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

2014-05-30石小琴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年9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小组合作问题

石小琴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它更有利于实现信息技术学习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统一。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我经过不断地摸索和尝试找到了一些解决的方法。当然这种模式在今后的应用中可能还会遇到新的问题,但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一定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它的优点。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小组合作;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9-2001-02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综合课程,课程目标中明确表示其主要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由于该课程目前在我省还只是一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而且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之分,所以从学校的领导、教师、学生都不太重视这门课。由于学生的家庭条件千差万别,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开课的情况不一致,这些均导致学生的基础相差很大,必须采用一种合适的教学模式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能够使得不同基础的学生均能有所提高。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遇到的这些迫切需要解决的困惑。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得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在本组的其他学生的帮助下建立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迅速地赶上班级其他同学。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扩大学生间的交流,突破单纯的师生间的沟通,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在教学实际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未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经过几年的亲身实践与调查也发现了许多问题,现将这些问题以及解决的策略归纳如下:

1 小组人数分配不正确,差生不能得到很好的及时的帮助

要想使得学生能够充分的自主、合作、探究,首先需要建立科学的小组。 模式实施初期,无论是学校领导、实施老师们都认为每组人数6-8人较为合适。开始分组时一个50名学生的班级我就分成了八个小组,六个小组都是每组6人,另外两个小组每组7人。几次活动下来,我就发现活动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仔细观察发现,主要是由于人数太多,首先讨论不方便,计算机房里的位置安排使他们相隔较远,其次组长不能照顾到所有组员,而且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解决的策略:

经过调查发现四人组最为合适,组长能够保质保量地做好帮扶工作,而且易于管理,大家的距离相对较近,讨论、合作起来比较方便,于是我重新进行了分组,一般4人组,最多5人组,5人组的小组安排在显示器对面放置的位置,使得距离尽量近一些,讨论时更方便,实践下来效果果然好多了。

2 对合作的认识存在误区,不愿合作、不会合作

虽然最初开始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大家的热情度都很高,每每遇到问题都很激烈地讨论,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却发现每次讨论就是那么几个人在讨论,其他的很多学生都是各做各的事。经过调查才发现:原来不参与讨论的学生是因为他们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从某种程度上抹杀了他们的个性,抑制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对于活动的内容很茫然,不知道该合作什么,如何合作,对时间限制、竞争条件、展示准备、汇报要求等不明不白、不问不听,于是各“ 作” 各的,你不想与我“ 合” ,我不愿与你“ 合 ” ,使小组合作学习作而不合 。

解决的策略:首先教师耐心的给那部分不愿合作的学生讲解小组合作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并不是每次活动都需要小组合作,能够独立思考解决的,还是独立思考解决;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才需要小组合作,让优等生帮助学困生,减少了无效学习的时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以后,他们在碰到困惑时也习惯了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是还不会合作学习,首先得加强学生自主能力的训练,其次强化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主要包括: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评价,让学生学会合作。他们会合作以后,慢慢就乐于合作了。

3 组长的能力相差很大,组间发展不均衡

学习小组的组长的作用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正常有序地开展。一个优秀的小组,离不开精明能干的小组长的领导。但是一个班很难有十来个都能胜任的合作学习小组长。实际上,一个班中的几个小组长,往往能力相差很大。有的精明能干,深得组员喜欢,指挥合作小组学习游刃有余;有的成绩优异,但领导能力欠缺;有的脾气暴躁,缺乏耐心;有的思想认识不正确,与组员拉帮结派,导致组内不团结。小组长的这些差异导致小组间的学习效果差异明显,时间长了势必造成原来同质的小组变成异质。

解决策略:教师要做有心人,有针对性地深入到各个小组,通过调查获取组员对组长的认识等信息。同时了解小组长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找到解决的策略。组内可以个别单独解决的问题单独解决,对于存在的共性问题,经过集体培训解决。教师要组织组长进行多轮培训,让他们进一步了解组长的职能、权利、义务,领悟到自己的责任的重大,增强使命感,同时掌握组长的领导艺术。教师可以让能力较强的组长对能力差的组长进行培训,介绍自己的好的经验并对他们提供帮助和实际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甚至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特别的固定模式,来帮助他们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对于思想认识有问题的小组长,教师要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思想问题并及时的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所有的小组长就都能够胜任了。

4 学生的惰性,小组制度的实施不到位

小组合作学习本应该是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应该所有的人都有事做。在活动中组长给每个组员分配角色和任务,遇到问题大家畅所欲言。但是在实践中却出现了南郭先生或者也可以说是思想的寄生虫,他们不再积极地参与到思考中去,而是存在着依赖性,认为会不会没关系,反正有组长在。在Frontpage网页制作这一单元,在基础知识都掌握了之后让学生利用3节的时间小组分工合作搜索素材,最后每组制作一个简单的网站并展示。在指导巡视过程中,乍一看大家都在忙着,可仔细看才发现有的学生却是在忙着玩,及时制止了他们以后他们表面上是加入进来了。可在最后展示课上却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是热情度很高地介绍本组的网站的制作意图以及制作技巧,但还是有那么一小部分学生人云亦云,根本说不上什么,如果问他们问题的话一般也都是需要其他组员提醒才能答上来。

解决策略:召开小组长会议,强化小组长的职责,明确告诉他们,不能什么都自己干,必须充分利用整个小组的力量,明确分工,做好协调工作,督促小组成员及时完成任务。强化培训组员,通过培训让组员明白合作学习给他们自身带来的好处,自觉参与合作,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习惯,变成自己的自发行动。同时教师手把手地指导,与各组协商共同制定合作学习规则(包括适当的奖惩制度)并分发给各组遵照执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5 课堂过于吵闹,难以控制

合作学习有时会带来比传统教学更大的噪音,尤其是在计算机房上课时,这个问题更是非常突出。合作学习的最好的状态是教师能从中嘈杂的讨论声中听出某个人的声音。如果合作学习的课堂喧哗,噪音太大,以至于学生难以听清彼此的说话声,此时,教师则需要采取某些措施以改变这种状况。

解决的策略:教师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使所有的活动都停下来,使全班绝对安静,小声告诉或提醒同学们要小声说话。教师还可以利用电子教室来发送相关信息到学生的显示器来提醒学生。教师可以在各小组间不停地巡视,观察各小组的合作交流情况,对于借着讨论的机会聊天的学生给予提醒和警告,屡教不改的给予小小的惩罚。

参考文献:

[1] 马兰,盛群力.课堂教学设计—整体化取向[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

[2] 金海清.合作学习指导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3] 李丽.合作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4] 刘炳亭.杜郎口“旋风”[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8.

[5] 赵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小组合作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提升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