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并发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2014-05-22郑文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高脂血症血症心脏病

郑文

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并发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郑文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并发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本院78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记为观察组, 同时, 选取本院同一时期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 记为对照组, 对比两组患者日常生活习惯、心电图、病史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等各项指标, 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并发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照组缺血性心脏病病发率明显低于观察组,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年龄、日常生活习惯、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等都有可能诱发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并发缺血性心脏病。

老年; 高血压;高脂血症;缺血性心脏病;危险因素

近年来,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加剧, 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缺血性心脏病病发率逐渐上升。高血压作为临床常见病, 其极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是因血脂过高, 而危害患者健康。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常见于老年患者, 且多伴发缺血性心脏病。以2011年7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 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并发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1年7月~2013年7月本院78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记为观察组,同时, 选取本院同一时期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记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符合WHO相关疾病诊断标准。对照组78例, 其中, 男43例, 女35例;年龄55~78岁, 平均年龄68.5岁。观察组78例, 其中, 男45例, 女33例, 年龄60~80岁, 平均年龄66.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其它临床资料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统计并采用多因素回顾分析[1]的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日常生活习惯、高血压病程、病史、甘油三酯水平、血尿酸水平、高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总胆固醇水平等。

1.3 诊断标准 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2]:心电图检查结果结合患者临床症状, 或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1支或以上存在冠状动脉近端狭窄, 或存在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20例患者并发缺血性心脏病, 发病率25.6%;观察组32例患者并发缺血性心脏病, 发病率41.1%。两组患者缺血性心脏病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缺血性心脏病发生危险因素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年龄、日常生活习惯、心电图、病史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以及高尿酸血症血症等分析比较发现, 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与年龄、日常生活习惯、高尿酸血症、年龄、高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尿酸血症有着密切的关系,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加剧, 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发病率逐年上升。高血压作为临床常见疾病, 其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 高血压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阻塞动脉管道, 引起心肌缺氧缺血, 进而诱发缺血性心脏病[3]。

将本文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多方面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可发现, 缺血性心脏病和患者年龄、日常生活习惯、病史、高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均有密切的关系。结果表明, 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多因素并存增大了临床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高血压因动脉硬化, 引起血管弹力下降, 从而外周阻力加大, 高血压通常和血管动脉硬化程度紧密相关, 高血压伴随着动脉硬化、外周阻力增加、心脏负荷等, 最终引起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4]。高脂血症因高三酰甘油和高胆固醇引起载脂蛋白和脂质分布异常, 在被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吞噬之后, 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同时,低密度脂蛋白很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因为其颗粒较小,在血浆中停留时间较长, 因此, 可经由动脉壁内皮细胞进入内皮下间隙并沉淀, 最终加重了动脉硬化[5]。高脂血症在诱导缺血性心脏病发作上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本文研究结果指出, 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并发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未合并高脂血症。有的患者存在吸烟的习惯, 烟草中含有的有毒成分会增加血液黏稠度, 促进脂质聚集速度,这在很大程度上会诱发缺血性心脏病。而高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能提升纤维蛋白合成速度, 影响组织纤溶, 从而加剧了血栓堵塞。另外, 肥胖也是引起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并发缺血性心脏病的一大因素, 肥胖多会带来代谢紊乱,影响体质量指数, 血脂水平和体质量指数是正比关系。肥胖导致游离脂肪酸增多, 加大动脉硬化程度, 此外, 肥胖导致脂肪细胞对胰岛素敏感度降低, 这会造成高胰岛素血症代谢异常, 最终加剧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导致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 缺血性心脏病发作与多方面因素有关, 且存在很多高危因素, 临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要从患者临床症状入手, 通过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等方式, 有效降低血糖、血脂等, 提升心脏储备能力, 从而有效预防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汉毅.老年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09,5(1):64-65.

[2] 赵文忠.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并发缺血性心脏病的高危因素探讨.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0,6(12):58.

[3] 赵明虎.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并发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实用医学杂志, 2011,6(3):501.

[4] 陈家坚.高脂血症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江苏医学, 2011,5(3):90-91.

[5] 赵剑平.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衰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华内科杂志, 2009,5(4):23-24.

459000 河南省济源市肿瘤医院

猜你喜欢

高脂血症血症心脏病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Ⅱ型冷球蛋白血症肾脏损害1例
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
社区健康促进模式降低老年高脂血症的效果
Smog in Los Ange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