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小城畸人》中伊丽莎白自由之路的探析

2014-05-26刘晨

博览群书·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畸人

摘 要:从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的“自为存在”概念入手,指出“自为存在”可由表世界,和里世界二者共同构成。运用这一理论深入剖析《小城畸人》中“畸人”存在的本质,并进一步通过萨特存在主义核心的自由观来探析“畸人”的自由之路。从而揭示畸人真实的人生存在意义。本文主要探析作品中伊丽白·威拉尔德这一典型人物的自由选择之路。

关键词:自为存在;表世界;里世界;畸人;存在意义;自由选择之路

《小城畸人》是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全书由25个既独立成篇又相互沟通的故事构成。作者将故事背景设在俄亥俄州瓦恩堡镇,勾勒出了小镇上形形色色人物从行为方式到精神深层“怪”,在漫画般的喜剧层面之下,是流淌于作者温柔笔端的精神关怀。萨特通过他的文学作品, 鼓励人们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努力追寻生命的意义, 致使其成为二战之后存在主义哲学的标志。存在主义的核心是自由,分析对比《小城畸人》中工业化带来的世界的荒谬与虚无下的畸人勇敢做出自己的选择,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正好同萨特的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但人类必须做出自由选择的存在主义的精义相切合。其中,伊丽莎白·威拉尔德这个人物形象尤为典型突出。她的爱恨交加贯穿在故事的每个角落,本文则从萨特的存在主义视角解读伊丽莎白的三重世界和自由选择。

一、伊丽莎白存在的三个世界——存在的三种状态

本着这一概念,对于存在的认识可以从以下方式呈现:作为三个世界的“我”而存在。对于存在的三个世界的划分(现实世界,表世界,里世界)的概念源自于《寂静岭》电影中的概念划分。本文将分别从存在的三个世界探析伊丽莎白的自由之路。

1.伊丽莎白存在的现实世界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美国社会:资本主义蓬勃发展、兴旺发达,很快地便从一个农业为主的社会转变为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工业化社会。快速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带来了经济的振兴,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的巨大震荡,狂热的喧嚣之声很快便四处弥散,大家纷纷陷入了迷狂的寻梦之中。竞争的日益激烈,欲望无限延伸,也造成了人与人间的冷漠,以及自我的虚无感,人们愈发地迷失自我,渐渐坠入到虚无的世界中,失去了自我意识和存在感。

2.伊丽莎白存在的表世界

小说集的倒数第二篇《死亡》的故事,论述了伊丽莎白·威拉德,处于一种孤寂、心力交瘁的状态而死去的过程。第三篇《母亲》的故事中已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她与儿子乔治·威拉德之间的隔膜与障碍。从《母亲》中可以了解到伊丽莎白憎恶她的丈夫,并且整天在琢磨着怎样用一把裁衣剪刀杀掉她的丈夫汤姆·威拉德。《死亡》中同里菲医生交流一些生活中的感受,向他倾诉年轻时的种种记忆。伊丽莎白选择婚姻来逃避她精神上的空虚,却让婚姻彻底地改变其一生。她与里菲医生的亲密交谈而获得短暂的解脱也终止于偶然的撞破。自从伊丽莎白再也找不到可以交流的人,她内心的想法再也找不到一个为给予灵魂慰藉的安抚人。这正是伊丽莎白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中所表现出的一种非常态的存在形式。小镇中的其他的居民将伊丽莎白的这种奇异古怪的行为视为是一种畸化的现象

3. 伊丽莎白存在的里世界

对畸人里世界的分析实际是畸人被畸化的根源的分析。伊丽莎白本是一个活泼外向,思维活跃的人,最终却难逃畸化的厄运。伊丽莎白·威拉德从小缺少母爱的关怀,长大嫁给一个不能给予她真爱的旅店伙计,无法得到丈夫的爱,使他想要多次逃离这块伤心地。有了儿子后,却又缺乏与儿子的沟通交流,感受不到来自儿子的爱。所以伊丽莎白的一生是悲惨的,无爱的人生使她淡然生死,使他内心孤独缺少爱与被爱的灵魂感动。她的扭曲的内心也随着她的死亡被埋进了这片畸化了的城镇。

《死亡》中,从伊丽莎白去里菲医生的诊所寻求心理治疗一个场景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伊丽莎白的内心深处她是一个追求美,追求自由,追求幸福,追求自我存在的阳光少女的形象。然而社会传统道德和精神上的束缚与伊丽莎白的美好追求间的矛盾促使她压抑内心的冲动和渴望最终崩溃瓦解,走向死亡深渊。

二、伊丽莎白的自由选择

伊丽莎白在整个的故事中共有以下几次中要的选择:

第一次,反抗传统,追求爱与自由。伊丽莎白从小就是一个勇敢的追梦者,无论传统势力有多么的强大和顽固。为了这个梦想,她选择与戏团的成员交流,喜欢同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聊天,甚至模仿试穿戏团人员的服饰,然而这些在这个传统的小镇的居民看来是不和传统的,所以伊丽莎白遭到了人们的非议和嘲讽。但是她仍然在坚持她的追梦,因为这些艺术与精神上的财富已经被当时的人们所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对金钱的追逐和名利的追捧。而伊丽莎白却在默默地捍卫这篇仅有的精神净土,不能不说她的选择真的是自由无畏,大胆豁达。

第二次,在第一次的选择失败以后,紧接着伊丽莎白迎来了她人生的第二次重大的抉择,她嫁给了不她并不喜欢的汤姆威拉尔德,即使在她父亲临死之前,已经给了她另一个选择,但是伊丽莎白拒绝了,她试图通过这段婚姻改变她那孤独无爱的人生,但是她再一次面临着选择的失败。婚后她并没有收获到甜蜜的爱情和真正的理解,取而代之的是更深的孤独和失望。然而她敢于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站在马车上那对自由歇斯底里的呼喊证明着她的存在。

第三次,在《死亡》一章节中伊丽莎白把里菲医生当作慰藉她孤独心灵的爱人,享受着这份平等,理解,温馨的爱情。她找到了她寻了一辈子追寻的真爱,从中学到了对爱的态度和感悟。

第四次,当伊丽莎白面对着死亡,她做出了她人生中的最后的一次的抉择。面对死亡,没有常人的恐惧惊慌,而是淡然面对,甚至将死亡当作自己即将要去见到的爱人,是什么赐予了伊丽莎白这样如此巨大神圣的力量,是她对自由和爱的极度的渴望和追求。她伸开双手拥抱死亡,因为在她看来生命是没有尽头的,实现人生存在的价值才是永恒。

三、结语

正如文中所讲,“死亡”成为伊丽莎白企盼的归宿,也即她的未来”死亡是另一种生存状态,并不可怕,也不是绝望,而是另一种超越自我的手段”。。伊丽莎白威拉尔德冲破了存在的三重世界,敢于反抗传统冲破现实,当“死亡”拥抱她时,她拥抱到“自由”,实现了自己永恒的存在价值。

作者简介:刘晨(1988-),男,山东泰安人,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畸人
畸人青藤——徐渭书画作品展
晚明畸人文化及其成因
《庄子》视野下的德形关系
——兼谈晚明的畸士文化
晚明的畸人文化及成因
畸人意象与庄子创作
浣溪沙·无题
时代与命运的悲怆
建构“孤独”
英美恐怖影片中的畸人形象
《庄子》畸人意象的思想内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