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语文教学学生才情培养途径
2014-05-30冯沛亮
冯沛亮
【摘 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学生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才情。教师要注重中西思维优势,要注重人文修养情商,要注重悟性创新个性,要注重语言表达艺术,要注重多学科多才艺辅佐互助,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学生才情;培养策略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才情。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当如何培养学生的才情呢?
一、教师要注重中西思维优势,给语文“才情”以时代生命
语言文学,总是最典型地沉淀着一个民族深厚的心理习性、人伦习性和社会习性,于是传统习性印记着民族渊源的“语文才情”。中国传统思维重人伦纲常,诗礼传家,温良谦恭,但轻自然法则,乐道安分守己;西方思维则重视揭示事物“为什么”的奥秘,“为求知而从事学术”。中国传统思维经验多于逻辑推理;西方人则抽象思维发达,假设推理大胆,乐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中国传统多一元化思维,有利于政令一统,却常常异己难容;西方则允许多种思想并存,能多角度解剖事物与现象。真正的创新要以全人类为范围,真正的艺术没有国界,语言文学作为崇尚创新的艺术,当然应该有许多全人类共同认可的艺术水准和审美水准。直面时代,聆听风雨,将全人类的思想和文化精华优化起来为我所用,在弘扬本民族思想文化传统优势的同时,积极学习西方理性的、抽象的、多维的创新思维方式,在中西合璧中谋求超越和新生。
二、教师要注重人文修养情商,为语文“才情”优化奠精神之基
(1)教学生用健康的人生观对待生活,思考文学。爱祖国,爱人类未来,爱生活,爱他人也爱自己。在文学熏陶中伟岸理想,坚强意志,充沛激情,净化道德。品泰戈尔诗则懂得“艺术即建造真与美的人格”,读东坡词则贵贱贫富不改豁达乐观,学鲁迅则刚正不阿负起社会责任。
(2)教学生在心态、情态的健康调控中舒展才志。给心灵以自由,多些舒畅愉悦感;给方法以利发现、研究,多些新奇创造感;给成绩以彰扬,多些成功自勉感;让教与学心理互换,多些师生忧乐共鸣感。阅读中,文之心,师之心,生之心,心心相印;写作中,人之情,景之情,事之情,情情相通。
(3)教学生多情感万物,慧眼看世界,诗意度春秋。懂得花木有情,虫鸟能歌,像德国海德格尔梦想的那样“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让内心世界与外部生活和谐灵动。在通达事理、明辨是非中提高人际关系理解力,用思想支配眼睛去观察事物,去发展好奇天性。
三、教师要注重悟性创新个性,让语文智商出类拔萃
多“悟性”的学生最善于学好语文,其境界往往胜人一筹。“悟性”包括透悟、醒悟、顿悟、再悟、悔悟等多种多样。“学贵心悟,守旧无功”,“诗道亦在妙悟”。语文阅读教学要有“悟性”,就是要通过文学获得语感,能解微言,辨疑似,察隐境,识讽喻,从而准确析文论事。写作教学更需要“悟性”,悟性越多创新越多,个性越鲜明生动。高考“话题作文”,倡导的就是独立思考意义上的悟性创新,包括立意、文体、取材、结构、语言表达的全面自悟自得,目的是希望唤起语文学习与语文教育要崇尚理性的透悟,心灵的舒展,视界的敞亮,在悟彻人间百态、世间万物中“赞美崇高,鞭笞丑恶”,从而用七彩的个性繁荣七彩的语言文学。
四、教师注重语言表达艺术,让表情达意展示“才情”锋芒
语文“才情”最终要通过表达展示给人看,“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很大程度取决于语言。”从个性发展看,语言素质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对学生创造力发展,对学生人格、道德的完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把思维品质与语言表达熔为一炉来训练。语文教师要做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艺术示范,教学语言能思绪激扬,语汇形象,文采荡漾,解人观象既抵达深心又追逼苍穹。
五、教师要注重多学科多才艺辅佐互助,让“语文才情”花团锦簇
语文在处于各学科知识交汇点的同时,又为多学科融合架起立交桥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与学生一道共同培养知识广博、才艺丰富的秉性风范,站在信息教育的平台上,高效高能地接收优质信息和技能教育,指导和勉励学生人人争做学习兴趣、科研兴趣、艺术兴趣、政治兴趣的多面手。写作起来则旁征博引,理据众多,论说有力;或莅临某种学术、艺术境界而入境入情,慑人共鸣,感人心扉。于是学生的语文感悟思辨力和语文情志展示力因此提升到一个新台阶,人人在知识与技能的海洋中优化个性,出现的将是一派花团锦簇的繁盛景象。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才情。教师要注重中西思维优势,要注重人文修养情商,要注重悟性创新个性,要注重语言表达艺术,要注重多学科多才艺辅佐互助,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