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式教学的思考
2014-05-27鲁凤
鲁凤
摘要: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式教学有利于整合两支队伍的力量,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有利于拓展辅导员的发展空间,提升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有利于理论与实践互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诸如时间上的冲突、效果上的差距、管理上的脱离等困难和问题。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有效的培训机制、科学的考核机制和系统的运作机制,是加强和改进辅导员参与讨论式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式教学;培训机制;考核机制;运作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4)03-0190-004
一、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在讨论式教学场域中的功能耦合
讨论式教学法就是指以讨论为基本教学手段的教学方法,它是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引导下,学生就某一主题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的思维探索活动,以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从而实现教与学的互动,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寻求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1]讨论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质疑辩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同时,辅导员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这两个教育主体在讨论课的场域中实现了优势互补和功能耦合,产生了相互合作、协调一致的整体效应。
辅导员参与讨论式教学有利于整合两支队伍的力量,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的两支重要力量,在树德立人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却存在着各自为政,相互脱离的“两张皮”现象。前者以课堂教学、理论灌输、知识传授和科学研究为主,缺乏与学生个别交流的机会和共同生活的体验,因而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把握和生活实际的了解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后者以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为主,缺乏对大学生的思想困惑进行学理上解释的能力,但和学生的联系比较紧密,对学生有着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因此,吸收辅导员参与到讨论式教学中,有利于整合两支队伍的力量,将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将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辅导员对学生思想和现实状况的了解、把握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发展和课堂讨论提供更具体、更现实、更有针对性的主题和视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发挥学科优势和理论特长,指导辅导员将学生的实际问题置于不同的理论框架和学科背景下进行思考和诠释,帮助辅导员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提高他们深层次解决思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能激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又能拓展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载体,从而更加有效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辅导员参与讨论式教学有利于拓展发展空间,提升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但长期以来,由于岗位职责不明确,使得辅导员忙于一些事务性的工作,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思考学生工作的规律,也没有合适的平台去学习和分析一些深层次的理论问题,这样一来,就使辅导员的工作失去了理论支撑,流于表面,难以深入下去,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实现。而辅导员参与讨论式教学,可促使他们自觉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和研究,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和水平,使他们更好地履行对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职责。另一方面还为他们提供了理论学习和学术研究的平台,有利于辅导员将日常管理、课堂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有机整合,使之相辅相成,并成为既能教学又会管理的综合型人才,这样既调动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价值感、成就感和归属感,也增加了整个学生工作队伍的稳定性。换言之,讨论课教学为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支撑和学科发展平台,有利于提高队伍的专业素养和理论研究水平,推动学生工作由经验向科学转变,进而推动辅导员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的能力。
辅导员参与讨论式教学有利于理论与实践互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2]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实践活动,其本质特征就是它的实践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内容能否有效地贴近社会现实,能否及时解答大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能否对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普遍关注的热点、矛盾和困惑给予理论和实践的指导,帮助他们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武装自己,从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指明前进的方向。辅导员的工作更贴近学生实际、更贴近学生生活、更贴近学生思想,因而也能更多地掌握影响课堂讨论的、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有利于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讨论的切入点和重点,在课堂讨论的引导和把握上也更侧重现实意义的阐释,将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知识内容与生活内容联系起来,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避免形而上的、空泛的纯理论的说教,更容易让学生信服、接受和理解。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在这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吸收符合条件的辅导员参与到讨论式教学中,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式教学中
辅导员参与的诸多困境
一是辅导员烦琐的事务性工作与讨论式教学在时间上的冲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据此,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主要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是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辅导员的管理者角色远远胜过其教育者的身份。学校各个部门的事务只要与学生有关的,都要求辅导员组织和参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挤占了辅导员的大部分工作时间,给辅导员参与讨论课造成了很多的困扰。一方面无法保证讨论课的参加(笔者就曾经因为到外地走访用人单位而无法参加《思想道德修养》课“人生价值”一章的讨论),另一方面没有时间和精力围绕讨论主题潜心学习,深入研究,工作的绩效得不到彰显。endprint
二是辅导员复杂的专业背景与讨论课教学效果实现上的差距。 辅导员的学科专业背景复杂多样,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关联度不高,理论支持度不大,学历层次相对较低。而讨论式教学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虽然以学生的质疑、提问、交流、讨论、辩论为主,以教师的启发、指导、点拨和归纳为辅,但它又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复杂的过程。由于人的思维的多样性、差异性等特点,对于相同的问题和文本会产生不同的解读和阐释,尤其对于“90”后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理想信念薄弱,但思维活跃,求新求异,追求个性自由,喜欢以批判和审慎的态度看待问题,因而他们的思想观念也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形式,有些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有些是激进的,有些甚至是反主流的,这些不同的声音在讨论课上进行充分的交锋和碰撞,如果引导不好就会造成学生思想的混乱和价值观的动摇。如何在新时期,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内化为青年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并外化为实践行动,实现知与行的有机统一[3],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式教学要达到的主要目标。这就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除了要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广博的知识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之外,还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课堂掌控与引导的能力。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对于专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讲也并非易事,对于辅导员来说就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很多辅导员都深刻地感受到了自身能力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讨论式教学的预期效果。
