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修辞法在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创作中的运用研究

2014-05-30孙洪亮任玉庆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4年9期

孙洪亮 任玉庆

摘要:语文修辞法应用于人文社会学论文的写作中,与日常生活写作或者文学写作有所不同,通过对语文修辞法适时、合理地运用,不仅能够增强论文学术话语表达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并且还能达到委婉表述、形象陈述以及辅助论证等效果,使论文更加完整、论证更加充分、导向性也更加明显。本文主要从语文修辞法的角度,对论文创作中所遇到的困境进行分析和探讨,并针对如何运用语文比喻修辞法使论文创作过程更加轻松、愉悦、惬意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语文修辞法 比喻修辞 体育人文社会学 论文创作

引言

语文修辞法是一种应用于文章、作文或者论文等的创作中的语言艺术,它主要通过对语句的修饰和调整以及特定表达形式的运用,提高语言表达的作用和效果。语文修辞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借代、引用、反问、呼告、顶真、互文等,其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是比喻修辞手法。

一、比喻修辞的概念和含义

比喻是用于两种不同的事物之间的修辞手法,主要是借助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将一种事物形容成另一种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这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本体是指被比喻的事物或者情景等,而喻体则是用来比喻本体的事物或者情景,比喻词则是将本体和喻体联系在一起的标志性词语。比喻修辞根据其结构中三个部分的不同以及隐现的特征来说,可以将其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四种形式。明喻主要是指在比喻中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并且比喻词采用“仿佛、若、像……一样、宛如、犹如、恰似、似”等这类词语。暗喻主要是指本体、喻体都出现,而比喻词采用“是、变成”等这类词语,暗喻还可以分为修饰式暗喻、同位式暗喻、注释式暗喻三种。借喻中本体和比喻词都不会出现,一般都是直接叙述喻体[1]。博喻则是在句子中出现多个喻体,而本体只有一个。比喻修辞用于论文的创作中可以将平淡的语言变得生动、形象,将抽象的事物用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使深奥的道理能够以浅显的形式表现出来,更易被人理解。

二、比喻修辞应用于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的写作中的重要性分析

一篇优秀的论文创作不仅需要合理的选题、鲜明的论点、翔实的数据、透彻的分析等,同时还需要在语言中达到通顺流畅、言简意赅且生动形象的文字审美要求。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体育人文社会学类科目的理论学习中过分崇尚理论或者思想本身的厚重与广博,而忽略了理论或者思想的表述这种现象广泛存在,并且在这个学科中,专业论文的写作训练属于自修科目,根本就没有得到教师的重视,因此目前其论文的写作中还存在较大的随机性、盲目性以及不确定性。近年来,我国高校的论文写作课程建设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局面和位置,体育领域也是这样[2]。不少一线教师们开始将论文写作课程的回归问题提出来,希望能够使其得到重视和改革。虽然有研究显示,我国体育学术论文数量在近10年内有较大的增长,但是随之而来的论文写作困境在不断地显现和扩大。论文的写作素养和写作技巧水平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提高的,它受到工作环境、生活状况、知识结构、学术氛围等方面的影响,其中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学科属性比较特殊,在其论文的写作中往往具有描述式和评论性的特点,这种形式的论文合理、适时地应用比喻修辞法,对于增强论文语言表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比喻修辞在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写作中的运用特性以及作用分析

比喻修辞法应用于论文写作中能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将道理更加生动、形象、透彻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容易被人们接受,也能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时还能增添论文的文采,使人们在阅读中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在新的发展时期,中国的体育事业逐步跨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学校体育、社区体育、职业体育等各个领域都暴露出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在本领域内部以及与社会其他领域之间均存在着尖锐的矛盾[3]。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理论作用机制和理论变化过程具有复杂性,在描述的时候也往往使用大量的文字对其主语进行表述,使论文变得枯燥无味且冗长,通过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可以委婉地表达和陈述自己的理论和主张,同时还可以对概念化的内容进行化名表示,比如用胡小明的“两条腿”来比喻中国体育理论,这一方面能够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的发生,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在理论创作中推进实践改良和自我反思。另外,比喻修辞除了具有委婉表达、形象陈述的作用外,还具有辅助论证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从论文写作的结构来说,比喻修辞并不是独立的文字板块,而是论文写作框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运用在事态动态发展论点的推演环节中具有辅助作用。

