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是为了不教

2014-05-28吴彦廷

新课程·中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职业中专创新教育语文教学

吴彦廷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职业中专语文教学本身的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特别是注重知识传授,强调技能技法训练的传统教学方式与职业教育素质本位观念极不协调。当今社会,知识经济取代传统经济,原有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和高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培养符合时代要求且具备语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职业中专语文教学创新从理论到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中专;语文教学;创新教育

职业中专语文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我教,你学,我讲,你听,我出题考试,你死记硬背。”教学只教知识,只讲结论,不教方法,只要求死记硬背,求得高分,不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刻意创新。如果我们抱着“以不变应万变”的念头,用我们当年的老经验,消极应对处在知识爆炸时代的莘莘学子,显然只会四处碰壁。对于满脑子“肯德基”“因特网”“乔丹”,嘴边挂着“帅呆”“酷毙”的学生我们了解多少?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近他们,深入其中,知其所思,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最欣赏的。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即“生疑—思疑—解疑”。可见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推行创新教育,更是起始于问题,收获于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质疑,甚至鼓励他们“异想天开”,教师不仅不能求全责备,还应鼓励学生敢于突破陈规,摆脱原有知识范围和思维定式的禁锢,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重组,从而产生创造性的新发现、新设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瑞士的一位专家皮亚杰指出:“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用种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欲望”。这样,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主动参与的问题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只有实行民主的开放式教学,正确处理好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关系,以各种形式启发、激活学生思维,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才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条件,打下扎实的基础。

职专语文教学创新,我从提出问题起步。一开始,学习每篇课文,我都全面把握教材,认真设计一些问题,即先让学生生疑。例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分析王熙凤的人物形象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王熙凤的出场,叫做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说明了什么?(2)对王熙凤的肖像和服饰的描写,又说明了什么?(3)王熙凤见黛玉时的表演又说明了什么?(4)王熙凤回答王夫人的话有什么含义?然后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认真研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内容,展開讨论。然后让学生积极发言,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的回答尽管不够准确、不太全面,但已经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大都能说出一定的道理。最后我给予总结:(1)写王熙凤的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表现了她的泼辣张狂,放诞无比,说明她在贾府中的地位和身份特殊。(2)对王熙凤肖像和服饰的描写,暗示了她的贪婪和俗气,也暗示出她美丽的外表下所隐藏着的刁钻狡黠的本性。(3)见黛玉的表演,是对她内心世界的精彩描绘。作者入木三分地描绘了她善于察言观色、机变逢迎的本领,揭示了她在贾府中得宠的原因。(4)回王夫人的话,进一步说明她机变逢迎和果断能干的才能。通过以上讨论分析,学生对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就有了比较全面的把握。

又如,在学习宗璞的《废墟的召唤》一文时,我设计了这些问题:(1)题目中的“召唤”具体指的是什么内容?(2)作者是什么季节来到圆明园凭吊的?面对一片废墟,作者有怎样的情感?(3)为什么作者说历史是凝固的?(4)文章前面说“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但后文却说“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呢”?这样行文前后是否矛盾?(5)怎样理解文中年轻人的矛盾心理?接着仍然是学生认真研读课文,热烈讨论。最后大家都能较准确地把握这些问题:(1)文题中的“召唤”应该包含这些内容:生命的短暂、自然的永恒、历史的沧桑,总会令人不禁欷歔感叹,但是除了感叹,我们更应该做些什么。所以,召唤人民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作出努力,投身到建设祖国的改革洪流中去,尽每一个“我”的责任。(2)作者是在冬日去圆明园凭吊的,当时作者的心情是沉重。(3)说历史是凝固的,是因为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如石刻一般,停滞了,凝固了,而废墟象征了那段与之有关的历史。(4)前后并不矛盾。前面说的是改造历史,后面说的是不忘记历史,两者相辅相成,作者内心经历了一定的挣扎和思考。(5)文中年轻人的神态和语言,无不反映出年轻人既有责任意识,又存疑虑情绪的矛盾心理。这样,不管是学习什么样的文章,我都会设计一些问题,然后让学生读课文,讨论。最后自己解决问题。经过近两个月的练习,学生都熟悉了这种语文学习的方法,于是再接触新课文,我就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是抒情文,我指导他们抓住文眼;是记叙文,指导他们理清线索和行文思路;是小说,就让他们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是议论文,我就指导学生也抓住议论文的三要素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样又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大多能对所接触的新课文设计出一些问题。时间越长,他们设计出的问题越能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更好地理解

课文。

例如,在学习关汉卿的元杂剧《窦娥冤》(节选)时,有一个学生经过反复阅读分析,设计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根据剧情推进节选部分可分为几部分?(2)第一支曲子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3)第二支曲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引用“盗跖”“颜渊”有什么作用?(5)窦娥为什么叫走后街?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6)窦娥临刑前反复叮咛婆婆祭她,是出于怎样的思想感情?(7)三桩誓愿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8)文中的典故说明了什么?然后学生就研究讨论这些问题。其实这些都是文中的重要问题,只要把这些问题都弄明白了,课文岂不就真正理解了?

现在,我的语文课越教越省劲。由于训练有素,每接触一篇新课文,在读了几遍之后,学生个个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举手,要对课文的学习设计出一些问题。这样,学生对语文学习做到了提出问题(生疑)—分析问题(思疑)—解决问题(解疑)。同时由于我“授之以渔”,做到了语文学习的先“教”而后“少教”或“不教”,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此之外,我让每一个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好桃子”,让他们时时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我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一块闪光的金子,即使现在尚未发出光辉,但将来也一定会光彩夺目的。

(作者单位 河南省叶县职教中心)

?誗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职业中专创新教育语文教学
职业中专班主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加强职业中专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