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曲康唑对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4-05-30暴江萍
暴江萍
【摘 要】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治疗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收集2012年 1月至 2013年 12月吉入住我院血液科血液科患有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氟康唑经验性抗真菌治疗,观察组给予伊曲康唑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70.0%)高于对照组(40.0%),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伊曲康唑治疗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是临床上经验治疗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良好选择。
【关键词】 伊曲康唑 白血病 真菌感染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 7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089-01
侵袭性真菌感染作为血液病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随着糖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的广泛应用,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尤其是在白血病患者的化疗期间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着患者的免疫力下降而升高[1]。本文回顾性分析60例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探讨伊曲康唑治疗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 1月至 2013年 12月吉入住我院血液科血液科患有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60例,男29例,女31例,15~79岁,平均年龄43.5±3.1岁,急性白血病41例,慢性白血病19例,均有反复发热,抗生素治疗无效。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真菌感染标准
具有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血、尿、便、痰、咽拭子等标本的培养及镜检至少2次阳性且为同一菌种和(或)特异性真菌血清学检查阳性;存在凡免疫缺陷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109/L,化疗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且体温>38.53℃,持续3天以上,使用广谱抗生素5~ 7 d 无效者[2]。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氟康唑0.4~0.6g静脉滴注,qd;观察组给予伊曲康唑200mg静脉滴注,bid,疗程2w[2]。
1.4 效果评价
显效:症状消失,辅助检查均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好转,实验室检查、病原体检查中有一项未恢复正常;无效:症状无好转或恶化,实验室检查及病原体检查均未恢复正常[3]。
1.5 统计方法
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四格表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出现肠道反应6例,血清钾升高1例,转氨酶升高2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0.0%;观察组患者出现肠道反应5例,血清钾升高2例,转氨酶升高3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目前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广谱抗生素在治疗白血病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及菌群严重失调,使得白血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率随之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療及预后效果[2]。由于侵袭性真菌感染既是白血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又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因此,控制白血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成为降低白血病患者病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伊曲康唑属于三唑类衍生物,通过干扰细胞色素P450的活性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进而发挥抗真菌作用,而且其具有广谱的抗真菌作用,为治疗真菌感染的较理想药物。本院临床研究显示,伊曲康唑治疗白血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有效率为70.0%,明显高于氟康唑组40.0%(P<0.05),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常规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伊曲康唑在临床上经验性治疗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方面,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仵菲斐,孙慧,甘思林,马杰,刘延方,谢新生,孙玲,刘林湘,万鼎铭. 伊曲康唑序贯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分析[J]. 肿瘤基础与临床,2013,02:135-137.
[2]邱莹玉,高凌霞,刘翠英. 伊曲康唑治疗28例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09,05:121-122.
[3]李祥青. 伊曲康唑治疗ECU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与观察[J]. 中国医药导刊,2013,08:1394+1396
[4]曲双,陈碧云,廖丽昇. 伊曲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10,20:3789-3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