三是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管理层面上的脱离。在管理层面上,两支队伍分别归属不同的部门,实行不同的考核机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归属于马克思主义学院,由教务处和学院根据教师的科研情况、学生评教等因素进行考核和评定,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教师课后和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内容。辅导员归属于学生工作处,考核的依据是以学生日常事务性管理的成效为评价标准,几乎不考虑辅导员参与讨论式教学、形势与政策课、党课等课堂主渠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效果。这种管理方式会造成两种后果:第一,两支队伍沟通不畅、协调不足。比如在讨论课指导教师的确立环节,由学生处下发通知,辅导员自愿报名,马克思主义学院再根据报名情况进行调整,最后确定参与讨论的主题,再反馈给辅导员。有的老师会提前一周和辅导员确认时间、地点、主题等相关内容,而有的老师则仅仅提前一天,这让本来基础薄弱又缺乏上课经验的辅导员常常感到措手不及,没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堂讨论的效果自然受到很大影响。第二,辅导员对以课堂为主渠道的思想政治教育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因为未被明确地列入辅导员考核和职称评聘标准中,也未建立相关的考核和激励机制,辅导员对参与此类课程的热情和动力不足,积极性也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三、提高辅导员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
讨论式教学效果的路径探析
(一)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科学设置选拔标准
提高讨论课教学质量和水平,关键在教师。因此要科学设置选拔标准,制定辅导员兼任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式教学指导教师的任职条件,建立严格的准入机制。而任职条件至少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必须头脑清醒,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具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在多元信息包围的网络环境下,在自由宽松的讨论氛围中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逐渐形成对主流意识形态、政治制度、行为规范的认同。其次,要有渊博的学识。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或相关的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从多个视角对问题进行解读和研究的能力,具备对大学生中富有影响的社会思潮进行分析、研究和引导的理论水平。最后,要具有胜任课堂教学的能力。要热爱学生,热爱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技能和方法,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能掌控课堂讨论的节奏,具有灵活应变的能力,对于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能够给予澄清和引导,尤其是一些偏激的观点和理论误区能及时进行廓清和纠正,使学生在探讨、质疑和研究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提高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辅导员要自觉融入到“学习型社会”的世界潮流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强化学习意识,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哲学、政治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课程,不断更新知识,加大知识储备,为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课堂讨论提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也迫切需要学校和有关部门搭建平台,为辅导员提供各种形式的培训、进修、深造和提高的机会。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经常举行讲座,组织教研活动,定期开展教学讨论,组织课堂观摩,开设公开课、示范课等,不断对辅导员进行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的系统培训。同时,要建立传帮带机制,为辅导员配备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带教老师,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4]此外,还要尽量挖掘校外资源,通过组织辅导员参观考察、对外交流、脱产学习、在职提高学历等形式,使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和社会经验不断增强,以提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胜任教学工作的能力以及进行课堂讨论的指导能力。
(三)形成科学的评估机制,加强对辅导员的约束和激励
并不是所有自愿报名参加讨论课的辅导员都能胜任此项工作,同时所有参加的辅导员都不可避免地面临和本质工作相冲突的问题。因此学校有必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建立一系列的考核、奖惩和淘汰机制,从制度上对辅导员参与讨论式教学加以保障,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通过学生评价、教学督导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阶段性的评估,对于学生认可的、反映较好的辅导员予以奖励,对于学生不满意的及时加以指导,限期整改,如果下一阶段评估仍然不合格的应暂停甚至取消其资格,形成一种能者上、差者下的良好局面,以确保讨论课的教学质量。此外,经评定可以胜任此项工作的辅导员要根据他们的课时数折合成对应的工作量,减少或抵充他们带班的工作量,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课堂教学上。在年终考核中,将辅导员是否具备利用课堂主渠道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作为评优、评先、评奖的重要指标,更要把辅导员的教学情况作为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条件。
(四)建立系统的运作机制,构建大德育平台,整合各方资源
首先,要广泛动员各方力量,形成全员参与的局面。除了辅导员以外,还要吸收党政干部、专业教师、海外归国人员、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参与进来,把不同的教育力量引入到讨论式教学中,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特长,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不同的教育力量相结合,与不同专业和学科相结合,与校内校外优质教育资源相结合,促进队伍的结构优化。其次,系统内部要经常性地开展交流和研讨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使不同的教育力量取长补短,相互配合,使系统发挥出最大的整体效果和协同功能,进而实现系统内部的功能最优化。再次,要搭建实践平台,指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巩固讨论式教学的成果。讨论课的所有指导老师都应该在课堂内设计实践性教学情境,在课堂外自觉地参与到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中去。通过组织和指导学生的“第二课堂”,引导学生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群体的特征,使教学内容的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讨论主题的确定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最后,建立讨论式教学的网络延展机制。互联网可以有效地弥补讨论式教学中诸如课堂时间不够、场地受限、讨论不充分等方面的不足。因此,教师要自觉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努力使自己成为虚拟群体的意见领袖。要通过开设专门网站,或者利用校园网、BBS、QQ、微博、微信、人人网等自媒体平台,将讨论课上的问题延展至网络,加强线上线下的师生互动交流,对学生进行追踪性指导,及时巩固课堂讨论的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第一课堂、实践第二课堂与网络第三课堂的联动与融合。
参考文献:
[1]张智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讨论式教学研究[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2.
[2]秦淑娟,梁存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0,(21):86.
[3]徐成钢.传播学语境下马克思主义青年化策略思考[J].江淮论坛,2013,(5):96.
[4]王民朴.对高校辅导员兼职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 2010,(6):44.
(责任编辑 梦 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