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女生上向流动的限制与突破
2014-05-26李洁,石彤
李 洁,石 彤
(中华女子学院性别与社会发展学院,北京 100101)
一、研究背景
社会流动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群体,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或社会阶层的变化。一个相对开放和公平的社会,应当给身处所有社会阶层的人提供一种上向流动的机会,从而确保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高等教育机制是现代社会为人们提供上向流动的重要社会设置。公平社会应当确保高等教育机构向所有人敞开大门,并确保所有个体能够公平、公正地享受各种教育资源和机会。事实上,教育公平问题已经成为国家高度关注和着手解决的工作之一。于2013年5月15日召开的李克强总理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要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将2012年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1万名重点高校招生计划增至3万名,使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惠及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的农家子弟。
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高等学府的大门,在校专科生、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中女性的比例已经和男性基本相当①依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统计数据。。但是,女性高校入学率总体比例的上升并不意味着女性中的所有群体都获得了与男性相当的受教育机会;同时,进入高等教育机构本身也并不能确保所有的女性群体都获得了相似的上向流动机会。在本文中,笔者将研究着眼点放在女性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来自低收入家庭的高校女生,考察她们在获得高等教育机会和在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的现实处境,以及如何发挥这一群体的自身优势,打破固有社会结构带来的种种限制,以获得更好的自我发展与上向流动的机会。
二、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数据来自于全国第三期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调查工具是《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之大学生典型群体调查》。问卷调查于2011年4~7月在北京、西安、银川、南京、武汉等五个城市共计十五所大学进行,共回收有效问卷5031份,其中男性2477人 (49.4%),女性2544人(50.6%)。本研究还采用深度访谈法收集资料,共计收集个案32人次,从而能够更深入地把握高校贫困女生群体的现实 (社会)处境和发展状况。
本研究中的“高校女生”是指国家统一招收、全日制在读的高校女性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贫困高校女生”是指高校女生群体中家庭年收入显著低于平均家庭收入水平的高校女生。具体对应的筛选指标是《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之大学生典型群体调查》问卷中第18个问题,即“与其他同学相比,您的家庭经济条件”一项中选择“很不好”的人群。共筛选出高校贫困女生107人,占女生总数的4.2%;高校贫困男生145人,占男生总数的5.8%;总计高校贫困生252人,占被调查者总数的5.0%。
三、高校贫困女生上向流动的阻碍性因素
通过对高校贫困女生与一般高校女生、高校贫困女生与高校贫困男生之间的比较分析,揭示这一群体在获得高等教育机会上的特点,以及在高等教育过程之中所处的家庭、学习和劳动力市场环境及其自身表现。
(一)家庭经济因素影响高校女生的入学机会
尽管近十年来,女性的高校入学率从总体上而言已经接近男性,但在总体比例相当的背后还隐藏着一些女性群体的较低入学率。刘云杉等学者以北京大学为例,将这一进步界定为“有限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录取的新生中男女生人数比例均衡的事实背后是明显的阶层分离①刘云杉,王志明:《女性进入精英集体——有限的进步》,《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女性比例明显少于一般家庭的女性,以及同样来自低收入家庭中的男性。正如荀振芳等学者提到的那样:“在家庭经济困难或各种因素无力支付孩子受更高教育的情况下,女性总是首先成为牺牲品,处在与男性相比更加不利的地位②荀振芳:《普通本专科教育发展性别分析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前沿报告》1998年第146页。。”
图1 分性别看各学历层次中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所占的比例 (%)
