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改善教学环境的策略
2014-05-30梁忠球
梁忠球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路仍然延续着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展开。从这一教改思路来看,似乎只能从教师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意识上下工夫才能与新课改的要求相契合。实则不然,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环境仍是需要重视的问题。之所以提出这一观点可归因于:(1)按照现有教改成果进行教学实践,其效果并不如预期的那样理想;(2)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他们似乎还不太适应新的教学方法。从而促使笔者感觉到,建立一种非功利性的课堂学习氛围,应该有助于现有教学改革成果的应用。
本文拟对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和反思,在此基础上给出课堂教学环境优化的定位,而后提出相应对策与措施。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结合本文主题,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教师教学方面
教师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责任主体,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
1. 教改成果在实施上显得生硬。不难体会,教师急切应用教改成果的心情。考察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则体现为教改成果在实施上未能与课堂环境形成融合,进而在笔者眼中就显得含有形式化的痕迹。
2. 教学主线仍就是知识积累型。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尽管注意应用了师生互动模式,乃至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但究其最终的归宿都在于建构起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认识体系。这种基于知识积累性的教学,则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相背离。
(二)學生学习方面
在大力培养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当下,同行都试图建构起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而教师作为引导者的教学模式来。不可否认,这一意愿是良好的也是与目前的教改价值取向相适应的。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往往半途而废。具体表现为,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形成。主体性不仅体现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存在,还在于他们在主观意识上能感知到这一点。从现行教学实践所反馈的信息可知,大部分学生只是以课前预习作为自主学习的形式而存在,却无法形成内在的自主学习驱动力。
(三)课堂组织方面
课堂组织构成了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工作内容,其不仅包括对课堂秩序进行维护的内在要求,还包含有对课堂教学进度、教学兴奋点进行管控的需要。不难知晓,受初中学生心智发育阶段特性的影响,活跃的课堂氛围往往会打乱课堂教学进度,从而影响到整个教学质量。然而,从现状来看课堂组织效果并不理想。
二、针对教学现状的反思
在以上教学现状分析中,似乎未能与教学环境的优化建立联系。实则不然,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将有助于改善现状中存在的不足。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反思。
(一)针对教师教学的现状反思
初中语文教学在实施教改时就内含有一种价值判断,即教改的目的应主要在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而教学效果的体现则主要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实现,从而用现行的方式则是通过测试来完成。根据这一逻辑,教师即使在进行教改实践时,也难以做到构建起非功利性的教学环境来,这就导致了融入在竞争环境下的学生根本无法放松身心来体会教师的教改成果。
(二)针对学生学习的现状反思
所谓非功利性的课堂环境可以界定为,教师能够认识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优势,并能重视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并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可见,在这种课堂环境中充满着正能量,自然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但在现实中因竞争性的课堂环境仍然存在,这就导致了优秀生与后进学生在心理上的落差,进而难以在整体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三)针对课堂组织的现状反思
据笔者调研发现,教师在实施课堂组织管理时存在着两种主要倾向:即部分教师习惯运用权力性影响力来控制课堂秩序;而部分教师则通过娴熟的教学技巧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当然,后者是我们所赞同的。但无论怎样,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将有助于收敛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从而能更好地引导他们的学习节奏。
三、反思基础上的课堂教学环境优化定位
在上述反思基础上,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可定位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优化教学环境的目的方面
上文已经对优化教学环境的价值取向进行界定,不难发现,其核心思想就是构建起非功利性的课堂教学环境。因此,优化教学环境的目的就在于营造学生平等学习的氛围。这里还需要强调一下“平等的学习环境”,这里的平等主要指向教师对待学生的平等,以及学生心中的平等。不难理解,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后进学生往往存有一种自卑和失落的感觉。
(二)优化教学环境的手段方面
教学环境主要以一种课堂氛围的形态而存在,因此如何来营造这种课堂氛围则构成了优化教学环境的手段的主要方面。根据笔者的观察,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形成除了与教师的教学风格有关外,还与班级学生的特点相联系。对于后者来说,可以理解为是一种鲢鱼效应。然而,我们无法强求班级学生的特点能导向优化教学课堂环境的方向走,从而只能从教师的教学意识和风格上做文章。
(三)优化教学环境的结果方面
