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新平县民族广场舞的文化研究

2014-05-26郑玲玲

关键词:新平县参与者广场

郑玲玲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体育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化需求日益丰富,广大群众对健康的认识和参与健身的意识增强,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全民健身活动的高潮。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娱乐生活方式,民族广场舞应运而生,成为民众健身、娱乐、休闲的一种生活方式。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县城居民的民族广场舞依托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根据自身民族的文化特点编排若干套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广场舞,深受当地群众喜爱,迅速地发展成为该地人们主要锻炼的方式之一。

广场舞蹈是一种通常在广场上开展的以歌舞形式呈现的具有开放性、自娱性和广泛的群众参与性以及大众化的节奏韵律感和艺术美感的舞蹈样式。①叶钰海:《体育舞蹈的美及美育》,《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期。民族广场舞是一种表演形式,在广场舞蹈中所占比重较大。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广场舞蹈形式,主要分布在乡村或者少数民族地区。这些舞蹈分别产生于各民族独特的生活和生产历史过程中,因为生存空间的差异,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不尽相同,造成了各民族传统舞蹈中既有相同或相近的文化元素,同时又都各具自己民族的特点。而且自产生以后,往往按照自己民族独有的文化发展方向,不断地演变,因此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点。

从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角度来说,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外部力量的推动,而是取决于文化拥有者的民族文化自觉意识。自觉性是指个体自觉自愿地执行或追求整体长远目标任务的程度,其外在表现为热情、兴趣等,内在表现为责任心、职责意识等等。对此,费孝通先生在1997年提出了“文化自觉”的概念,并进行了扼要概括:“什么是文化自觉,就是说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清楚明了,明白它的来源、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其发展趋势,并对文化转型具有自主能力,以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②费孝通:《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性》,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

正是因为文化自觉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问题,因此,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高民族自觉性,应该把握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站在民族文化自觉的角度,重构民族文化,传承文化使命;二是怎样跳出民族自觉的局限,用更宽广的视野和更辽阔的心胸来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明确了这些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当下兴起的民族广场舞在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中应该具有的作用问题。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新平县城民族广场舞的情况,笔者采取了结构访谈和半结构访谈结合的方法,对参与者以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中共投放了300份问卷,收回280份,回收率93.3%。收回的问卷中有效问卷269份,无效问卷为11份,有效回收率96.1%。

1.参与者的个人情况统计 (民族、年龄、职业、进行锻炼的频率)

民族广场舞的参与者中,人数最多的是当地少数民族中老年人 (48.3%),他们大多是离、退休人员,每天都参与民族广场舞和每周差不多5~6天进行民族广场舞锻炼的人数最多,运动强度比较适中。

2.参与民族广场舞的主要原因

表1 参与民族广场舞的主要原因

69.2%的参与者是本地区少数民族,大多数人认为参与本民族或少数民族舞蹈活动有亲切感,因为大家对这些舞蹈从形式到内涵都比较熟悉;另外有一定的健身、娱乐功能;还有一些觉得人多好玩、音乐好听和舞蹈动作好看。另外30.8%的参与者大多数是本地居住的汉族,但他们已经适应本地少数民族民俗民风,能够很好地融入到民族广场舞当中,他们对民族广场舞的舞蹈及音乐有较浓的兴趣。上述数据说明民族组广场舞在新平县有较好群众基础,虽然参与者参与民族广场舞主要以本地少数民族为主,但已经吸引了一部分的本地汉族参与到其中,愿意并积极投入到民族广场舞的活动中去。

3.对彝族、傣族民族舞蹈的喜爱程度

88%的参与者了解彝族、傣族舞蹈特点与风格,能够很清楚的介绍出彝族、傣族的民族舞蹈,对彝族、傣族的舞蹈有民族自豪感,喜爱和认同;其他的受访者更偏爱现代的外来舞蹈。说明大部分人对本民族文化产物具有认同感和自豪感,其潜意识中存在有较强的民族文化自觉性;有少部分的人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对本民族文化没有正确的认可和认同。

4.对彝族、傣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表2 彝族、傣族传统文化调查

63%的人对彝族、傣族文化有一些了解;26%的人有一定的认识并愿意做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参与者大多数是在参与民族广场舞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聆听编舞老师和指导老师的讲述来了解彝族、傣族文化,其次也通过翻阅一些书籍和政府公益活动去了解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这说明通过开展和参与民族广场舞活动,有益于弘扬民族文化,对民族文化自觉性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5.参与民族广场舞训练是否能对民族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认识?是否有意愿通过参加民族广场舞来宣传民族传统文化,使更多的人加入进来?

