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2014-05-30钟敏

知识窗·教师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转变新课程改革

钟敏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大力推进,其核心问题就是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本文从教与学的关系着手,基于当前的社会发展环境,提出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方法,进而实现教与学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教与学的方式 转变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以小学生为主体,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已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而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在这样的角色转换中,实现了师生互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一、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把学生的发展提到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要求教师以人为本,一切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标准,重新定义了小学教育,应运而生了一套全新的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全面学习的教育机制。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因为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加上小学教学内容中包含了大量的动脑和动手的实践内容,所以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积极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和确定学习目标。

导学式教学法重在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成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取代传授式教学法。在传统教学中,“传授——接受”的教学模式已深深扎根于教师的脑海中,教师通过大量的题海战术将解题思路演变成条件反射。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渐成为只会解题、不会思考的机器人。但是,通过导学式教学法,教师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向学生灌输“讲解——探究”的学习理念,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和感悟知识,不仅增加了他们的知识储备,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知识沦为答题和考试的工具,并没有与生活充分地结合起来。久而久之,对未知充满好奇心的学生很容易失去对知识的渴望,甚至会认为课堂知识抽象、枯燥和难学。所以,教师应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把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融入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让他们学会从生活中去寻找知识、发现知识、探索知识和运用知识。

此外,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以“学”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谨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和能学不教的基本原则,充分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和展示欲,维护和发展好学生的发散型思维、求异思维和探索思维,打造生动、开放的课堂。这样,教师才能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2.转变师生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教师始终处于一个至高的地位,致使教师常常以施教者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但是,小学生个性比较张扬,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容易对教师产生隔阂和对抗,所以教师面对的是不成熟、正在发展、充满求知欲的小学生,他们不能完全听懂和理解教师的意思,所以“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落伍,且逐步被导学式教学法取代,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让原本处在性格培育期的小学生能够完全释放自己的才华和热情。因此,教师要将原有的课堂讲授方式与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注重运用多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创造能激发小学生主动性和无限潜能的条件,并以此来锻炼小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优化教学状态,让教学的主体由教师的教向小学生的学转变,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随着师生关系逐渐趋向平等,评价教学的机会和权力也应该向学生倾斜,增加学生评价教师的机会,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同时,基于小学生自尊心较强,抗压能力比较弱的现状,教师可以在教学评价中适当地增加自我评价、对比评价和小组评价的比重,给小学生留出更多的自主空间。这样,既能在竞争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从根本上来说,转变学习方式就是从传统的学习方式向现代的学习方式转变。所谓现代的学习方式,是指以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法构成多维度、多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是符合新课程改革对教与学转变要求的学习方式。

1.加强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强调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传统学习态度上的“要我学”主要是基于外在的诱因,而“我要学”则是对学习的一种需要和渴望。向“要我学”转变之后,学生能尽快端正学习态度,不再把学习活动当成负担,而是作为一种体验和享受,他们乐于享受掌握知识和探索知识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问题意识,引发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众所周知,问题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学问的金钥匙,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内在力量。没有问题,就不会有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没有问题,教学永远只能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探索其内涵。

独立性是相对于依賴性而言的。正如前文所言,千百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传道式的教学风格,纵使学生有再强的独立学习能力,都或多或少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对教师和应试教学产生依赖。

透过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契机,笔者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和创造条件来引导学生独立学习,让他们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2.尊重小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和体验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虽说大部分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世界观,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有一套自己的处理方式。独特性让这个世界变得不同,每个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表现在记忆能力、学习速度、应试水平等方面,所以,在倡导转变学习方式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重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能采取“一锅端”“一刀切”的方式,而要尊重和保护他们的独特性,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强调学生应把学习当做一个自我解读、自我消化和自我运用的过程,把学习当做一个增长知识和使人格得到健全和全面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秋野.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鸡西大学学报,2008,(2).

[2]庞维国.当前课改强调的三种学习方式及其关系[J].当代教育科学,2003,(6).

[3]杨磊.如何达到教与学的共同发展[J].中国农村教育,2011,(3).

(作者单位:深圳市福田区园岭外国语小学)

猜你喜欢

转变新课程改革
浅析新课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艺术院校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分析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新课改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组织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