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诗经·国风》中的文学美

2014-05-30邓喆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4年9期
关键词:国风主题诗经

邓喆

摘要:《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时间最为久远的诗歌总集,里面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中期长达五百年间的305篇诗歌。 “国风”是《诗经》中最为精彩的部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是华夏文化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本文分析了《诗经·国风》中的不同类型的文学色彩之美,如自然色彩、人工色彩以及容颜色彩,以期帮助读者更多地领悟诗歌中色彩之美。

关键词: 《诗经·国风》 文学 主题

一、有关《诗经·国风》的总体概述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时间最为久远的诗歌总集,“国风”中大多数是反映周代人民生活状态的民歌,通过民歌描写出来的绚丽画面,进一步再现了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借以抒发他们反抗剥削、抵抗压迫的决心和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可以说,《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起源。

“国风”里的很多诗歌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代表性。比如在《七月》里,我们可以看到下层奴隶屈辱磨难的生活面貌,在《伐檀》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受剥削者的觉醒,他们内心里充满了疑惑:“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在《硕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受剥削者内心强大的反抗力量。同时,“国风”中也有一大部分反映当时战争和徭役给人们造成极大伤痛的诗歌,比如《殷其雷》、《伯兮》、《君子于役》等,就属于这一类别诗歌的代表作。而且,“国风”还对男女之间美好的爱情进行了歌颂,对封建婚姻给妇女造成无法弥补的痛苦进行控诉,借以抒发青年男女们对幸福、美好婚姻的追求和向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氓》、《谷风》等诗歌。而《静女》、《木瓜》等诗歌,更给男女之间的美好爱情增添了几分希望,是劳动人民纯粹思想的真实表达。当然,“国风”中也有很多诗歌是揭露统治阶级横征暴敛,荒淫无度,对劳动人民的残暴统治的,诗歌对统治阶级的腐败进行了大胆的讽刺,比如《新台》、《南山》、《株林》等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国风”中诗歌的特点比较明显,更多的诗歌并没有华美的语言,而是通过简练的笔触和朴素地对生活的认知来描绘现实生活,反映作者的真实情感,表达作者的美好愿望的。在艺术形象的塑造方面,“国风”则采取的是现实主义的描写手法,一般是通过对主人公内心思想的直接抒发,来表现他们的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各具特色的性格。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国风”中有很多是描写自然景色的诗篇,这些诗歌用丰富生动的语言和文字,描写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画卷,给我们以艺术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震撼,这样更给“国风”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极大地丰富了“国风”中诗歌的表现力。

二、《诗经·国风》中的文学美

放眼辽阔的草原,能够使人身心放松、缓解压力;欣赏美丽的花朵,能够使人心情舒畅、快乐愉悦。在诸多文学作品里的色彩描绘不但可以准确地描述出色彩,而且也能够透露出特有的美感,在《诗经·国风》中对色彩的描绘就展示出很多不同类型的美感。

(一)虚实的文学色彩美感

《初探我国美学历史中的关键问题》是由宗白华先生创作而成的,宗白华先生在文章中描述虚实关系时指出:“只是单纯地描写虚景,就会造成纯粹的虚无;只是单一地描写实景,那么景物就是如同木头一般,无法感染人,不具有生命;只有虚实结合才能让人久久回味,实现境界的深远。”虚实结合创造的美感就很好地体现在《诗经·国风》之中。

在创作上,《诗经·国风》里描写的色彩源自那时的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然而这是真实的艺术描写,并非完全真实的现实描写,其属于从现实中提炼出的虚实结合的美感。在读者阅读方面,尽管色彩是无生命的,然而因为人们一直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现实世界中,累积了大量的视觉经验,因为在某一种色彩对应于一种经验的时候,人们就会产生相应的情绪。诸多环境因素影响着情绪,例如不同的宗教、地域、民族与时代等,有时是特有的,有时是相互共通用的,这取决于虚实结合的美感。

