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点画使转的学问
2020-06-02吕绍明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0年3期
□吕绍明
“真(书)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是孙过庭在《书谱》中的一句千古名言。人们在欣赏楷书(古称:真书)的时候,看到的文字都是由“点画”组合而成的,看不到“使转”在哪里。《书谱解说》一书的作者冯亦吾是这样解释的:“楷书以严谨的点画为外在的形态,以提按顿挫为内在的情趣。”沈鹏《书法,回归“心画”本体》:“‘真’虽以点画为基本构成,而‘情性’靠使转,哪怕使转在真书中不占重要地位”……自古至今,类似的解说还有很多,然而各家有各家的说法难以取得共识。今特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共同探讨。
笔者认为,“提按顿挫”不能够替代“使转”来解释,“使转”也不是可有可无的“不占主要地位”。楷书的使转运笔是在点画之中线条以内的,它被墨色遮盖住了,看不见使转的行笔轨迹。但是,从它那厚重而又棱角分明的点画中你能体会到“使转”的存在。如果用“白描法”画出点画的外形轮廓,从中再绘出运笔的运作图(亦称:点画的运笔示意图),这在很多临习字帖中都有详细的解说,从图上你会看到行笔在点画中不是直来直往的,而是作“使转”运笔的。这时你会惊叹道:“原来如此啊!”这不奇怪,因为往往最简单普通的问题最容易被人忽略。若用深奥的理念来解说,不仅不能把问题说清楚,反而越说越糊涂。
楷书发展到唐代已经到达顶峰了。唐人非常重视用笔,作为组成文字的点和画,务必要求书写精到。所以唐楷的用笔“起笔藏峰,收笔护尾”,其目的是使点画丰满厚重更具神采,故有“藏头护尾,骨力内涵”和“含而不露”之称。这不仅符合唐人的审美,也符合儒家的思想。若是“锋芒毕露,瘦弱单薄”,有何性情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