本次调查研究的数据也显示了相似的结果,并进一步指出: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女性不仅在入学机会上显著较低,而且高等教育学历层次愈高,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女性接受相应教育的机会水平愈低。从图1中可以看出:来自低收入家庭的男性在各个学历层次中都维持在6%左右;而同样来自低收入家庭的高校女生,在本科阶段只占4.9%,到硕士阶段和博士阶段进一步缩小到3.7%和2.3%。换言之,高校女生的入学机会受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更为明显,她们是一个对家庭收入状况更为敏感的群体。学历水平越高,女性接受相应高等教育的机会越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女性同样对自己的学历发展有较高期待。调查数据显示: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女性以本科学历作为自己期待的最高学历的人数只占1.9%,高达43.0%和34.6%的人都希望自己能获得硕士或博士学历。这一结果与一般高校女生的学历期望基本一致(本科:4.8%,硕士:41.6%;博士:34.9%)。然而现实生活的压力往往让她们最终放弃了通过学历教育实现社会流动的想法:
“就是这学期的时候,因为我们就要交学费了,就不会像下学期来的时候只会带一点生活费那样会比较轻松,所以我就推迟了很多天来学校,就是因为学费还没够。我妹妹也读大学,我也读大学,就学费不够。…… (家里)就借钱什么的,挺复杂。我当时就说要不我就不读了啊,反正我都体验过大学生活了,就让我妹妹去读吧,她也没读过大学。我妈妈就说,你才好笑,以前家里很穷,非常非常穷的时候,吃土豆的时候,还不是养一堆小孩都养活了,现在你看我们又不愁吃,你还怕什么,我妈就是这样说,怕什么。…… (关于考研)以前想过,现在就不想了,考什么研,赶紧出来工作吧。”(个案编号:161lj08)③此编号是本课题调研时所采用的编码,前三位数字是学校和性别编号,中间的字母是访谈员姓名缩写,最后两位是被访者编号。此个案是“个案八”、文中后面出现的还有“个案九”、“个案十二”和“个案十三”的访谈资料。)
在此个案中,尽管被访者自己也曾经有过继续深造的想法,但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不佳,又有多个孩子在上大学,考虑到父母养家的难处,被访者自己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打算,希望尽快进入劳动力市场回报父母。
(二)贫困女生面临着父母高期待的压力
即便一部分贫困女生幸运地得到家庭或社会的经济支持,步入高等教育机构,但是她们身上往往背负着家庭成员的巨大期望和家庭责任。调查数据显示:来自低收入家庭的高校女生更多地承受着来自父母对自己事业发展的期望。例如:在家庭收入很好和较好的人群,有24.3%的父亲对女儿的事业发展有很高期望;在家庭收入一般和不太好的家庭中,选择此项的比例分别为15.5%和21.5%;而在家庭经济条件很不好的家庭中,则有高达32.4%的父亲对女儿的职业发展有很高的期望。类似的,在家庭收入很好或较好的人群中,有17.2%的母亲对女儿的职业发展有很高期待;在家庭收入一般和不太好的家庭中,选择此项的比例分别为14.5%和18.8%;而在家庭经济条件很不好的家庭中,则有高达29.9%的母亲对女儿的职业发展有很高期待。
然而近年来,在就业形势整体紧张的趋势下,高校女生就业难的现象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并且在步入人才市场的过程中,高校贫困女生所占有社会资本和符号资本也显著低于其他高校学生群体 (这一点在后文中还将涉及),因而这一群体在实际的职业发展道路上可能会面临着更大的现实压力和限制。这就提醒广大研究者需要注意到来自低收入家庭的高校女生往往面临着家庭对自己职业发展的过高期待和自己所处的现实发展环境之间的巨大差异造成的心理压力。
在调查工具中,有一组由8个问题组成的心理健康状况量表,其得分范围在0~24之间,得分越高说明焦虑情绪越严重,反之亦然。调查结果表明:来自低收入家庭的高校女生在心理健康量表上的得分均值为9.84(SD=5.20),不仅远高于一般高校男生 (均值=6.21,SD=4.32))和高校女生(均值=7.78,SD=4.81)的水平,而且也同样高于高校贫困男生的得分 (均值 =7.12,SD=4.69)。其中,高校贫困女生中同时承担着父母双方巨大期望的人群在心里健康量表上的平均得分高达10.73(SD=5.68),远高于一般高校学生的水平,已经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焦虑情绪,需要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访谈材料进一步揭示:低收入家庭父母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女儿的期待不仅是事业发展上的,还包括对其婚姻状况的期待。“(我妈妈要求我找对象的时候,对方)家庭条件一定要比我们家好。因为我自己体会可以感觉得到,如果两个家庭都很差的话,将来负担会更重。我现在就觉得自己压力挺大,家里边现在就净指着我,将来我还要养家糊口。我们家就有一个大学生,算是不错了。(整个大家族,包括叔伯家)其实对我抱的希望还是挺大的,有压力。(找对象)不一定 (要求)你们百八十万,但是怎么着也要比我们家好一点。比如两个家庭都很困难的话,可能我们两个在一起,自己的生活都解决不了,那怎么 (照顾)这么一个大家?”(个案九)
