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初中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方法
2014-05-30单维娟
单维娟
學习数学,应用逻辑思维有效进行知识的学习和问题的探究,这既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为学生的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这是符合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基础教育模式,也是进行有效教学实践和思维创新的基础。下面分析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对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培养。
一、掌握知识要点,注重归纳分类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比较多,相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其知识面更加宽泛,难度也有所加深。基于这些特点,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善于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和分类,并且建立完善的知识框架,由一点而构建整个知识网络,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有基础知识的支撑,能够快速解题。教师要善于应用课后习题、课外作业等,引导学生在习题教学的过程中,形成知识系统,抓住知识重难点,获得清晰的网络结构,从而为解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关于《圆》的知识的学习,相对来说,圆与其他图形结合起来的初中几何习题是比较困难的,也是非常让学生头疼的一类习题。为了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让学生找到适合解决几何问题的方法,教师应该多组织学生参与专题学习,打好扎实的基础,比如圆与直线的关系有哪几种,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又如何,圆的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一般有几种等等。培养学生养成积累和总结的习惯,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最终提升解题能力。
二、注重方法指导,关注学生思考过程
学生的解题能力,关键在于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积累。教学得法,则事半功倍。所以,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根据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关心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思考的角度和方法,使得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学习能力。
例如:初中数学中常用的解题方法有换元法、判别式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反证法等等,这些数学常见的基础解题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牢牢掌握和灵活应用。比如,在“一次函数”相关知识的解题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根据图像来思考问题,并多结合函数解析式进行图像的绘画和表述,促进和推动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提升解题能力。
三、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因材施教理念是现阶段新课改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策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非同一化的教学,实施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案,提高整体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高效解题能力,应该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基础差异出发,探究适合学生个体的教学引导方法和激励方法。
例如:在初中数学《整式》的学习过程中,有非常多的关于计算的知识。这一章节计算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论和基础计算,更多的是计算方法与技巧的学习。在学习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如观察法、图形结合法、十字交叉法等等,在进行解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积累,找出适合学生自己的解题策略,提升解题能力。
四、强化逻辑推理,提升综合能力
初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是数学解题过程中需要逻辑推理能力,在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以及生活实践过程中都需要逻辑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的辅助和参与。结合初中数学学习的需要,让学生善于进行习题总结和知识归纳,学会知识迁移和拓展,由一处知识牵引到全方位的知识网络。加强对知识的积累,促进学生将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并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在数学解题的过程中,强化分析与实践,结合数学学习的要求,促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计算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相关知识时,借助三角形全等的理念:对应角相等,对应边也相等。在进行相关理论的推理和证明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如果知道一个角对应相等以及两条边对应相等,那么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这是不一定的。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创造条件和基础,激励学生多实践、多思考、多分析。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