提高了教育效果的时效性,“润物细无声”的党员教育模式是对传统枯燥教育模式和理念的润色,符合青年学生党员心理特征和自媒体时代赋予其习惯的接受方式,有利于提升青年学生党员教育的渗透力。
3、去中心化去议程设置特征彰显青年党员主体价值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认为“把自己看作无助的反映着,转为把自己看作改变现实的主动参与者”,在没有“中心”掣肘的网络空间,追逐人格化权力的主体性特征是自媒体赋予党员教育的重要属性,自媒体弥补了被教育者在时空上的缺席,对被教育者群体的回归与重构以及个体主体价值的自我建构均有帮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主体价值诉求趋向同向化,去中心化去设置的自媒体特征为青年学生党员平等权利的诉求和人文关怀的索取提供土壤,也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构架起典型的主体间性特征提供可能。
3、虚拟化、开放式特征建构有效话语权
有效话语权的建立不仅体现为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具有话语资格,而且体现为就这通过话语控制系统引导,调控教育活动的能力和实现教育目标的效力。作为话语客体的青年学生党员传统教育的话语平衡中往往处于弱势,在“话语霸权”渐逝的自媒体时代作为被教育对象的青年学生党员对平等话语权的渴望空前。自媒体营造的虚拟空间已成为青年学生的第二生存空间,也不再是一种单纯工具,更是一种环境。放大的角色定位能缩小人际交往的心理激励,虚拟化、开放式的话语模式能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架起虚拟、开放的教育与沟通桥梁。
三、构建大学生党员自媒体教育新模式
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应顺应时代潮流,高校党委需系统分析机遇与挑战,理性重塑理念,强化网络道德建设,做好继承与创新,内外兼修,网上和网下联动中形成青年学生党员教育的工作合力。
1、开放思维中理性重塑理念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数字化、网络化生存决定了信息时代的思维方式。”网络党建是信息时代赋予高校党建工作的实践活动,自媒体下开展青年学生党员教育工作必须尊重自媒体社会存在的信息发展规律,理性面对网络党建的困境和战略性创新要求,以开放的思维驾驭全局,对传统思维与教育方式进行变革和创新,树立基于开放、信任、平等、德法并重的战略性创新理念,凸显被教育者的主体价值地位,搭建平等交互式对话平台,主动适应多变环境、寻求与自媒体环境的平衡点,努力占领青年学生党员教育新领域。
2、网络道德建设的自由与规范
网络道德是指人们通过网络进行交往时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媒介素养是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和生活经历逐渐建立起来的获取媒介信息的意义和独立判断信息价值的知识结构,是培养起来的对繁杂的复杂的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表达、思辨性应变能力,是创造和和制作媒介信息的能力,也是一种针对所有公民的学习能力。”自媒体的去中心化去议程设置化特征为言论传播的自由提供技术支持,也为情绪化语言滋生舆论暴力提供空间,高校青年学生党员的政治认同感和核心价值观的缺失容易出现网络舆论严重失范,尤其是个别青年学生党员以“网络大V”身份出现的负面引论效应巨大,媒介素养低下极易引发校园网络道德危机甚或触犯法律。高校在青年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中,满足被教育者对言论自由空间追逐的同时必须坚持德法并重,强化学生党员的网络道德和媒介素养教育,逐渐形成于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内容体系的宏观覆盖与传播模式的微觀深化
自媒体时代网络党建新态势是“变”与不变的科学结合,不变的是基本目标、基本要素、基本功能和基本原则,变的是教育的内容体系必须坚持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首先,必须将党员的基本素养和理念等教育为特性内容,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和核心,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同时,“自媒体赋予新颖的文化生产传播形式,在灌输国家意识形态的功能中,除政治功能外,还包括个体发展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需要搭建平等多维互动的反馈平台,优化话语环境、重视话语评价,创新话语模式,在青年学生党员教育内容体系宏观覆盖的同时强化话语传播模式的微观深化,积极建构有效话语权的实现途径,营造正向型高校党建网络舆论氛围,彰显党员教育社会价值所必须的人文关怀。
4、网上教育与网下教育的互补联动
“大学生党性教育必须适应新变化,树立新观念、构建多元、交叉、立体的教育格局”。人网互动实践的复杂性使得需要借助自媒体突破传统党员教育介质的扁平化,利用自媒体全民全时全域交互型特征建立信息互动反馈机制,在网络教育过程中平等话语权的构建有助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信任关系的重构和教育理念在潜移默化中的渗透。同时,自媒体为代表的网络具有的虚拟性和把关人角色的弱化特征致使教育者难以对虚拟化的青年学生党员教育对象及其思想行为进行有效监督和制约,网下的传统教育和自媒体教育模式可实现优势互补并形成合力,把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品质,并外化为积极的自觉行为,有助于构建高效的党员教育新型生态环境,也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校青年学生教育体系的内在需求。
四、结语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国家兴。大学生党员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既是党的需要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以自媒体为代表的大数据时代,青年学生党员的自媒体教育不仅是适应时代潮流的需要,也是深化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内在需求。高校应充分结合高校青年学生的特点,借助自媒体的教育优势,重塑理念,改变思维方式,完善内容体系,创新教育模式,健全网络党建阵地,积极构建信任、平等、开放、有序的高校青年学生党员自媒体教育新模式。
参考文献:
[1][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尔.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陈强,王雅蕾,王国华,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泛化现象依旧[J],情报杂志,2011(5)
[3]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M].中信出版社,2009
[4]董春江等,浅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J],黑龙江教育,2013(5)
[5]彭少健、宣德,中国转型期媒介素养的培育[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5)
[6]赵晓晖,论网络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嬗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3)
[7]周宝民,学生党员党性继续教育的体系重构[J],经济研究导刊,2009(18)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校党建研究会2013年度重点项目《自媒体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中的实效性研究》(Zd1307)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