在这个个案中,由于被访者整个大家族都在农村务农,只出了被访者一个大学生,所以整个家族都对她有极高的期望,希望她在大学毕业后能担负起照顾和提携整个家庭的责任。而被访者自己也意识到这对她以及她未来的小家庭而言都是一个极大的经济压力,所以被访者的母亲和她本人都希望在婚姻市场上能嫁入一个经济条件更好的家庭,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出生家庭的经济面貌。可见,不论是在事业发展还是在婚姻状况上,来自低收入家庭的高校女生往往承担着父母乃至整个家族的高期望。而当这种家庭期待一旦远高于这一群体的现实处境时,责任就可能变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反而不利于高校贫困女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三)学习成绩较好,但也存在一些劣势项目
令笔者印象深刻的是:总体而言,来自贫困家庭的女生自强不息、勤奋努力,克服各种物质经济条件上的不利因素,在学习成绩上获得了不错的表现。来自贫困家庭的高校女生考试成绩优秀的占25.2%,成绩在一般以上的占65.4%;在综合测评成绩上,高校贫困女生获得优秀的占23.4%,在一般以上的占57.0%,不仅好于一般高校女生的表现,并且显著高于高校贫困男生的学习表现(具体见图2所示)。
图2 高校贫困女生与其他群体的学习表现比较示意图 (%)
在能力自评得分上,来自低收入家庭的高校女生也表现出一些自己的特点。42.1%的高校贫困女生认为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强于一般同龄人的水平,一般女生群体中选择这一项的比例为33.7%,高校贫困男生选择这一项的比例也是42.1%,一般男生群体选择这一项的比例为38.5%。61.7%的高校贫困女生认为自己有较强或很强的自我管理和控制的能力,一般高校女生中选择此项的比例为55.0%,高校贫困男生中选择此项的比例为57.3%。
但是高校贫困女生在学习态度和能力上也存在自身的一些劣势项目。例如自己对计算机水平的评价明显偏低,只有9.4%的人认为自己强于一般同龄人水平,一般女生选择此项的比例为19.9%,高校贫困男生选择此项的比例为18.1%,一般男生选择此项的比例为28.3%。可见,高校学生计算机水平的高低往往与家庭经济条件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这可能与收入水平较高、文化资本充裕的家庭更早接触计算机使用有关。访谈中,一位女生这样说:“我们那边是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每周去乡中心小学上半天计算机课,不过基本就是自己玩游戏,熟悉画图等小软件。中学、高中都有开设计算机课程,但是不规范,多是学习一些办公软件。网络检索技能和视频剪辑、PS等计算机技能就比较差。高考填报志愿时,我需要上网检索一些信息,但是发现自己根本找不到自己想要的,而且也不知道如何有效检索。”(个案十二)
此外,来自低收入家庭的高校女生在创新能力上自我评价也较低,只有18.7%的贫困女生认为自己有很强或较强的创新能力,而选择此项的一般女生占25.2%,选择此项的高校贫困男生比例为28.3%。大学生创新能力往往是与他们生活经历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密切相关的,正是在各种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高校学生才可能扩大视野、接触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从而给创新精神和能力奠定重要的框架基础。然而,来自低收入家庭的高校女生往往在接触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和生活方式上存在着经济与社会网络关系上的屏障。
“我参加了去年学校组织的贫困生暑期实践项目。这个项目是由我们学校的行政科直接和对方市级妇联安排的活动,整个活动安排得非常紧凑,包括进行各种调查,参观福利院以及当地的一个大型企业,还有其他很多活动。那个企业是菏泽市一个非常大型的企业,我看有很多国家领导人,温家宝总理啊,都去参观过。这个企业的董事长直接和我们座谈,他的很多想法,还有理念,……我觉得都挺好的,对我很有启发。……我们班的** (同学名)也去参加类似的实践活动了,但是她就是通过父母的关系进去实习的。如果没有学校组织这样的活动,我想我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个案十二)
在这一个案中可以看出,正是学校提供的暑期实践计划,让经济资源和社会资源相对薄弱的高校贫困女生能够参与各种形式多样的社会调查和参观访问,接触到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并在此过程中开拓视野、丰富见闻、锻炼能力。正如已有研究所指出:“高校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举措。①刘学忠:《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学校的这种引导活动对于社会关系资源相对薄弱的贫困女生群体而言,更显得至关重要。
(四)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地位及群体特征
