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思考

2014-05-30邬建芬

语数外学习·上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法语课本村庄

邬建芬

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生理、心理、社会性、灵性全面均衡的发展。学校生命教育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传授,让他们对生命有一定认知,珍惜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命。培养对他人及社会的爱心,使学生人格获得全面发展。

学校生命教育的方式途径有很多,心理课、主题班会、社区实践等都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其中,学科教学渗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充满人文关怀、具有生命气息的课本资源,创造性地进行生命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提高生命质量,使学生身心能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同时,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强烈的感情,对生命的领悟将会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从而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突破传统教学的弊端。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多个环节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存在、生命的价值,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思考。现以初中语文《最后一课》为例说明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

一、在课堂导入中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思考

精彩的课堂导入往往起到提纲挈领的教学作用,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最后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观看一段二战时的多媒体片断。多媒体强大的声光效果让学生感受到鲜血、火焰、死亡……强烈的视觉效果让学生感知战争导致人死亡的气息。在学生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离我们至今89年,人的生命也许超过79年的时间,在和平环境中的我们不知道哪天战争会降临,在战火来临的时候,那些随时随地将面临战火的人们会有怎样的感受呢?我们一起来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一个小山村里的故事。”教师通过多媒体影视效果与娓娓动听的讲述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消逝并不只是课本中的故事,而是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的事情,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可贵。

二、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思考

1. 引导学生感受到生命的鲜活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想象故事中“我”所在的村庄,在没有战争以前是个什么样子的?

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以书中描写的内容为素材,学生能感受到在这个小山庄中它有绿色的草地、有清澈的湖泊、有清新的空气、鸟儿的鸣叫、鱼儿的游泳……都是村中最習以为常的风景;学生感受得到村里的人们,有时在干农活,有时在纱厂与木材厂中做工,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我国的农村没有很大的区别;村里人们生活得很安逸,他们虽然并不有钱,可是他们非常享受自己的休闲生活;村里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人们通常依靠小信息板中的消息了解到外面的世界,而这种通讯方式是很落后的。

学生在一边总结村庄的生活时,一边能感受到课本中传来的生命的气息,从而对这个村庄产生强烈的感情。

2. 引导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差异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在这个小村中,出现有哪些不同职业和身份的人,他们的特征是什么?

学生慢慢寻找出书中有邮递员、士兵、铁匠、教师、学生、镇长、木材厂的工人、神职人员等,不同身份和地位的人们在村中共同生活,他们都是村庄中的一份子。

通过观察不同生命的特征,学生能了解到村庄不是一个抽象的、冰冷的概念,他们是由一个一个不同的人构成的,这些人原本在村庄中过着也许不富裕的生活,但他们一直认为自己的生活很幸福。这些具有差异的生命个体让学生对生命有切切实实的感受,他们能感受到不同差异下人们的喜怒哀乐,这些生命是不能单独用数字来统计说明的。

3. 引导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破灭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普鲁士的士兵到来以后,对村庄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

学生一边阅读课文,一边理解到普鲁士的士兵很快要来占领这个村庄,村庄里的人从此要在铁蹄下生活,人们从此可能会沦为亡国奴,生命可能得不到保障;他们的选择权将被剥夺,过去,人们一直说法语,平时他们不觉得说法语是一件多么让人自豪的事,可是有一天,他们被人强行夺走说法语的权力,他们将只能说异国的语言,他们的选择权被人剥夺的同时为人的尊严也被人剥夺;他们无法抵抗强悍的士兵,他们都是手无寸铁的普通人,他们斗不过蛮横的外国士兵;其它的村庄可能也将一一沦陷……

学生从课本中读到了法国人的危机意识,他们感觉到被沦陷的不仅仅是眼前这片村庄,他们的法国河山将可能大片大片地沦落到外国侵略者手中,更多地与他们一样的法国人将成为亡国奴。看到这些即将面对的破灭,学生能感受到生命消逝带来的哀伤。

4. 引导学生体会到生命的不屈

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在生命可能消逝的时候,人们正在思考什么,人们正在做什么?

学生能看到面对无可抵抗的强敌时,即使生命很可能会消逝,但人们依然在无声的抵抗。他们拾起曾经的法语课本,努力学习法语知识;他们默默记下法语知识,将说法语视为自己的骄傲;他们唾弃这些侵略者,希望能等到村庄被收复的那一天,那些不屈服的生命成为凄风苦雨中最亮眼的那抹色彩。

学生能感受到虽然生命可能会消逝,可是真正最让人感觉到赞赏的是在生命消逝以前人们面对残酷人生的态度。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在体悟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不能让生命白白度过。

三、在课堂教学后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思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充分挖掘文本的生命色彩外,还可以利用各种作业来实施生命教育。比如让学生写读后感,谈谈对学习课文后的收获和体会,再次对生命进行认真的思考;还比如向学生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让学生从中汲取力量,懂得珍惜生命,让生命充满意义。通过这样一些拓展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同时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

语文教学渗透生命教育,能让学生全身心去体会生命的价值,产生热爱生命的强烈思想感情,这种情感一旦产生,就会对语文知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更重要地是让他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学生通过对生命的思考能理解到课本中作者如何描述生命、以怎样的态度面对生命、怎样充实自己的生命等。通过思考,学生能深入地了解课文的意思,使学生从情感体验转为哲学思考。这样的教学能使学生有理想、有追求,为他们的生命确立起支点,引导他们善待生命,热爱生命,从而创造生命的价值,度过有意义的人生。

猜你喜欢

法语课本村庄
我的小村庄
村庄,你好
自杀呈现中的自杀预防——法语动画电影《自杀专卖店》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小型法语口语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研究
论法语的体系统
村庄在哪里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