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蕴厚积薄发谱作文新篇

2014-05-29张静言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作文材料学生

张静言

我班学生大多来自城郊与农村,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优劣悬殊较大。绝大部分学生基础差,见闻少,受小学传统作文教法的影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差,多数学生写作的素材积累少,怕写作文。为改变这一现状,我认为作文教学必须改革。

结合作文教改工作的实际,认真开展课题研究。经过充分的准备,周密设置了子课题实验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积累的写作材料已越来越多,并能满足作文的需要,已做到了厚积薄发、活学活用。特别是后进生,在充分积淀写作素材的基础上,辅之老师“下水”示范,在作文训练中较好地利用积累的材料,写出了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出,我手写我心的好文章,提高了作文水平。

现将我在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做法小结如下:

一、规范积累形式,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高一年级,是素质作文训练的起步时期和基础阶段,在作文材料的积累上,尤其要抓紧、抓实,抓好。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也一样,如果没有占有充分的写作材料(素材),再好的作文尖子也会难以下笔,也有江郎才尽的时候。因此,在这一关键环节上,我便向学生讲明材料的来源,无外乎两种渠道:一是社会生活材料,一是书面文字材料。前者靠感悟,后者靠阅读。因此,我们可以将作文(写作)之源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直接的,即通过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而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获取直接的生活材料。由此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情真意切,枝丰叶茂。通过大量的生活积累,使学生达到“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写作状况”或使之产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作感悟。故直接深入生活,获取大量感性材料,对于学生作文至关重要。另一方面是间接地获取材料。这主要来自于课本。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就是这方面的道理。对于初中生来说,从这源头获取的材料最为广泛。鲁迅先生就有这样的写作体会,他说:“文章怎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理和方法的。”总之纷繁复杂的生活是学生获取写作材料的源泉,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围绕着材料积累的两种途径,我们便和学生确定了两种积累材料的基本形式:一种是生活感悟笔录式,即对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有所认识,并通过书面形式来反映,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二是阅读启示笔录式,即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应的文学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等,有所感触,受到一定的启发,摘抄美句妙言,记下点评之心语。这一形式可具体分为两类:一类文笔精华摘抄,一类是美文感悟积淀。学生通过这些形式,可以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并从中受到文学的熏陶,从而得到多方面的收获。

在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积累的活动中,可采用:一摘一记,三摘两记、周记、日记随笔等我种形式,督促学生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具体做法是:开学之初,要求学生,每人每期两个材料积累本,每个笔记本要求:第1页留下写作序言用,第2-3页留下编目录用,第4页开始为料积累的正文。每次积累的材料原则上只占一页,且要注明日期、类别。如果是第二种形式,还要注明出处。每学期结束后,还可在笔记本后写一个小结,然后妥善收藏。通过三年来这样的严格要求与督导检查,积累的形式就更加规范,学生积累材料的良好的习惯久而久之就逐渐养成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材料就会积小流成江海,积跬步至千里,聚沙成塔。这样,越来越多的学生作文时就不会有“无米下锅”、“江郎才尽”的现象出现了。

二、指导学生明确积累方向,筛选与作文素材有关的材料,有的放矢

1.让学生积累一批典型素材,以此来丰富写作题材

如有关爱国主义、尊师重教、改革开放、勤奋好学、热爱集体、身残志坚、环境保护文明社区(村组)的构建等内容,每个方面要精选2-3个例子,且要学生熟记于心。

2.积累一些典范的段落、篇章

不论是课内教材还是课外读物,只要是认为写得精彩的或典范的,都可以摘抄下来,并要求背诵,让学生在摘抄时按写人、叙事、写景、状物分类,以便查阅借鉴。

3.积累一批名言警句,便于作文时引用

我们的做法是,实验班级每日一句,轮流由一个同学负责,把精要的名言、警句、谚语抄在小黑板上,让学生摘抄积累,这样做到资源共享。

4.积累大量词语,丰富写作语言

这项工作由学生专人负责,老师协助其查找资料,按标准分类。例如写人的可按外貌、动作、心理、语言、神态等分类。甚至还可细分,如人物外貌还可分为:眼睛、脸、型、发式、体型等。

5.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吸收间接经验

每学期除了要求学生读完教材及一定课外读物外,在寒暑的时候借阅2-3部文学著作,或看《语文报》、《作文评点报》、《初中生作文指导》等报刊,并要求学生摘内容,写读书心得,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以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在这方面的作用是按时检查学生读书摘录和心得体会。

三、创设材料积累的有利条件,让学生有“源”可“溯”

每个学生的藏书量是有限的。如何使学生有足够的阅读量呢?我的做法是:在班上建立流动图书箱,即把本班师生的个人藏书加以统计,汇编成一个目录表,全班师生每人一份。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相互借阅,在规定时间交换。其次是每人每期订一份报刊杂志(家庭困难者可以4-5人合订一份)。充分让这些报刊在班上流通生效。利用学校开放学校阅览室、图书馆的机会动员学生“挤”时间,抽出闲假“泡”图书室和阅览室,多去阅读有用的书籍,广泛占用阅读写作材料。此外是办好每月一期的新风报,并搞好发放和展览工作,不断为学生提供新鲜丰富的精神食粮。利用网络平台,下载新鲜的写作素材,源源不断地为学生提供阅读写作的活水,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整体优势,为学生创设积累材料的良好氛围,为提高差生写作能力提供广阔的天空。

四、因地制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材料积累评比活动和优秀材料积累示例展览会,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积累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唯一的做法是多欣赏学生的闪光点,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多激励学生的进取心。在下一学期开学后,可举行上期材料积累优秀作品展,让其他学生借鉴。

五、“引”水入文,点拨诱导,激活作文

让学生活学活用已占有的材料,写出文情并茂的文章,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为了做好这方面的诱导启发,从提高差生写作能力在这方面,我们是这样做的:

1.搞好优秀作文示例

我在指导学生进行某一类型的作作文训练时,可选取该类型的优秀作文2-3篇,由老师朗读,学生朗读,然后由学生谈看法,再由师生共同分析特别要诱导学生认识作者是怎样选择材料,加工材料,组织材料的,使学生的大脑中贮存一个个美文例子及其运用材料的技法。

2.老师“下水”示范给学生看

对于一些比较难写的文章,老师有必要“下水”,可以给学生做榜样,学生可从中明白老师是怎样选择材料,加工材料,使用材料的,从而受到较大的启发。

3.进行现场表演,让“死”材料“活”起来

在进行这一活动时,可根据一定的文题,选择学生积累的一些材料进行分析、加工、运用。怎样加工,如何运用要让学生广泛参与进来,充分感受这一过程,从中悟出道理来。这样,一件件鲜活起来的材料,会让学生有“原来如此”的彻悟,会有“如鱼得水”的兴奋与快感。

综上所述,这是我在素质作文训练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在教改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一些值得在今后工作中继续探索完善的问题。

猜你喜欢

作文材料学生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赶不走的学生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学生写话
材料
学生写的话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