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升级中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研究——以嘉兴市为例
2014-05-30蒙维洋
蒙维洋
专业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载体,服务区域经济的纽带。专业结构必须随着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的转型升级而不断调整优化,方能适应、推动甚至引领区域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是否合理,决定着教育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本文以产业转型升级为背景,以浙江省嘉兴市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嘉兴的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各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与招生情况,探索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配程度,从而对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优化提出建议。
一、产业转型升级及人才需求变化趋势
嘉兴市地处浙江、江苏、上海三省市交界,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城市之一。现辖五县(市)两区,常住人口450.17万人。随着浙江省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试验区”改革,嘉兴围绕建设长三角创新型经济强市目标,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经济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产业结构格局出现新的变化。嘉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2年嘉兴市生产总值为2890.5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1.39亿元,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1603.08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1136.1亿元,增长11.2%。三大产业生产总值构成比为 5.24:55.46:39.30[1]。2010年以来,第一产业规模逐渐缩小,增加值所占比保持一个较低值。第二产业占比重大但发展略有下降。第三产业呈现上升发展趋势且发展较快。
从三大产业内部构成来看,第一产业总产值中农业所占比最高,林业所占比最低;第二产业中的纺织服装、电气机械、电子通信等13项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加快,年总产值均突破百亿大关。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块状经济逐渐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第三产业中的旅游、商贸、现代物流、金融等重点行业增长较快。软件与信息服务、教育培训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服务业集聚发展效应初现。
根据嘉兴市“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嘉兴将全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三大倍增计划”,提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生态农业的战略。加快改造提升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着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节能环保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现代物流、旅游休闲、现代商贸等主导产业,重点发展金融服务、服务外包、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高端产业,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集群[2]。
随着嘉兴产业的转型升级,市场人才需求也呈现相应变化。2010年到2012年三年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从35.01万下降到32.45万。第二产业从201.70万略升为206.18万,而第三产业则从81.52万发展到88.50万。第一产业从业人数最少且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从业人数最多且相对稳定,而第三产业从业人数逐年上升。2012年三大产业从业人数构成比为9.92:63.03:27.05[1]。据预测,到2015年,第一第二产业的人才需求总量会有不同程度下降,第三产业的人才需求总量则会持续增加。三大产业从业人数构成比将达到9.19:59.63:31.18。人才需求将出现结构性调整,第二产业中的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新兴产业,第三产业中的高端产业、主导产业与新兴行业的人才需求会更加旺盛。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结构和人才培养层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嘉兴市三大产业从业人数见表1:
表1 嘉兴市三大产业从业人数一览表
二、产业发展需求下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现状与问题
嘉兴市现有职业学校29所。依据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划分方法,2013年嘉兴市29所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可归纳为15个专业大类,46个二级专业,专业布点数218个。根据专业服务产业经济发展要求,嘉兴职业教育主动调整专业布局,对接产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为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仍存在较多问题。
1.职业学校人才供给结构与嘉兴产业人才需求结构不匹配。从三大产业对应的专业来看,第一产业对应的专业大类1个,二级专业3个,专业分布点数6个,招生数421人。第二产业对应的专业大类5个,二级专业18个,专业分布点77个,招生数6326人。第三产业对应的专业大类9个,二级专业25个,专业分布点135个,招生数10524人。三大产业二级专业分布点数构成比为2.75:35.32:61.93,招生数构成比为2.44:36.63:60.93。2011年以来,与三大产业对应的专业招生人数比例基本不变,对应第一产业的专业招生人数最少,对应第三产业的专业招生人数最多。而嘉兴三大产业现有及未来发展的从业人员构成比中,第二产业人数最多,第一产业人数最少。职业学校人才供给结构与产业人才需求结构不匹配。