《诗经·国风》里对色彩的描绘能够把繁杂的现实色彩,抽象为虚幻的色彩,将现实转变为虚幻,借助文字描绘出新生命。例如《卫风·氓》中对桑叶的描写:桑树枝叶繁茂时,桑叶新鲜润泽,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比喻女子年轻貌美,充满青春活力之时,也比喻女子家庭婚姻生活比较美好的时光。而当桑树叶子凋零时,桑叶枯黄,纷纷落地,景色萧条。不禁使人联想到女子容颜老去,因此被抛弃。这时女子的婚姻生活也是不如从前的美好,其心情也是落寞、伤感,其中描绘出桑叶的黄绿对比,不只是描写的色彩,同时也是将现实景物抽象化,不禁使读者联想到快乐和悲伤,青春和衰老,桑叶依旧,但是女子因为色衰被抛弃,充满心酸和悲伤。

(二)整体的文学色彩美感

在《诗经·国风》里主要描绘出黑色、黄色、红色、绿色以及白色五种色彩,虽然其中采用的这些色彩没有现在的色彩种类繁多,但是作者利用这五种色彩将大自然中各种类型的色彩都展现出来,笔法成熟、自然,就算是最为简单的黑白两色,也给描绘得淋漓尽致,使人印象深刻。以下即为在《詩经·国风》中几种色彩搭配的方式:有彩色和无彩色的搭配。无彩色即为灰色、白色以及黑色;有彩色中包括绿色、黄色以及橙色等诸多在光谱里比较亮丽的颜色。《诗经·国风》里的补色的配色,例如绿色和红色的搭配,可以合理地呈现出有主有次,鲜明得体,从而获得和谐、明显的效果。例如《周南·桃夭》的绿色桃叶与红色桃花的搭配,红绿和谐,鲜明艳丽。

在《诗经·国风》里颜色的搭配方式不但注重颜色自身的协调,同时也重点实现情感以及色彩的和谐一致。其可以用艳丽多彩的颜色展示愉快艳丽的情调;使用水墨画一样的色彩表现出烟雾萦绕、虚无缥缈的意境。情感与色彩相互呼应,和谐美好。

以《周南·葛覃》为例,这首诗是要描写出女子回家探亲的场景。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一幅优美、清新的山景:山中葛藤青绿、苍翠,黄鸟栖息在葛藤之上,欢快地歌唱,清脆的歌喉婉转动听。山谷四处繁绕的葛藤青翠,安静祥和而又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而黄鸟活跃欢跳,歌声婉转,点缀着安静的山谷,嫩黄的一点渲染着青翠的绿色,属于点睛之笔,强烈的颜色对比,使得整幅图画鲜活生动,充满大自然的清新与欢愉。之后描绘出女子在如此美丽、青翠的山谷中采摘葛藤,制作衣裳,其被如此青翠的葛藤,婉转的黄鸟歌声所陶醉,从而生出回娘家探望家人的想法。诗中最后描写出女子得知被允许可以回家以后的欢快心情,匆忙地换洗衣服,心情格外激动与兴奋。女子兴奋、激动、着急回家探亲的心情和山谷中青翠葛藤、活跃的黄鸟形成一幅和谐统一的整体,在色彩中表达情感,情景交融,此浑然一体的美感清晰可见。

(三)自然与加工的美感

“错采缕金”以及“芙蓉出水”的美感是我国美学历史中不一样的形态美。前者即为精心雕琢、颜色艳丽的美感,后者即为毫无雕琢自然天真的美感。与前者相比,魏晋六朝以后的人们更加欣赏后者的美感。《诗经·国风》里将二者的不一样美感均展现得淋漓尽致,不分伯仲。《陈风·月出》即将“芙蓉出水”的美感充分展示出来。此诗属于月亮下怀念旧人,描绘想念的漂亮女子,诗中尚未精细描写女子的容貌,而是借助美丽的月夜,在每一章节中简单地改变若干文字,层层递进,在美丽的月光下描绘出一个如同出水芙蓉般美丽、迷人的女子形象,展现出“错采缕金”的美感。例如对秦君的衣服装饰以及神态外貌描写,借助黑色、红色、白色、青色与五彩色,细节突出,精细生动,端庄华贵,神情庄重。

结语

总而言之,《诗经·国风》作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收录了大量劳动人民的心声和美好愿望,而且它的表现手法生动自然,具有较大的艺术价值。认真分析和研究其中的色彩美,对于我们更好地研究“国风”的特点和艺术价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语

参考文献

[1]吴学敏.漫谈诗歌的色彩美[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01).

[2]闫朝晖.汉语古诗的色彩美在英译中的再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05).

猜你喜欢

国风主题诗经
国风·陈风·月出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寻找“国风少年”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国风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