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影响

2014-05-25中共长沙市委党校黄刚

中国商论 2014年19期
关键词:经理人所有权利益

中共长沙市委党校 黄刚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国有企业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与探索,众多国有企业已经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改革,成功跃进世界五百强企业的阵容之中,这在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如此,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仍是不容忽视的,需要继续对国有企业进行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对其进行不断地完善,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所以,在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尊重企业发展的规律,使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相符合,从而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把握好,对国有资产的监管体制进行逐步的完善,使得我国国有企业能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1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历史与缺陷

1.1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历史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初步放权让利,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序幕由此拉开。在这一改革理念下,所有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都是要增强企业的活力,进行“企业本位”式的改革[1]。到了1984年,国有企业做出了重大改革,从起始阶段过渡到全面展开阶段,其改革的主要内容为承包制。其基本的改革措施为展开各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大中型企业可以进行承包制改革,小企业可以进行股份制或者租赁制改革。在这一改革理念下,经济体制的改革序幕得以拉开,政企分开、经营权与所有权分开的理念得到了强化。1993年,我国国有企业再次做出了重大的改革,这次改革,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进行了明确,并旨在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使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在这一改革理念下,企业改制的试点被逐渐推开,金融、财政、外贸以及投资等多个领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革深化,有利于实施综合配套的改革方案[2]。

1.2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缺陷

1.2.1 不够健全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系

在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我国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体系不够健全,而且很多人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尤其是在进行改革的时候,政府只会将一些薄利亏损的企业转让出来,而将具有较强营利性的企业继续保留下来[2]。这样,要进行国有企业的产权让渡便非常困难,再加上企业没有将良好的出售时间把握好,使得我国国有资产产生不了良好的流动性。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资产要想达到其保值增值的目的,就一定要进行流动,而国有资产产生不了良好的流动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就是资产的损失[4]。这样,国有企业资产的流失是十分严重的。

1.2.2 不够完善的国有企业内部管理监督机制

在实际的改革发展过程中,我国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不够明确,使得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难以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来,尤其是实施现代企业制度后,因为进一步地对经营权与所有权进行了分离,职业经理人实际控制着企业的经营权。所以,要想对经理人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激励与监督,这对于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不够明确的国有企业所有权主体,董事会对经理人的监督与制约以及董事会与股东委托代理关系的作用都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在某些企业还存在经理人与董事长为同一人担任的现象,这样,权利便高度地集中在一人的身上,要想经营的决策具有科学性是十分困难的。

2 国有企业改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2.1 短期利益污染环境,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

国有企业通过不断地改革与发展,使得不同的利益群体在企业内部产生出来,而这些利益群体对利益的诉求都是不同的,每个群体在诉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时候,会影响到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使其难以进行协调,从而出现经营困难等问题。比如股东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就会通过董事会施加一定的压力给经理人,这样经理人就要为股东服务,帮其谋求利益。在这样一种状况下,要想达到各方追求的利益最大化需求,并对其进行协调,很多企业的经理人都会选择短期利益,对短期内的收益回报展开盲目的追求,甚至为了达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不惜将牺牲环境作为代价。长此以往,环境遭受污染的程度就会越来越严重,当生态遭到破坏之后,将会阻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2 私有化浪潮在经济中出现

通过国有企业的改革,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逐渐分离开来,经理人管理,董事会决策。在这种两权分离的体制下,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也使得企业的经营决策更具有科学性;但是,在这种体制下,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出现了多元化的现象,导致我国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降低。另一方面,从最初开始,我国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因为不够明确,使得市场上出现了将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改革,通过这一改革,虽将国有企业所有权不够明确的问题解决了,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体制也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冲击,极有可能对我国国有经济的生产力产生极强的破坏作用,非常不利于将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长此以往,将阻碍并制约我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2.3 流失的国有资产使得经济不够稳定

自1993年以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然而就现代企业制度本身来说,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是其最大的特点。我国国有企业具有国家参与与控股的特殊性,有效的治理机制难以在国有企业的内部形成,使得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出现主体缺位的情况,国家控股与国家投资的企业在维护自己权益的时候,没有自己人格化的代表。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就会出现大量流失的现象,同时也会让国有企业在市场上难以进行投融资,企业也不能投靠有效的市场条件使得自身得到长足的发展。比如,从表1中不难看出,在市场上国有资产要想转让便较为困难,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从而不断降低国有企业的价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会阻碍国有企业的发展脚步,从而对整个经济形势的稳定产生较大的影响。

表1 部分国有企业2008~2010年度国有资产运营情况表(单位:亿元)

3 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之所以要进行改革,主要是想从整体上提升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而非要将其牢牢地掌控在国家手中。所以,国有企业在进行改革的时候,首先要对全体劳动者的所有者地位进行明确,将企业内部的民主权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从而将其扩大到公有制的范围内,对“私有化”的观念进行淡化。这样,劳动者的素质技能与生产的积极性就能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有利于改进与提升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

[1]孟建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优做强国有经济——省委书记孟建柱在全省深化经济体制暨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会议上讲话摘登[J].当代江西,2011,5(08).

[2]梁增跃.浅析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J].东方企业文化,2014,2(02).

[3]路卫江.心系群众鱼得水——浅议国有企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活动的必要性[J].东方企业文化,2014,1(02).

[4]张梅爱.关于国有企业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思考[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报,2010,12(04).

猜你喜欢

经理人所有权利益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所有权概念有体性之超越及其体系效应——以析评Ginossar所有权理论为视角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
所有权保留制度初探
论所有权保留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调整要十分注重“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