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014-05-30林敏微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有效策略作文教学农村

林敏微

【摘 要】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关键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材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性、典范性材料,也是语言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最主要素材。对教材的写作手段进行一定的迁移性模仿或拓展是课堂作文训练模式之一,它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让学生在比照中获得进步。

【关键词】农村;作文教学;有效策略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农村初一新生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渗透在教师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点点滴滴的聚集、积累,打好作文扎实的基础,而不在于传统的纯理论、无章法可依的作文教学。

依托教材分步仿写,是农村作文教学的有效措施。教师以课文为实例,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并结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训练作文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能力。这样的作文教学,使学生有例可循,避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尴尬局面,同时在此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同类主题的事情,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真实而富有个性地写出对生活的观察、体验与理解,使做人与作文一起进步的一种作文教学行为。它较好的避免了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多实践少,严重缺乏系统性和实际意义上的指导作用,学生无章可循、无法可依,不注意联系生活、机械依纲据本。

1 打通字词句三关,落实文章根本

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一文中强调说:学好语文,必须要过“三道关口”:字关、句关、篇章关。首先强调的就是要过“字关”,目的是为在阅读和写作中过好句关、篇章关打基础。新学期伊始,学校军训后学生写了《军训感言》,不少同学写了“军训4天”,作文中的数字应写作“四”,指出错误后,但学生不知道怎么修改,我举例《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虽时隔五十七年”一句作参考。学生错别字和口语化严重,如“太阳很猛”、“烧烤着我”归根结底是没有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语言的积累可以从背诵课文的美句和理解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开始。

病句的逐步改正可以从模仿开始,不会说的学着说,坚持不懈,语言能力就会逐步提高。课文中还有不少优秀句式,如《看云识天气》一文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中“仿照下面的示例造句”一题也应认真利用;《羚羊木雕》一文中也有不少很好的句式,《教师教学用书》中有详细的记载。

2 打造开头与结尾,增添文章色彩

好的文章开头,像含苞欲放的花,又像江河的源头。尽管它们形式各异,但都能使文章引人入胜。七年级上第一单元文章围绕“理想”展开,周末布置了作文《我的理想》。批改时发现,70%以上学生作文开头如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的人的理想是……,有的人理想是……,我的理想是……。”学生说他们开头都这么写的。这种议论式开头大众化,直接降低教师对作文的印象分,学生又不知道怎么写。可以借鉴课文多样的开头,如《紫藤萝瀑布》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一动作描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理想》以排比比喻开篇,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夏感》“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这一开头总领全文,点明主旨……学习后,学生当堂修改《我的理想》一文的开头,呈现的结果比千篇一律式的议论开头明显改善。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文章好的结尾意味深长,引人深思,能为文章增色添彩。反之,则会影响文章的表现力。《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感悟式结尾在记叙文中是很有借鉴意义的;《紫藤萝瀑布》的自然性结尾;《落难的王子》“天哪,太可怕了……”启发性结尾。三种结尾方式中,重点学习的是感悟式结尾,因为七年级重在练习记叙文,而这种结尾有些学生就是不会,例如《这事真让我 》一文。此举有助于改善“结尾时不注意抒情议论及点题,草率收尾,没有作文的整体观念。”这一问题。

3 融会贯通描写,丰满文章内容

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任务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式。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在这里,详举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为例。

学生作文中运用最多的描写是语言,“说”的形式单一,读起来平淡无味。《羚羊木雕》主要通过对话展现人物性格,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语言描写的句子并以此分析人物性格。学生能找出“说”的五种形式,并说出相应语句中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描写。学以致用,教师就可以出示以下内容,要求学生作语言描写的片段练习:(门开了,老师进来问:“讲台上的直尺谁弄坏的”。小雄站起来诬陷小明说:“是小明弄坏的。”小明争辩说:“不是我。”小雄说:“小杰可以作证。”小杰怕小雄说:“我不知道。”最后还是小叶帮小明作证,揭穿了小雄是始作俑者的事实。)学生运用刚学习的语言描写的五种方法写作。教师下课时收回,认真批改,发现大部分同学写的比平时的作文要好,说明一定程度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这是某学生的一段考后作文,写的是他知道考试成绩前后的心理活动。虽然,他用“紧张得要命”、“很是伤心”等词,但我们并不感觉到他有多紧张,有多伤心,原因就是他用抽象的概述代替具体可感的描写。不少同学心理描写的词语也差不多。片段练习心理描写课时,要求学生找出《走一步,再走一步》中“我”在爬悬崖和下悬崖过程中的心理语句并分析各阶段“我”的心理。师生合作交流后得出作者运用了内心独白、幻觉描写和环境描写。其它的描写都能在课文中找到,教师可根据学生事情进行相应训练。

4 精细谋篇布局,完美文章主题

古人云:“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写作文时,我们如果在动笔前在布局谋篇上下功夫,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中考作文评卷对文章结构的要求是“扣题准确,结构紧凑,布局灵活,思路清晰。”文章布局要为主题服务,即通过详略处理材料,正确划分段落层次,巧妙设计开头结尾,精心安排伏笔照应,使文章形成一个匀称完整的有机体,以便完美深刻地表现主题。考场常用谋篇布局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标题串连法、日记缀连法、散点并列法、巧设波澜法、步步紧逼法、镜头组接法。教师应借助范文,有计划循序渐进的传授这些方法。

在七年级,记叙文文章布局的借鉴有《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的顺序,这是最基本的写法。文章以记叙开头,中间叙事,结尾议论,点明自己的感受。《羚羊木雕》中作者从妈妈追问“那只羚羊哪儿去了”写起,制造紧张氛围,紧紧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争辩结束穿插上星期和昨天的事。在这里,作者巧妙运用插叙使场面集中起来,以点带面,避免简单的事情堆砌,让文章波澜起伏。学习完这篇课文后,让学生思考“母爱”这类老生常谈的主题如何写,能不能也以某一物做题目,通过某物展现母爱。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简单的谈一谈写作过程,如“毛衣”、“奶茶”等。

依托教材分步仿写,把作文教学渗透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逐步解决了学生基础性问题,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作文素养。最终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共同努力提高作文的局面。不正如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描写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吗?

参考文献:

[1]王四军.《促进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教研天地》,2007年11月

[2]董亚丽.《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现状及教学研究》.《中国教育发展研究杂志》,2009年6月第6期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作文教学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