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X线平片分析(附110例分析)

2014-05-22陈志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椎间隙平片征象

陈志红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X线平片分析(附110例分析)

陈志红

目的 探讨X线平片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对近年来本院收治的110例患者的临床病史和X线表现较明显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资料, 进行X线分析。结果 110例临床病史和X线表现显示:可以见到五种由椎间盘突出而造成的间接征象。只要具备其中之一, 再结合临床有明确症状和体征时就可以作“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结论 虽然X线平片不能直接显示突出的椎间盘, 但通过由椎间盘突出而造成的间接征象结合临床可以明确诊断, 提示X线平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腰椎间盘突出症;X线平片;诊断

腰椎间盘由玻璃样软骨盘、纤维环和髓核三种结构组成。腰椎间盘突出, 常伴有髓核和纤维环变性。由于慢性损伤、外伤, 尤其是积累性劳损使椎间盘向后侧和后外侧突出,从而压迫脊髓和脊神经根而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1]。本文收集2009年~2013年110例临床病史和X线表现较明显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资料, 进行X线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0例病例中, 男性69例, 占62.7%;女性41例, 占37.3%。最小年龄20岁, 最大年龄62岁, 平均年龄41岁。病程最长者20年, 最短者2个月。有外伤史者14例, 体力劳动者或曾经多年从事体力劳动者82例, 占74.5%。主要症状和体征:腰痛110例, 占100%;单侧或双下肢麻木99例, 占90%;功能障碍89例, 占80.9%;直腿抬高试验阳性96例, 占87.2%;下肢放射痛75例, 68.2%;患侧下肢肌肉萎缩现象12例, 占10.9%;腰椎盘有固定压痛点56例, 占50.9%。

1.2 X线平行分析 本文收集110例X线平片资料, 以摄腰椎正侧位片为主, 少数病例摄左右斜位片, 现归纳如下几种X线表现。

1.2.1 脊柱侧弯 因椎间盘突出和代偿作用所致。表现脊柱向左侧弯或向右侧弯的有22例, 占20%。

1.2.2 脊柱生理曲度异常 即腰椎的生理前突消失。表现平腰或后弓的有46例, 占46.8%。

1.2.3 腰椎间隙狭窄的有89例, 占80.9%。其中以腰4~5椎间隙, 腰5~骶1椎间隙改变者82例, 占74.5%。

1.2.4 磨角 是髓核突出或性变, 脊柱功能运动失调, 对椎体前缘压力增加, 从而使椎体边缘发生磨损现象。表现椎体前缘呈不同程度的钝圆角的有22例, 占22.7%。

1.2.5 椎体后上、下缘改变 椎间盘受损后发生早期的退变, 引起软骨增生和韧带护着处骨化而形成骨性突出。表现椎体后上、下缘有骨性突出的有35例, 占31.8%。

1.2.6 脊椎不稳定 侧位片表现上下两椎体后缘轻度错开。是椎间盘突出, 椎间隙变窄, 椎间小关节和韧带松弛而造成。有此征象的18例, 占16.4%, 且年龄均在50岁以上。

1.2.7 后半椎体面的改变 表现后半椎体上或下面出现浅凹弧形压迹, 边缘致密硬化, 有此征象的9例, 占8.2%。

例1 男, 36岁, 腰痛伴右下肢疼痛6月余。查右直腿抬高试验(+), 右膝反射活跃, 右小腿外侧皮肤麻木。X线平片示:腰椎生理曲度平直, 腰4/5椎间隙前窄后宽。诊断为腰4/5椎间盘突出症。脊髓造影示腰4/5椎间隙平面右侧局限性充盈缺损, 神经根袖消失, 诊断为腰4/5椎间盘突出伴L4右侧神经根袖受压。经L4/5髓核摘除术后, 神经根痛症状逐渐消失。

例2 女35, 腰痛伴左下肢痛4月余。查左直腿抬高试验(+), L5-S1左旁有固定压痛点, 左趾踇伸肌力减弱。X线平片示:腰骶椎间隙狭窄, S1后半椎体上面出现凹弧形压迹,边缘硬化, 诊断为L5/S1椎间盘突出症。CT检查见L5/S1神经根受压移位, 硬膜囊受压变形。手术中见L5/S1左后方髓核突出约0.8 cm大小, 术后脊髓和神经根压迫症状消失。

2 结果

110例临床病史和X线表现显示:可以见到五种由椎间盘突出而造成的间接征象:椎间隙重度狭窄;椎间隙前窄后宽;椎间隙轻度狭窄伴前后等宽;相邻椎体后上下缘骨性突出, 骨赘生成;后半椎体上或下面有凹弧形压迹, 边缘致密硬化伴两椎体后缘之间轻度错开。只要具备其中之一, 再结合临床有明确症状和体征时就可以作“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3 讨论

3.1 发病机理 椎间盘位于两椎体之间, 起着吸收震荡和缓冲压力的作用, 其内无血管组织, 修复能力弱。从解剖结构看, 椎间盘后部较薄弱, 后纵韧带的外侧结构也较薄弱,而它们所承受的压力较大, 积累性劳损致使后纵韧带松弛[2]。当慢性或急性损伤时, 特别是弯腰用力取物时, 椎间盘压力骤增, 常向后侧和后外侧突出(即神经根进入椎间孔的位置)。从而产生神经根及脊髓压迫的临床症状。

3.2 关于X线平片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虽然X线平片不能直接显示突出的椎间盘, 但可以见到一些由椎间盘突出而造成的间接征象。例如:椎间隙重度狭窄;椎间隙前窄后宽;椎间隙轻度狭窄伴前后等宽;相邻椎体后上下缘骨性突出, 骨赘生成;后半椎体上或下面有凹弧形压迹, 边缘致密硬化伴两椎体后缘之间轻度错开。作者认为X线平片的以上五种X线征象, 只要具备其中之一, 再结合临床有明确症状和体征时就可以作“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本文收集110例病例分析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好发于30~50岁的体力劳动者, 以L4/5、L5/S1部位常见, 与有关文献所记载的好发部位相一致。临床病史与X线表现基本相符, 各项数据与文献基本相一致。说明X线平片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方面具有较可靠的临床价值[3]。目前虽然CT和MRI的运用使“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率大大提高, 髓核和脊髓造影能确定“腰椎间盘突出症”, 但X线平片仍为本病的首选诊断方法。本方法经济方便, 受检者无痛苦, 特别适合于中小型医院和基层卫生院。

[1] 赵德官.X线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例结果分析.中外医学研究, 2011,12(2):36.

[2] 王建业,杜一郎,周作明.X线摄影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11):28.

[3] 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436.

515400 广东揭西县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椎间隙平片征象
非特异性椎间隙感染细菌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乳腺癌患者CT征象与SIRT1表达水平的关系研究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椎间融合器植入与单纯自体颗粒骨植骨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
腰椎正中矢状面椎间隙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