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学视角下的“三农”问题研究

2014-05-30谢琴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有效措施三农问题

谢琴

摘 要:“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3大问题。该文从社会学的基本思想出发介绍了三农问题的内容和背景,分析了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衍生的影响,并从社会学的视角下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促进农村更快、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三农”问题;社会学视角;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8-12-03

Abstract:Three dimensional rural issues refer to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basic idea of ??sociology describes the contents and context of three dimensional rural,it analysised the causes and impact of three dimensional rural,and therefore proposed the effect way to solve three dimensional rural from the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and promoted the rural faster and better development.

Key words:Three dimensional rural issues;Sociological perspective;Effect way

1 社会学概述

社会学起源于19世纪末期,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经过马克思、斯宾塞、迪尔凯姆、韦伯等学者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有独立研究对象、理论、研究方法和范式的一门社会科学[1]。社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历史、政治、经济、民族、城市、乡村、社区、社会结构、人口变动、家庭与性、信仰与宗教、现代化等领域。

2 “三农”问题的内容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3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3个问题[2]。

2.1 农民问题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农民不仅是从事农业为生的劳动阶层,而且是中国人数最多的社会群体[3]。农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文化素质低,经济收入低,增收难度大,城乡差距大等。

2.2 农村问题 农村问题可以归结为农村综合发展问题。主要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基础设施不齐全,经济不发达,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低,教育卫生水平低,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另外,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成为农村可持续发展一大障碍,农村剩余劳动力、留守儿童和老人也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2.3 农业问题 农业问题主要是经济问题。集中表现为:农业经营模式单一,农业生产能力低,农业技术落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生产投入严重不足与滞后,农产品附加值小、销售率低、市场化程度低、流通环节受阻[4]。

3 “三农”问题的社会学解读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而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贫困落后,而农业又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所以,三农问题不仅仅是农业振兴、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问题,还直接关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极为典型的社会问题[5]。

社会学视角下的三农问题研究,吸收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和方法,以广泛的视角对三农问题进行研究,把握三农问题的背景、产生的原因、衍生的影响和解决措施,有利于对三农问题进行整体性和综合性研究。

3.1 “三农”问题的背景 计划经济时代倡导大力发展工业,需要农业支援工业发展,抑制了农业产业的发展;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处于劣势的农民、农业、农村只有脆弱的竞争力,形成了区域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工农差距拉大的现状[6]。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不足,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农业生产所带来的收入较低,不能满足农民的生活生产需要,于是很多农民进入城市务工,这样就造成农村地区生产积极性降低,农业投入减少,进而引发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造成农村只有留守儿童和老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大部分农民都认为农业生产所带来的收入远比进城务工少,所以很多农户家庭放弃农业生产,造成田地荒芜,无人耕种,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土地利用率大大降低。

3.2 “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

3.2.1 农民的收入水平低 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这是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然后迫于生活的需要,为了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导致农村主要劳力稀少,田地荒芜,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3.2.2 土地资源不足 由于我国的国情是人多地少,农民得到的土地很少,甚至有些地方的农民没有土地,并且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就出现了劳动力过剩的现象[7]。同时,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加大,不得不征收农民的土地,这也是造成农村土地减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3.2.3 资金投入少 农民本来收入就少,除去生活所需的部分,很难有过多的资金投入到农业生产上来;而国家投入到农村建设和农业生产的资金也很有限,这样就造成了农业生产后劲不足,使农民看不到农业未来的希望,进一步消弱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2.4 农民的素质普遍较低 由于农村的教育设施落后,教育水平较低,所以很多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缺乏专业知识,不能很好的掌握与农业生产相关的高科技技术,不能将在书籍或电视上看到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3.2.5 教育水平普遍低下 首先,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大部分农村学校的条件都较差,只能继续沿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有些新知识不能很好的传授给学生,甚至有些实验课因为没有器材只能取消。其次,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低。由于农村教育工作环境差,资金有限,业务培训少,教师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更新”,导致农村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较低,从而影响教育水平的提高。三是师资队伍不稳定。由于农村地区教师待遇普遍低,有的地区甚至连教师的基本工资都不能保障,致使许多中青年骨干教师流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四是教师老龄化严重。由于农村的实际情况,使任教的教师老龄化严重,学历较低,身体素质较差,基本都是过去传统的授课方式,知识更新较慢,这样的教师队伍结构严重制约农村教育的发展。