表3 民族广场舞对民族文化理解程度调查

表4 宣传民族文化意愿调查

由表3可知,36%的人认为参与广场舞训练对了解民族文化有一定的帮助。从表4中可以看出,46%的愿意通过参加民族广场舞来宣传民族传统文化,更多的人认为与自己关系不大。首先,民众对民族传统文化了解不多,对民族广场舞舞蹈动作及音乐的理解不够,因此不能让大多数民族广场舞的参与者通过参加民族广场舞活动而对民族文化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其次,大多数少数民族群众并未看重自己的文化,对于如何保护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并没有更多的思考,缺乏传承本民族文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说明民众对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意识不强,因此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识亟待加强。

6.影响民族广场舞活动的因素

表5 影响民族广场舞活动推广的因素

表6 影响民族广场舞活动的主客观因素

一方面,由表5可知,从影响民族广场舞运动推广的因素上分析:有42.6%的人认为是有关部门组织力度不够,经费不足;36.2%的人认为对民族文化宣传力度不够;16.5%的人认为民族广场舞运动缺少专业老师进行讲解培训;另外还有4.7%的人认为还有其他原因。大多数访谈对象都提出希望有关部门能解决他们跳舞时场地问题、公共厕所不方便等问题。

另一方面,由表6可知,从民族广场舞参与者的主客观因素分析:42.3%的参与者认为工作忙没时间,认为家务忙的占24.6%,认为是场地因素的占17.8%,仅有15.3%的参与者认为没障碍。说明大部分参与者所受影响都是外在的客观因素,并不是主观上的原因。在访谈过程中发现,每一个被访谈的参与者都提到跳民族广场舞可以使他们很开心,即使天气不是很好,他们也会坚持活动。

对调查所获得材料的综合和分析表明,新平县城民族广场舞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新平县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底蕴深厚的花腰傣文化资源,抓住了玉溪市把新平县作为西线发展的有利契机,以广场舞为媒介大力宣传和发展民族文化,致力于提升民众的民族文化自觉性。目前,新平县下属的6镇6乡有五十余个成规模的群众激情广场,活跃在民族文化广场、小舞台广场、小漠沙广场和龙泉公园的广场舞团队就有二十余支。夜幕降临时,人们活跃在新平县的各个广场、公园中,为新平县注入了活力与激情。

民族广场舞活动是新平县城广大群众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其参与面之广、积极性之高、活跃程度之大是别的运动项目无法企及的。新平县城区民族广场舞参与人群年龄段呈多层次的态势发展,中青年参与者不断增多。参与广场舞锻炼的群众对当地彝族、傣族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及认识,对民族广场舞的舞蹈动作编排和舞蹈音乐都较为满意,并且认为通过一段时间对民族广场舞的锻炼,可以加深对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的感受或体会。但是,现阶段的活动除了人员比较密集的地方每天有文化馆的专业老师进行指导外,其他地方的活动大多缺乏专业的组织和指导。同时,由于对民族广场舞的宣传特别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民族广场舞活动的参与者中有很多人对民族传统文化内涵了解不足,再加上场地设施不够完善,组织者多数凭兴趣和爱好组织参与者进行练习,锻炼科学化水平不高以及经费不足等,这些都是不利于民族广场舞活动长期健康发展下去的,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及时加以解决。

每个民族的舞蹈都有其各自独特的文化底蕴与表现特点,新平县民族广场舞的编排充分吸收并体现了当地花腰傣和彝族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习俗和文化特色,因此该县的民族广场舞蹈上就表现出地域以及民族特色浓郁、与其他地区和其他民族广场舞迥异的舞蹈风格正如大多数其他地方一样,新平县民族文化传播中存在着渠道狭窄、普及使用范围不宽等问题。而且地方有关民族文化的记录和书籍缺乏,当地民族文化相关的传承人大都年事较高、相继辞世,造成了民族文化传承人断代的危险。在文化认知上,一方面是当地部分少数民族群众并未看重自己的文化,对于如何保护和弘扬本民族文化没有深层次的思考,失去了文化传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一些所谓的文化产业人没有很好地挖掘利用本地区的民族文化,在开发中难免违背文化发展规律,过分注重商业利益,不注重文化保护,导致了许多伪民俗,假文化的出现,严重伤害了拥有民族文化的人们的民族文化情感,造成了民族文化认知上的误区。

