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渠论道 养心溯源——访书法家徐康岩

2014-05-26殷毅

中国船检 2014年5期
关键词:点画笔法魏晋

本刊记者 殷毅

徐康岩说:中国书法是一门至高无上的视觉艺术,其最高境界为“韵”。通过研习魏晋笔法,揣摩古人书写的一点一画,可以与古人交流;中国书法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核心承载者,直接影响人的审美观与人生观。学好书法可以“知书理、通书史、晓正法、多读书、勤用功”。 正因为此,徐康岩从十几岁始,孜孜 几十年“坐拥书城”,钻研魏晋笔法,问渠论道,践行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复兴。

1

书法家徐康岩给人的第一印象且文且雅。其人文,其字雅。写字于他似乎是出于天性。还在懵懂年少时,看姑父写字,他就跟着学。没有桌子,就坐在自家的炕头上写,且写得不亦乐乎,直至写到了大学。

在大学里,节假日他去逛古玩摊点,为的是寻好画看好字。看上眼的一轴十元买回来,回学校就得省吃俭用。有一次买了三轴康有为的字画,结果一个月的伙食费没了。

于是,书艺之路上,他的起点很高,因为学的是古人真迹。在他的眼里,好字的标准就是古人写的字。日久了,他对今人写的字不感兴趣,越看越不喜欢。有人评论他的字“以传统为宗,入古极深”,大致由此而来。

十几年前,徐康岩开始在晋唐及敦煌写经小楷书体里探讨消息。其以写经小楷为表现形式的小楷作品入选《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展》,颇受称赞。采访时,记者见到他的一行书手卷《将进酒》。展卷观之,卷长10多米,字径二三寸不等。全篇结字灵动遒润,骨肉坚实,字字出笔细致腴美,未见一笔懈怠,静雅之气跃然纸上。人云:字如其人,大抵如此。

徐康岩说,我当年学写小楷迟迟下不了笔,整整看了四年。有一天,我突然看明白了:原来古人用笔锋是刀状的!原来王羲之是这样写字的!于是他开始为自己发现的“侧锋”技法之说找寻理论依据。十几年来,他日书千字、手不释卷,用心研读前代书论,书写的同时做起了学问。

古人说的“锋”就是要尽最大限度利用毛笔的特性发挥笔锋的功用,使毛笔在书写过程中的运用更合乎法则。徐康岩认为,“二王”及魏晋初唐书法最明显最高超的技术表现手段之一就是用笔以“侧”取势,铺开毫颖,万毫齐力。

于是,评论家们往往这样评论他的书法:……很突出地显示了“侧锋”的运用,点画质地“斩斫”干净,爽劲利落,厚重不腻,逐渐将魏晋初唐书法“风流蕴藉之气”化为自己的表现面目。

2

“书法”原来称作“书”,后来有了“魏晋笔法”才在“书”字后加了“法”字。书法中的“法”就是指“魏晋笔法”。魏,是指三国时期的曹魏。魏晋笔法的创始人是蔡邕,传之其女蔡文姬,蔡文姬又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后王羲之将此法总结为“永字八法”。至此,魏晋笔法已完备。因王羲之是晋人,故称此法为“魏晋笔法”。

古人写字是讲笔法的,但却密之极甚,所谓“法不外传”。徐康岩说,“书法”是详尽而确切的书法秘籍,一把金钥匙。如果我们掌握了其中的奥秘,书写就变得很简单、很便捷。一般情况下,不出几个月就可见到书之“古气”。他说,其实大家在学书法时只是不知有这个“法”,都走了弯路,指头画脚地去写一点一画,执笔也直直地不敢左右随动,这都是法外求法不入门径的结果。赵孟 说的“用笔千古不易”就是说这个法是上上法,不会改变了。

于是,创作之余,徐康岩在自己创办的问渠书院传授“书法”之道。他说,将“笔法”完整挖掘出来,花费十余年的时间,唯一心愿是打开传统经典之门,弘扬中国书法。

徐康岩的字笔力沉实、遒媚清婉、点画精绝、古淡娴雅。与之交谈,使人感到这是一个在其灵魂深处有着极其强烈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的书家。这种“情结”,是他艺术的根基。

书法是徐康岩的至爱,也是他的命运。他认为中国书法至高无上,其所展现的对作者内心的观照,为其他艺术门类所不及。“心者,人之神明。净之则明,蔽之则昏,室之则滞。”所以,我们须通过强技、博学、静养,将内心的世界跃然纸上。他说,书法与写字不同。汉字书写因为有了笔法而被艺术化,使汉字变得更美。书法的最美妙之处在于它的“韵”。“韵”者,动静交融、内敛含蓄,是一种通过笔墨的流动产生的流美。透过古人的一点一画,我们可以找到与魏晋之人进行对话的书法语言,体会当时他们内心的静美,并与他们在思想上达到对接。

在徐康岩的内心深处,更向往的是一种自然、潇洒、恬淡的境界。慕林泉而崇自然,寄清净心。他深知,如是,字方高妙而无尘。

3

中国书法虽为小技,却包含大道。小则记事传文,大则修身延年。处事为人,含容义理。楮墨之内,点画之间,牵丝映带,或阔或狭,或急或缓,或正或奇,皆由心发。心定字形,心转则形相随。徐康岩说,这些虽是千古之理,但今人尚未明晓。

徐康岩介绍说,我有个学生,二十出头。初来学字时,面有苦色,看面相即令人心生不悦。我着重对他进行静心的训练。细腻地运指催锋、基本的点画练习,要求他每个动作做到极其精微;令他专注于笔锋在纸上滑动的细节,做到心无旁鹜,树立中正大美之心。慢慢地,见他举止趋于文雅,并渐露悦色。几年过去,其字功力已很是深厚,完全变了一样人。记者在采访时,见到了他书写的视频。一招一式,俨然一个书家在做书写示范,流美欢畅。

徐康岩说,书法是能起“教化”作用的。曾经有一个学生,聪明、口才好,但性格不佳。与他在一起,别人只有听他说话的份儿。慢慢地人们对他也就敬而远之。为了改掉自己的性格弱点,他开始练习写字。一点一画的研习间,性情慢慢有了转变,再不是爆炸式的性格了。

“如今,书法爱好者越来越多,可以说现在已形成一种学书法的热潮。对此,您怎么看?”

“这是好事。书法热说明中国文化热。书法热应该是从八十年代庞中华硬笔书法热开始延续至今的。后来,有了书法家协会,有了各种名目的展览,于是出现许多书法名人。”

针对“书法是否有标准”,徐康岩说,书法家协会和各种展览一定程度上起导向作用,这样容易使大家都朝一个方向走。也就是说,引导者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当地书法水平的高低。

那么,初学者该如何学习书法?

“对于初学者,先学笔法是首要的。法者书之正道也。正则直,易则通,通则可至,至则灵妙。所以,学书法首先当学笔法,然后是综合修养的积累。”

猜你喜欢

点画笔法魏晋
品读
没落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楷书点画使转的学问
颜真卿楷书“点画”的教学课例
几多笔法写思情
张旭《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七绝·春雪
《左传》笔法
魏晋风流,纵是静坐也繁华……
美人骨——回到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