这里的“结果”实则是对教学环境优化活动的一种反馈,即为优化活动建立起控制机制。需要指出,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引入适度的竞争元素是必要的,这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奋点。因此,这里还需要重视环境优化中的控制职能。
四、定位驱动下的对策构建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对策构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一)深化对课堂教学环境优化的认识
正如在本文开篇之处所提到,目前在针对初中语文教改时往往重视教学技术方面,而忽视了对教学环境(软件)方面的优化,结果就导致了教改成果在实践中存在着执行不下去的局面。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校本要求下来深化认识教学环境对教学绩效的影响,以及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为了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可以通过小组研讨和校际交流的方式来进行。
(二)明确对课堂教学环境优化的目的
初中语文教学仍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是由于当前的教育大背景所决定的。那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优化教学环境之间有怎么的关联性呢,这是我们需要通过对比实验来获知的关键信息。从以上阐述中可以知晓,优化课堂教学环境需要综合考虑提升学生学习参与度和增进知识消化能力的要求,进而目的的明确也依赖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来逐渐认知。但不管怎样,营造出非功利性的课堂氛围仍是最主要的。
(三)创新对课堂教学环境营造的模式
笔者一直强调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中的核心作用,因此需要从教师的教学意识、教学语言、教学流程上来展开营造工作。首先就教学意识而言,教师应摆脱唯分数论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而是从他学习的努力程度、进步程度来看待,并在内心中建立起“平等观”来。在教学语言中,应更多地使用启发性的语言和激励性的词语;而在教学流程上,应充分给予学生提问和阐述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在真实的双向互动机制下来建立起平等的教学环境。
(四)重視对课堂教学环境营造的控制
控制的目的在于避免非功利性的课堂教学环境中缺少必要的竞争元素,这就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节奏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综合把握。笔者建议,应充分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来实现,既有和谐氛围又有竞争元素的课堂教学形式。具体的使用环节,可放置到语文复习课中。
以上便构成了笔者对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讨论,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从四个方面提出对策。不难预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同行们对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重视也会日益增强。
五、实证剖析
以下从教学环节来进行实证剖析:
(一)设置问题,形成对话期待
设置问题,是教师立足之本,即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设置问题,构成悬念,引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期待。如笔者在教《百合花》一课前,提问:同学们,如果你手中有一株百合花,会把它送给谁呢?为什么?当时课堂顿时安静下来,学生若有所思。后来,有学生说“我会把它送给老师,因为老师教给我许多东西”;有的说“我会把它送给此时生病的朋友,祝他早日康复”……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对百合花的象征意义有了了解。这样,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就可以感受和理解到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入体会文本内容,发现文本之美,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与文本直接对话。
(二)填空引导,深化对话深度
真正的对话是动态的、交互的,在每一层对话中学生都始终是最核心的。所以我们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强调学生自行发现自行理解文本的意义,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例如在教学《林中小溪》时,为了让学生深刻地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来的生命力量,理解作者的人生信念,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填空式问题:你从句子中,读出了小溪的精神。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启发学生如何阅读散文,做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统一。
(三)真诚接纳,营造对话氛围
对话不是简单的思想交换,也不能将一方的思想强加于或储存于另一方,对话是一个创造性的行动,因此对话双方应该相对平等,相互尊重,彼此接纳。只有教师放下自己的“权威”,以开放的心态,真诚地接纳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接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接纳他们对语文材料的多元反应,接纳他们看似怪异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时,课堂才能真正被学生接纳,成为师生安全而自由的对话环境,师生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对话。这样,新课程所倡导的师生共同发展才有实现的可能。
本文认为,在定位驱动下的对策可围绕着:深化对课堂教学环境优化的认识、明确对课堂教学环境优化的目的、创新对课堂教学环境营造的模式、以及重视对课堂教学环境营造的控制等四个方面来展开构建。具体而言,初中语文教师应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校本要求下来深化认识教学环境对教学绩效的影响;但不管怎样,营造出非功利性课堂氛围仍是最主要的;教师应摆脱唯分数论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在内心中建立起“平等观”来;应充分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随着同行对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重视日益增强,这将有助于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环境软件来增大对教改硬件的吸收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