当然,我们也要知道,在人文社会学论文的写作中运用比喻修辞与其他文学写作或者通俗写作具有一定的区别和特殊性,这主要是由于人文社会学论文中的比喻修辞还具有整体性、导向性、论证性和前瞻性等特点。首先,比喻修辞运用于论文各个段落或者阶段性论证的结尾中应该具有提纲挈领式的概括总结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对论文的阶段性论证、结论以及结语的梳理时,通过恰当的比喻可以起到简化理论线索、升华论证主题以及回顾性总结的效果,使论文的抽象理论陈述更加生动、形象,论证过程也变得跌宕起伏且线条化[3]。其次,比喻修辞运用于论文主题的论述、推理论证、解释说明或者总结描述的时候,可采用以明喻手法为主,暗喻、借喻为辅的修辞手法,使读者能够明确论文的具体导向。再次,比喻修辞作为论文文本结构的组成部分存在于人文社会学论文中,应该具有形象化的论证推理,充分体现论述推理的特性。最后,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发展要求它所提出的理论不仅要关照历史和现实,同时更要在论文的结尾或者结语写作时,选择委婉的表达方式对否定性前瞻陈述进行判断,并对提出正确的论述主题的发展趋势以及适应其发展的路径选择。

四、比喻修辞应用于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写作中的审美效果分析

比喻修辞法在运用中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张力,不受统一的语文标准限制,可以根据理论背景和写作需要作出较大的变动,并且在变动的过程中还能保持其宏观上的“形、意、神”审美要求和审美效果。其中“形”是审美要求的基本内容,它要求在比喻修辞运用时保持本体和喻体间的相似性,这在形象化比喻中比较常见,比如卢元镇[4]将2001年后中国体育改革发展看作是“长考”的理论准备阶段。“意”是审美要求的中级内容,它要求比喻修辞在运用中应保持本体和喻体间内容指向的高度一致性,这在形象化比喻、概括式比喻中比较常见,比如韩丹[5]用“致命内伤”来比喻和概括中国体育人口指标在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任海[6]也用“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来抽象化比喻中国旅游业大发展的奥运契机。“神”是审美要求的高级内容,它要求比喻修辞在运用中应保持本体和喻体在作者主观想象中创造出来的相似性,这主要表现为意蕴上的空灵朦胧,更加倾向于主观上的一种鉴赏。比喻修辞运用到达“神”的阶段,在作品中语言体现与“形”和“意”相比更具有艺术张力,因此更容易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审美的愉悦。这种比喻修辞在概念性比喻和抽象化比喻中比较常见,比如胡小明[7]用“玩具”功能来比喻竞技运动文化属性的皈依。总的来说,比喻修辞法运用于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的写作中对于话语情境掌握的灵活性要求比较高,在写作中要求创作者应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的整体性,并强调作者在创作中的追求语言的审美效果和创新发挥,使论文的写作达到起点高、要求高、质量高的目的。

结语

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和科技不断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学术论文的质量问题一直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随着学术论文数量的不断增多,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所占的比例也逐渐降低。作为一个学者,应始终提高自身的修养,保持不急不躁的学术心境,在工作中应秉持笨鸟先飞的学术姿态,在研究中应保持执着认真的学术态度,从被迫写作转变为“我要写作”的状态。而外部环境中也应该注重营造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对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中给予更多的宽容和理解,激发体育研究者的理论表达欲望。语

参考文献

[1]宗廷虎,李金苓.中国修辞学通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74-75.

[2]陈望道.陈望道语文论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85-87.

[3]张汉良.修辞学与比较文学研究(上)——一个现代方法论的考察与古代“哲学对话”的实例分析[J].当代修辞学,2011(01):58-59.

[4]宗廷虎.开拓性·交叉性·启示性——《汉语修辞格发展史》序[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2):106-107.

[5]宗廷虎.论20世纪与时俱进的汉语文言修辞学的发展[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46-47.

[6]李胜梅.读宗廷虎先生《20世纪中國修辞学》——兼论修辞学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问题[J].焦作大学学报,2010(04):96-97.

[7]赵声.继往开来 进取创新——陈望道诞辰一百二十周年·中国修辞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述要[J].当代修辞学,2011(0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