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014-05-30张海清
张海清
语文一般包括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读”基本指的是阅读能力,而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关乎他们的语文水平。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关乎着他们了解社会,甚至探索世界的能力。我们常说,一个国家的进步,民族的发展,取决于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要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还是在阅读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为学生提供平台,引导学生阅读。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落后的观念
在初中教学中,讲课文或者是考试,都是教师希望学生能够细心揣摩主旨或它的中心思想。而阅读往往是读者与作者内心交流的一个过程,读者将自身融入到这个环境中去,带着情感去思考,聆听作者的心声,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升华。但是,教师往往掌握着语文教学的方法以及进度,而学生经常都只是被动接受,这明显与新课改不符。学生如 果没能主动独立去思考,而是以旁观者身份被动接受,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无法培养自主性、创造性、有思维的优秀学生。
2. 教师对语文阅读教学没有很深刻的认识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阅读教学的意义,还是以手上的参考书和教材为主导,进行流水式的讲解,这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没有任何效果。只会导致学生一味死记硬背,被教师牵着走,不能从根本上掌握方法和技巧。教师没教学生用心去领悟,了解课文的初衷,不仅不能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而且学生只能学到极其有限的课本知识。
3. 初中的阅读教学没有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由于语文教学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与生活脱节。而生活中的不管什么作品都不可能是凭空想象的,都来源于生活,只有饱含真情实感,才能写出真正打动人心的好作品。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中,都是在一个固定的的教室听课讲课,就如所谓的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这样,学生就远离了实际,对生活的理解、感悟、积累极其匮乏。
4. 初中学生普遍文学素养低
学生大部分都是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很少去阅读课外读物,读过四大名著的学生也是屈指可数。学生文化素养低下,在阅读时摸不着头脑,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
第一,学生一方面要应对繁重的作业,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压力大的升学考试。不少学生出来要在课堂上学习课本知识,课下还要去参加家长帮他们报的各种补习班和冲刺班,压根就没有时间去认真阅读并深入思考。
第二,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吸引力,总是一堂课下来,都是自己一个人在长篇大论地讲,而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却很少。
第三,教师一直认为学生在小学的时候就有了一些语文学习的基本功,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思路。很多教师都不注重语文的教学,都把重点放在数理化和英语的学习上面。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大量文学作品的阅读,离不开学生平日里的情感投入以及一些练习,教师在平常生活中安排必要的阅读练习是很有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
二、对于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 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一是适当使用表演的教学模式。语文阅读材料的题材往往都是丰富多样的,有的还含有情感丰富的故事情节,这就可以采用表演的模式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己去阅读材料,然后自己安排角色去编排表演。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表演来认真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的感情波动。
二是适当创设情境。有的课文比较复杂,加之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教师教的时候又很抽象,使得学生难以抓住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更深入地去理解课文。
2. 教师应加深对阅读教学的认识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对阅读教学进行扩充。可以利用自身已有的生活阅历加深对阅读的理解,达到强化内引,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感悟人生的真理、真谛,延伸自身所学的知识。
3. 教师应注重拓宽教学的范围
很多教師的教学只局限于课堂,而教师授课的范围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这种封闭的教学模式,只会使学生对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逐渐减少。教师应采用新型的教学模式,让阅读教学课堂以及课堂内容开放起来,就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并使学生能够真正热爱语文阅读。
4. 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教师要明确的认识到,课堂要以学生为本,而不是一味的教师文本。在语文课堂上,应该多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在课下呢,教师应该多多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优秀文学作品,让他们形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另外,要适当的减少不必要的课外作业,让学生有时间去阅读。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当然要抓好这一块,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也需要长期坚持下去。教师要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关键就是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学生平时要多去读一些优秀的作品,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语文水平,不仅能使自己在考试中受益,不管是在在以后的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都将会让自己受益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