2.专业设置趋同度高且专业数多。随着嘉兴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市场上对制造业、电子信息、财经等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加大,嘉兴各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及招生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2013年学校招生数据统计表明,制造大类有二级专业5个,专业布点数54个,计划招生4771人。财经大类规模位居第二,专业布点数35个,招生数达3097人。两大专业的专业布点数占总布点数的40.83%,计划招生人数占总数的45.55%。此外,电子信息大类规模也较大,有二级专业3个,专业布点数33个,计划招生2299人。从二级专业分布点数看,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分布点最多,有24个,招生人数1920人。其次是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财务会计类和汽车类。这5个二级专业分布点数73个,招生人数7004人,二级专业分布点和招生人数分别占总数的33.49%和40.55%。调查发现,各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中“单干”行为居多。由于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各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趋同度高,专业设置一拥而上,很容易造成人才的拥挤堆积,这不利于学校专业的良性发展。此外,嘉兴29所职业学校中,有19所学校平均设置专业18个。专业数达25个以上的学校有6所,最多的竟达39个。学校在专业设置上求多求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办学成本,不利于专业间的资源共享。
3.专业集群度不广优势不明显。嘉兴的经济发展逐渐从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为适应这一经济发展需求,学校的专业设置方式应从过细、单一型迈向集群化。调查发现,嘉兴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集群化发展成效并不明显,虽然有的学校已走专业集群化发展道路,将原来众多的专业依据相似度进行统整形成专业集群,先后建立了纺织服装专业群、信息技术专业群、创意设计专业群、船舶工程专业群等,开展专业群对接产业群,服务区域经济。但专业群构建方式不尽合理,对专业群的行业基础、技术基础及职业岗位等方面考虑不足,专业群内专业间的协调性较差,还不能形成合力,不能发挥专业集群优势。专业设置集群化发展在广度上和力度上都还有待完善。
4.应对嘉兴产业发展重点的专业设置迟缓。在专业设置上,三年来各职业学校内部的专业设置变化不大,对嘉兴新兴产业、重点产业和品牌产业发展需求反应迟缓,对专业与快速发展的区域经济之间的契合点把握不准。学校专业设置未能较好体现嘉兴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环保气象与安全、生化与药品、材料与能源等规模最小的专业大类只设置了1到2个专业,专业设置较分散,专业集聚度低;能满足纺织、服装、皮革、电子信息等13大传统优势产业人才需求的专业优势还没有彰显;而应对嘉兴旅游、商贸、现代物流等重点行业发展更是迟缓。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纽带,专业设置只有及时体现产业发展需求,才能更好实现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一功能。
2013年嘉兴市各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及招生情况见表2。
表2 2013年嘉兴市各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一览表
三、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专业结构优化路径与策略
(一)专业结构优化的路径
1.增减专业数量。职业学校开办的专业大类数量越多,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质量和工作稳定性越低[3]。各职业学校应结合自身条件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选准专业发展方向,缩减专业数量,提高专业集中度,形成具有自身优势的专业大类。同时,结合实际合理增开专业大类中适合产业多个环节不同领域的专业,以满足产业现实规模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对市场需求饱和或紧缺的专业,从招生数量上实时增减,以便专业规模及调整速度与产业吸纳人才的速度大体上保持一致。
2.调整专业比例和布局。产业结构直接决定着专业结构的调整与改革方向。嘉兴现有产业结构比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表明,嘉兴产业结构呈现的是“二三一”格局。按照专业结构同产业结构相适应的理论,职业教育在专业调整及布局上,应对与第二、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结构比例做出调整,增强同第二产业对应的专业比重。围绕嘉兴三大产业内部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生产力布局,保持和巩固满足农业基础性生产人才需求的专业设置,积极拓展适合第二产业发展的专业空间,合理控制契合第三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规模。
3.创建专业品牌和特色。按照“专业跟着产业走”的思路,各职业学校应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自身状况,根据现有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合理取舍并积极寻求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并积极打造专业优势,形成服务区域经济的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
(二)专业结构优化策略