劳动力市场是衔接高校女生从学校步入社会的重要环节,作为高等教育培养的“出口”,就业状况直接影响高校女生能否通过高等教育的渠道真正实现身份和职业的社会流动。在当下总体紧张的就业形势下,来自低收入家庭的高校女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首先,尽管国家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和促进高校女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然而在现实的就业市场中,仍然存在着各种或明或暗的性别歧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有求职经历的高校女生中,四分之一曾经遭遇过性别歧视 (25.0%),还有接近四分之一的应答者不确定是否是由于性别歧视的原因导致求职失败 (21.4%),只有一半左右的高校女生明确表示在求职过程中没有遭遇过性别歧视 (53.6%)。其次,在步入人才市场的过程中,相比于来自其它中高社会阶层的高校女生,来自低收入家庭的高校女生能够从家庭渠道获得的经济和社会资本往往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增加这一群体的就业难度。
来自低收入家庭的高校女生在职业准备方面也表现出自己的一些群体特点,1.具有较高的职业驱动力。有更多的贫困女生认为“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对我来说至关重要” (89.6%),不仅显著高于一般女生群体中赞同这一说法的比例(83.2%),甚至还高出一般男生群体 (85.7%)和贫困男生群体 (84.7%)中赞同这一说法的比例。可见,绝大部分来自低收入家庭的高校女生都迫切期望通过工作中的成就感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具有较高的职业发展驱动力。
2.在职业规划上缺乏指导。有62.3%的贫困女生还缺少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明显高于一般女生 (44.9%)和同样来自低收入家庭中的男生(46.5%)的比例。这表明:对高校贫困女生而言,她们很容易处在对工作成就感的巨大渴求和对职业规划措手不及的矛盾中迷失自己的选择,因而迫切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和指导教师悉心指导和帮助。
3.兼职工作主要局限于次级劳动力市场。调查数据表明,有相当数量的高校贫困女生有过找工作或兼职经历 (78.5%),高于一般女生(71.0%)、一般男生 (65.2%)和贫困男生(76.6%)中有过找工作和兼职经历的比例。访谈资料表明:在来自中低收入家庭的高校女生中,有相当部分仍然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学业,因而不得不在学期间外出兼职。所以这部分群体往往同时面临着学业和兼职的压力,在时间和精力上都会有更多的付出。并且在大部分情况下,由于受到学历、知识水平和时间精力等方面的限制,高校贫困女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往往从事一些低层次的简单重复劳动 (如餐馆服务员、产品推销员)或强化女性性别特征 (礼仪小姐)的工作。
“从去年十一我就开始在回到北京之后就兼职,十一之后做了零 (时)促 (销)的礼仪,寒假的时候跟之我们班同学介绍去一个餐厅去兼职,寒假我就做了27天赚了2000块钱。我听我们另外一个班女生说,她去做榨汁饮料 (的兼职)。
(做临时促销的时候)个子高的就当宝贝儿,穿着好看的衣服。其实有的礼仪长的也不是好看,我也觉得不好看,主要看他们自己的要求。比如说今年我们也找这个,就有一个苏宁电器他招,刚开始招的时候说要求不是特别高,后来突然之间说三星的老总要过来,条件立马提高了好多,要1.7米以上,要头发长的,要长的特漂亮的。咱们学校报了有几十个,就面试上了3个。礼仪就是一直站那儿,站十个小时到十二个小时,至少要八个小时。去年国庆穿裙子还特别冷。
个子小的,一般就做发传单的杂事。礼仪一天我给你100多,或者200、300元。那些促销的,就是直接做促销那些人,他有一个固定,不到100元,最多70、80元,看你卖了多少,给你提成。要不是没办法的话,没人会选择兼职的,我印象中兼职的都是贫困生。”(个案九)
这个被访者给我们揭示了大部分普通高校女生的兼职状况,很多都是在从事促销、礼仪、餐饮服务员等相关行业的工作。尽管也能从这样的工作中积累一些社会经验,但是她们却很难有机会真正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并且那些传统上强化女性性别特征的工作还会强化她们对传统女性性别角色的认同——例如:“长头发的”、“长得特漂亮的”、“可以当宝贝儿,穿好看的衣服”等等,甚至还会面临着工作过程中被歧视和骚扰。
“有一次一个商场做活动,让我们当‘天使’搞促销,就是穿上白色的裙子,背后还要背上‘天使’的翅膀。这个活动还挺受欢迎的,很多人都过来跟我们合影,还有一些带小孩的家长,有些家长就让小孩摸我们背后的‘翅膀’……后来人就越来越多,有的人就趁乱摸一下……我心里就感觉很不舒服。”(个案十三)
作为缺少社会经验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年轻女大学生,她们很有可能在兼职过程中出现被欺骗、拖欠工资、性骚扰等情况。而来自低收入家庭的高校女生更有可能缺少必要的社会保护和支持,因而特别需要学校提供必要的教育指导和法律支持援助,从而确保这部分女生能够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应有的尊重和权益。