3.2.6 基础设施落后 农村的交通、通讯、医疗、教育设施落后,娱乐及休闲场所少之又少,导致农村和外界交流不畅,可进入性差,农民的综合素质较低。

3.2.7 农民的负担重 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实施免征农业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有一些地方政府还是千方百计,找借口让农民上缴各种费用,使农民本来就不多的收入变得更少,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2.8 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导致农业生产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低,这是引发三农问题的重要原因。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是农产品基本都是以自给自足为主,还没有形成规模较大的农村经济。

3.3 “三农”问题的衍生影响

3.3.1 城乡贫富悬殊差距扩大 农村和城市的教育差距,医疗差距较大,再加上政策的偏向,使得城乡贫富悬殊差距不断扩大。并且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征收了农民的土地,使农民不得不转化为流动人口进城务工,这样的恶性循环也是导致城乡贫富悬殊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8]。

3.3.2 留守儿童和老人问题日益严重 留守儿童最主要的问题是心里问题,由于长期受单亲或隔代监护,缺乏完整的亲情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的孩子有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心里健康发展。而这些心里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老人最主要的问题是无人照顾。由于中青年都外出务工,本应由劳动力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只能由老人来完成,严重影响了老人的健康状况。同时,老人由于无人照顾,身体状况较差,晚年生活不能得到良好的保障。

3.3.3 农村人力资本流失严重 农村的现状使得大量的农村优秀人才涌向城市,促进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农村人力资本的严重缺失,导致农村与城市的人力资本差距不断扩大,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

3.4 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

3.4.1 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高中、大学乃至整个区域的发展。要提升我国国民的文化素质,就必须关注农村教育,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教育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加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力量建设,以保证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9]。

3.4.2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使城乡发展紧密相连,形成一条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相互促进的产业链。农村可以共享城市健全的公共基础设施,不但有效利用了资源,还减少了额外的资金投入,同时农村还可以汲取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好的经验,从而进一步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3.4.3 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虽然已经取消了农业税,但是农民其他方面的负担还是很重,所以,政府要有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从农民最关心的问题着手,切实为农民着想,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3.4.4 推行新农村建设 2005年10月11日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其核心内容是发展农业和建设农村,增加政府对农业和农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包括乡村道路建设,强调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基本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等。

3.4.5 依靠科技,发展现代化农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村各方面的科技含量都较低,所以需提高农村的科学技术水平,走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还要大力发展技术培训和职业技术教育,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素质,同时要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产品的升级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走规模经济的道路。

3.4.6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走城镇化道路 大力倡导发展乡镇企业,走城镇化道路,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把农村剩余劳动向制造业﹑服务业和城镇转移,以此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同时对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村问题及扩大城乡市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10]。

3.4.7 进行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为了防止农村土地被地方政府不合理征收,可以把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归属集体,让农民真正拥有土地的使用权,不仅有利于防止地方政府滥用土地发展城市经济,也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土地权利,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 结语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收入大幅提高,教育、医疗有了飞速发展,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农村改革正在深入,但“三农”问题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是我国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因此解决三农问题也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它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历史重任。解决三农问题不仅需要农民自身的努力,同时还需政府等相关部门在政策、资金、技术上支持。相信通过全国上下的努力,农民的日子会越过越好,农业现代化为期不远了。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杨楠.“三农”与我国城市化[J].新长征: 党建版.2011,(05):42-43.

[3]张改清,王万山.中国“三农”问题形成的原因与解决策略[J].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003,24(1):41-46.

[4]韩凝.新世纪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思路[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03):35-36.

[5]涂明明.对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J].学理论,2012,(15)::99-101.

[6]王丽.三农问题的成因分析及其对策建议[J].湖南农机,2013(09):155-156.

[7]吴侃.关注和谐社会状况下三农问题的新解读[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5):41-44.

[8]陈刚勇.浅析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途径-对三农问题的几点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6):116-118.

[9]甑妙.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三农教育[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07):103-105.

[10]祝函.三农问题与我国农村的未来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2010(04):38-39.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有效措施三农问题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船舶涂装工艺技术改造中的环保技术研究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