1.树立转型升级的专业发展观。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从“人口红利”迈向“人才红利”,社会对人才结构需求产生深刻变化,社会需要大批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面对这一人才需求变化,作为与区域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职业学校来说,应树立一种转型升级的专业发展观,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外部变化,积极优化自身的专业结构,构建具有地方产业烙印的专业结构新特点,从而更好地对接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人才需求。转型升级的专业发展观要求我们在专业结构优化上不对专业做修修补补、不只做加法,而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盲目求多求大,不盲目跟风,而是对接地方,对接产业发展,理性取舍,在一个或多个专业的集成上有所为[4]。
专业建设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专业结构的优化也是一定程度上的优化,随着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深化,原来的优势专业很可能就不合时宜,甚至要被淘汰。而转型升级的专业发展观有助于我们实现专业的适时进入与退出,可以有效地保障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结构的优化。
2.“顶层设计”合理、引导专业设置。应成立一支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行业企业、职业学校等部门专家组成的“顶层设计”小组,加强对专业设置的宏观调控与总体引导。小组成员定期对专业发展状况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做相关分析。对专业设置趋同度高、市场需求饱和的或专业设置集聚度低、市场需求紧缺的等专业设置情况通过平台实时发布,为职业学校的专业调整及优化提供有效的标准和依据。同时,合理引导专业设置,整体规划各职业学校专业发展,合理进行专业布点,坚决取消淘汰专业,大力发展急需专业,依据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行“顶层设计”,促进专业设置的均衡发展。
3.实施集团化、办学提高专业集聚度。嘉兴欣禾职业教育集团作为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联合指导下的、由嘉兴市各职业学校与培训机构、行业企业、科研院等法人单位组合而成的区域性产学联合体,它着眼于嘉兴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各合作单位搭建平台,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合作。
各职业学校应实施集团化办学,在专业设置过程中,利用职教集团平台,开展有效的相互沟通与整体协调,通过兄弟学校之间的优势互补,相互合作,相互交流衔接而实现资源互补、人才共育。通过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使得专业设置更具有市场导向性,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随着职教集团的体制性障碍、法人治理结构、经费保障机制、合作单位的利益协调等问题的解决,各职业学校的专业重组与优化配置、以及与行业企业开展的产学合作必将更加深入,院校、校企资源的集聚优势必将发挥巨大作用,专业集聚度会进一步提高,专业集聚效应必将日益显现。
4.对接产业集群、构建专业群。专业结构同区域经济结构相适应是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的客观诉求。各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的过程中,应以市场需求为原则,依据地方经济建设适时设置、调整专业。随着经济发展的集群化,构建同产业群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群成了各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一个发展方向。
在专业群的构建上,各职业学校应在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并联合兄弟职业学校,以一个或多个重点专业为核心,其它专业学科基础相近或技术领域相近的相关专业组合在一起的原则,从教学内容同岗位技术标准、教学过程同生产过程、工作任务同职业知识能力等方面开展专业群与产业群的对接[5]。实现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提高专业群的竞争优势。
5.适应地方产业发展重点、增强专业特色。加强服务地方优势产业的专业建设。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皮革制品是嘉兴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集群。目前嘉兴职业学校开设的电子信息类专业主要集中在电子技术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较传统的专业上,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相融合的新兴应用电子和新型电子元器件制造领域方面的专业很少。同样,服务纺织服装、皮革制品产业的专业设置还应继续丰富完善,才能不断满足它们在研发、制造、展示、贸易等环节的人才需求。职业学校要充分利用区域优势与产业优势,争取产业及地方财政支持,加强此类专业建设,使其能成为区域乃至全国的特色专业群。
加强服务嘉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建设。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节能环保和生物被定位为嘉兴的新兴产业。养老服务、社区服务、会展会务等是嘉兴市积极培育的新兴行业。嘉兴的区域经济将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要成长点。职业学校应紧跟区域产业调整发展方向,围绕新兴产业行业设置专业,为其发展提供紧缺人才。
四、结语
十二五以来,嘉兴将以集约发展为方向,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建设滨海新区,形成“一核两临三沿”产业布局。职业学校应结合各自办学条件和专业优势,充分利用并积极创造条件,围绕嘉兴的地方特色产业、龙头产业、新兴产业或地方潜力产业等产业发展重点积极调整专业布局,与它们开展深度合作,将学校的专业做强做大,形成特色或品牌,从而不断推动学校专业结构的优化发展。
[1]嘉兴市统计局.嘉兴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9:22,23,70.
[2]嘉兴市人民政府.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Z].2011-03-28.
[3]麦可思研究院.高职院校开办的专业大类数量越多毕业生就业质量越低[J].职业技术教育,2011(6):20.
[4]王振洪.高职如何打造“中国教育升级版”[N].光明日报,2013-11-21(7).
[5]巢新冬,刘桂林.基于区域产业集群的高职纺织服装类专业群建设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1):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