四、高校贫困女生上向流的对策
在此次调查中,笔者面对面接触与访谈了一批高校贫困女生。总体而言,这是一个自尊自强、勤奋努力、细腻敏感、希望通过教育改变自己和家庭命运、懂得感恩和体谅他人的群体。但是在现实的发展环境下,她们也的确面临着来自家庭、学习和就业市场的多重压力和窘迫。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时间紧张、疲于应对和高强度的压力是这一群体经常遭遇的情形。高校的扩招或许使得她们进入了高等教育机构的门槛;但事实上,阶级和性别因素的结合最终仍然使这一群体面临着种种现实压力和窘境,从而限制了接受高等教育对其上向流动的促进作用。针对这样的现状,提出如下对策建议,期望这一群体能够利用自身优势,打破社会结构的限制,最终实现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一)国家应进一步提高对来自低收入家庭的高校学生——特别是女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让更多勤奋好学的贫困女生能够看到更多的希望,也让我们的社会能够保持合理流动的新鲜活力。鉴于学历越高,贫困家庭女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越少的现状,还应当特别增强对研究生学历层次贫困女生的奖励和扶助措施,让有发展潜力的贫困女生不会因为经济原因失去享有现代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
(二)高等教育机构应增强和贫困生家长的密切联系:既要了解贫困生的家庭现状,并告知学校可能为其提供的必要支持和资源;同时也可以“告家长信”、增强大众媒体宣传等方式让学生家长了解目前的就业紧张局面,以及如何给子女提供一个健康、宽松的发展环境,以促进她们更好的成长和发展,而不要让这些稚嫩的心灵过早承受过于沉重的压力。
(三)高等教育机构应当根据高校贫困女生的自身特点和局限性更有针对性的提高这一群体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短板。已有研究表明:尽管工作时间过长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总体在校情况,但是有一份专业相关的校内兼职却对学生在科学专业上的追求有正面影响①Astin,Alexander,W.,& Sax,L.J.Developing Scientific Talent in Undergraduate Women.in Davis,C.et al.(eds)The Equity Equation:Women in Science,Mathematics,and Engineering.San Francisco:Jossey - Bass,1996.。考虑到来自中低收入家庭的女性更有可能因为经济的原因而放弃学业,或是在低层次的劳动力市场中缺少提升自己的机会,学校应当为这一群体提供更多的学术或就业相关的勤工俭学的机会,并帮助她们打开与中高层人才市场交流的机会让她们在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为将来的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例如,通过设立专门针对高校贫困女生的奖学金、创业机会、实践项目、培训安排和出访计划等方式,给来自低收入家庭的高校女生提供社会交往、实践锻炼、开拓视野和发展创新的机会和资源。让她们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接触社会上的各行各业和新鲜事务,并在此过程中运用书本知识展开独立思考,积极开拓进取,培养她们的自主创新精神。
(四)高校教师应更多了解和理解这一群体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中所可能具有的优势,以及可能会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对于这样一个承受多重压力的群体,应当增强对她们的关怀和帮助。发现并鼓励她们在学业和日常表现中的优势和努力;对由于非主观原因导致的能力不足或表现不佳等现象,应当帮助她们缓解心理压力,耐心细致的帮助她们一起分析和寻找原因,并最终寻求改进和突破。在访谈中笔者发现:这是一个细腻敏感并且懂得感恩的群体,他人的些许关怀和帮助都会照亮她们的内心,成为她们成长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
(五)对用人单位和社会机构而语言,也应当更好地认识到这一群体的女生身上所具有的宝贵品质和特点:勤奋、努力、踏实、懂得体谅和关怀他人、看重事业发展给她们带来的成就感等等,并在事业发展的平台上帮助她们搭建起更好的发展机会,让她们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获得自己人生发展道路上更好、更快的成长。
(六)高校贫困女生自己也应当对自己的能力和成长环境有一个更加理性客观的认识。既要了解父母养家的艰辛和不易,也要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立尊严和人格,懂得以理性、客观和长远的发展态度去平衡家庭、学业和就业市场之间的关系。既不妄自菲薄、自暴自弃;也不能盲目自大、怨天尤人,而是对自身及家庭的优势和局限有着清晰而明确的认识,并在自我肯定和努力奋斗的基础上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