同时,民族文化专业人才奇缺,导致该地民族广场舞没有形成固定的社团和专业规范的组织机构。许多民族广场舞的组织者自身就存在对民族文化认识不足局限,他们往往更偏重于动作的美观和健身性,使得舞蹈透露的文化浓度和民族文化感染力欠缺。

当地有关部门对于这种新的文化娱乐生活方式尚未给予相应的重视,在民族文化建设方面投入的经费有限,使得当地的民族广场舞活动没能形成一定的规模,大多数民族文化工作者因为对本民族文化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导致他们自身的民族文化情感淡漠,直接影响到对本民族文化的宣传和弘扬。

有关公权保护、地域文化保护和知识产权保护关系尚待完善。按文化保护的理论和规律,民族文化的保护应当由创造这一文化并拥有这一文化资源的地域和群体来保护。但是,就目前情况看,该地文化保护主要还是通过政府政策实施保护,当地的社会团体和个人缺乏对自己文化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甚至不愿意提供自己拥有的民族文化资源参与保护。

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应该从下述几个方面入手,合理处理民族文化在健康发展和传承中面临的问题。

首先,改变文化认知观念,做到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并重。正确处理保护与传承、开发与利用的关系,以开发促传承,以利用促保护。为此,要充分尊重当地民族的文化情感,唤醒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觉意识,保护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激发他们创造和保护自己文化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更好地保护、传承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

其次,应该科学地制定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建设规划。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建议制定新平县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建设规划,分步组织实施,并出台相关政策,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民族传统文化的作用,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第三,要立足于加强民族文化工作机构与民间机构的建设。建立健全各级民族文化工作机,壮大民族文化工作队伍;在各有关乡镇、村设立民族文化传习所,鼓励和激发民间机构保护民族文化热情,搞好民族文化传承;以优惠政策鼓励建立民族民间文艺团体,以民族广场舞为切入点,带动建立更多形式与种类的文、体活动,激励文艺工作者到民族民间,在挖掘、保护、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文艺创作,传播民族优秀文艺作品,帮助培养民族文化艺术人才。

第四,充分利用网络作为宣传载体,创建新平县城区民族广场舞QQ群或者开通有关民族广场舞的微博,通过网络媒介第一时间发布一些广场舞相关的知识、音乐、视频、培训和比赛动态等,让民族广场舞文化广泛宣传,同时增进团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各电台各媒体也要学习其他电台媒体大胆创新的发展思路,加大对民族广场舞的宣传力度,打造特色鲜明的民族广场舞节目,以民族广场舞为外在表现形式,使更多的人了解并意识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第五,加大民族广场舞的培训,增加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数量。不断丰富民族广场舞的培训内容,以当地民族特色为主要创编思路,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定期推出针对不同人群民族广场舞的规定套路,通过培训班的形式进行推广,提高民族广场舞活动点骨干人员的教学能力、动作编排技巧和音乐剪辑等能力,推动城区各个民族广场舞团对的发展。

第六,设立民族文化工作专项经费,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应设立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经费,并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各级文化和民族工作部门应当设立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专项经费,真正做到民族文化工作“认识有位子、财政有盘子”。

第七,对于新平县民族广场舞蹈资源开展全面的摸底调查,作深层的梳理和辨析,进一步挖掘民族广场舞舞蹈资源潜力,并着力探索新的广场舞蹈,强化地域特征。深入了解人文背景,在此基础上加工凝练而成的舞蹈,才能为当地群众所认同,才会有自身的特色,才有发展前景,才能广泛流传。

新平县在歌舞方面有它独特的优势,未来新平县民族广场舞的发展应该特别重视民族性和群众参与性这两个基础特征。在注重民族文化积淀的同时,坚持走“群众性”的发展道路,不断扩大、增强民族广场舞存在的基础和传承的动力,同时努力丰富、提升民族广场舞的内涵,推动民族广场舞取得真正的突破。借助于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学者的研究与推介、创作者的理念求真与实践创新、我们相信新平县广场舞的发展一定能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猜你喜欢

新平县参与者广场
布鲁塞尔大广场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台胞陈浩翔:大陆繁荣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在广场上玩
新平县总工会:医疗互助暖人心
浅析打破刚性兑付对债市参与者的影响
广场
新平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思考
新平县山地鸡养殖发展的思考
新平县生猪屠宰检疫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