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2014-05-22于洋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相关性脑梗死

于洋

【摘要】 目的 研究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 为脑梗死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09月~2013年10月66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其进行临床分析, 并将其作为本研究的实验组, 选择同时期66例身体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 测定两组叶酸水平及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研究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结果 实验组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16.12±3.55)μmol/L VS(10.06±2.10)μmol/L, P<0.05], 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水平呈负相关, 与年龄呈正相关, 男性脑梗死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女性(P<0.05)。结论 性别、叶酸水平影响着高同型半胱氨酸,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临床应充分重视。

【关键词】 脑梗死;高同型半胱氨酸;相关性

脑梗死为脑血管疾病, 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 近年来, 脑梗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脑梗死给患者的生活治疗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有研究指出[1], 脑梗死的发展与高同型半胱氨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本文将其展开研究, 为脑梗死的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09月~2013年10月66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将其作为本研究的实验组, 共有男性患者46例, 女性患者20例, 年龄54~76岁不等, 平均(61.2±2.5)岁, 经颅脑CT检查、MRI检查, 确定全部患者符合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 66例患者均无妊娠、恶性肿瘤、消化道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选择同时期66例身体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 男性47例, 女性19例, 年龄55~77岁不等, 平均(61.5±2.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经统计学处理, 认为具有可比性(P>0.05)。

1. 2 一般方法 清晨, 叮嘱两组患者空腹, 抽取全部研究对象3 ml静脉血, 将采集标本置于抗凝管内, 给予离心, 充分将血浆分离, 借助 英国DREW DS30监测仪及其配套试剂给予检查。若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5 μmol/L, 则认为患者存在高同型半眺氨酸血症。借助电化学发光法及瑞士罗氏公司 E170 型监测仪检测标本中的叶酸水平, 做好相关记录。

1. 3 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17.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处理数据, 计量数据借助t检验比较组间差距, 以正负标准差( x-±s)表示;计数数据借助χ2检验比较组间差距, 以比率[n(%)]表示。将P<0.05设为检验校准, 若满足校准, 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研究对象临床检测指标比较 检测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平均为(16.12±3.55)μmol/L, 其中男性平均水平为(17.15±2.56)μmol/L, 女性平均水平为(14.65±2.26)μmol/L。对照组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平均为(10.06±2.10)μmol/L, 其中男性平均水平为(10.07±2.77)μmol/L, 女性平均水平为(9.85±1.93)μmol/L。从整体上看, 实验组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6.255, P<0.05)。

2. 2 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多重逐步回归分析 将实验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叶酸水平等作为自变量, 将患者的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作为因变量, 逐步进行多重回归分析, 当α=0.05, 认为自变量与因变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3 讨论

脑梗死具有较高的病残率及病死率,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 目前, 已经确定心脏病、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 临床上开始关注脑梗死与血清同型半眺氨酸的相关性。

同型半眺氨酸是种含硫氨基酸, 可通过蛋氨酸脱甲基代谢生成。高同型半胱氨酸在人体血浆中存在的方式主要分为三种, 即:高同型半胱氨酸的二硫化物、游离的高同型半胱氨酸、二硫键结合的高同型半胱氨酸。高同型半眺氨酸血症患者高密度脂蛋白的合成能力差, 粥样斑块形成速度快, 一旦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就容易发生脑梗死。

经多重逐步分析, 认为同型半眺氨酸水平与叶酸水平呈负相关, 说明叶酸是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主要原因, 但有报道认为[2],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营养及遗传具有相关性。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年龄呈正相关, 认为是由老年患者叶酸摄入量少引起的(老年患者口腔功能及肠胃功能较差, 不喜欢食用腌制食品、烹调食品, 绿叶植物摄入量低, 导致叶酸摄入量减少)。本研究结果显示, 男性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女性, 近似于相关研究结果, 认为与雌激素分泌相关, 也有研究[3]认为男性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与自身酗酒、吸烟相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16.12±3.55)μmol/L VS(10.06±2.10)μmol/L, P<0.05], 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叶酸水平呈负相关, 与年龄呈正相关, 男性脑梗死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女性(P<0.05), 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 提示性别、叶酸水平影响着高同型半胱氨酸, 高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临床应充分重视。

综上所述, 脑梗死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身体健康者, 男性患者高于女性, 叶酸水平与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负相关, 年龄与其呈正相关, 为防止发生脑梗死, 应鼓励老年人食物绿叶植物, 提高叶酸摄入量。

参考文献

[1] 贾克娟.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医药指南, 2013,03(01):236-237.

[2] 杨富珍.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实用医药, 2013,27(08):51-52.

[3] 王晓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当代医药, 2012,08(05):29-30.endprint

猜你喜欢

相关性脑梗死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参芎龙蝎汤治疗脑梗死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并发痴呆7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